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________________。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1)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 _______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3分)

月光下,母亲为我 唱 民 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 谜 语

3.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2分)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6.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4分)

 

1.甲:安详 乙:慈祥 2.讲故事 唱童谣 3.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4.比喻(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嗓音的轻柔、甜美(1分) 5.D 6.原句好的理由:(1)意境更含蓄(2)结构呼应更紧密(3)内容上突出了诗情(4)语言上具有诗歌的韵味 改句好的理由:(1)直接点明母爱主旨,更加鲜明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爱(2)呼应开头 【解析】 1. “慈祥”是指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安详”是指神色、动作从容不迫。“她[甲]地坐在藤椅里”,这是母亲的动作,所以此处应填“安详”;“ 依然那么[乙]”这是写母亲的神态的,所以此处应填“慈祥”,这道题主要考虑两个词的细微区别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因为有前后两件事情的归纳,所以根据“唱民歌”接着下面的一件事就是“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可概括为“讲故事”;“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科概括为“唱童谣”。此题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根据题干中所给的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这个句子的填写,首先考虑要前后对比,“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这是指生活上、物质上的清贫,后面的内容肯定要填写精神生活的富足,根据上文的母亲为我“唱民歌——讲故事——吟童谣——说谜语”看,这都是精神方面的,所以此处填写为:“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4. 试题分析:“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这个句子有本体“吟唱”,有喻体“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有喻词“像”,因此这个句子是比喻。比喻句的表达效果为: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精神品质(性格特点、景物特点),所以这个句子: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母亲声音柔和、甜美的特点。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试题分析:“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由这个总结性的句子应该比较清楚的理解了文题《月光启蒙》的意思,月光不会启蒙,而是母亲在月光下唱的民歌童谣给我的启蒙,因此很容易就选出答案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这两个结尾都可以,只不过是哪个更好的问题。原文的结尾“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尤其是省略号的运用,可以说是意蕴悠长,并且这句话很诗意,与文章的开头照应,内容上更有诗意。而改写的句子"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直接点明了本文的主旨“母爱”,不够含蓄,也没有了诗意。结构上的照应作用很明显。这样的题型是考查学生们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的,需要日常学习中加以引导和训练。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上文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三个特征。这三个特征是什么?(4分)

2.写出文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3分)

3."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阿长与《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不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摘录原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3分)

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4分)

3.、"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土地平旷,屋舍然 。俨然 :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

(3)无与为乐者 。念: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4.(乙)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中国教育报北京3月23日讯 记者从文化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5月1日起,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要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票。

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出的通知强调,公共文化设施在向位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的同时,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将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入其中。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举办多种陈列和展览,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查看答案

诗文默写(6分)

(1)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 。

(2)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 ,一览众山小。

(4)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 ,不以疾也。

(5)《使至塞上》描绘一幅塞外夕照图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刘禹锡《陋室铭》中用来表现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