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①12月3日至17日,国家大剧院将推出...

阅读下面的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2月3日至17日,国家大剧院将推出《2014国家大剧院青少年新年系列音乐会》,来自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第八十中学、第八中学和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学校的学生将呈献6场包含交响乐、民乐、管乐、歌剧在内的音乐盛会。②其中不乏民乐经典、古典交响乐,还有观众熟悉的电影音乐等,节目可谓(       ),将为青少年朋友提供一场听觉大餐。③本次系列音乐会是国家大剧院艺术品牌栏目“青少年普及音乐会”的新年特别策划。

【小题1】第①句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应将         号改为        。(2分)

【小题2】根据下面的解释,第②句括号中应填的成语是                   (2分)

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

【小题3】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空格20字的限定)(2分)

 

 

 

 

 

 

 

 

 

 

 

 

 

 

 

 

 

 

 

 

 

【小题1】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小题2】精彩纷呈 【小题3】国家大剧院将推出2014年青少年新年系列音乐会。(意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书名号用于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曲名、图画名等的符号。由此不难判断出“2014国家大剧院青少年新年系列音乐会”不属于书名号运用范围,属于文中的引用部分。标点符号题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知识和标点符号的功能、作用等相关知识。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试题分析:联系新闻上下文,加上学习语文培养出的语感,就可以填写出此成语为“精彩纷呈”;如果还有模糊认识,可以再看成语的解释“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由此再判断。因此平时应加强对成语意思的理解的训练。可采用博闻强记法、误区辨识法、反馈矫正法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试题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概括和整合的能力。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有:1、摘取能够概括新闻内容的关键句,作为答案。即抓导语。2、提要法。第一步提取新闻的主体及事件,首先按照“谁发生了何事”写出基本结构。第二步突出独特性、新颖性:在找出基本的新闻要素的前提下,着重突出新闻最吸引人、最有价值的信息。第三步:整合要素,准确写出“一句话”。 即用“何时”“何人”(何单位)“何事”表述,句子一般采用主谓句。。此题根据提要素法知道单位是“国家大剧院”,做什么事呢?将推出2014年青少年新年系列音乐会。整合要素就是“国家大剧院将推出2014年青少年新年系列音乐会”。此题要注意有字数要求。 考点:考点: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字。(4分)

纷至 (     )来   (      )苗助长    言简意(     )   急不(   )择

 

查看答案

默写。(16分,每空1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⑶关关雎鸠,                                    ,君子好逑。     (《诗经》)

⑷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⑸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_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⑻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司马迁《陈涉世家》)

⑼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⑽先天下之忧而忧,                          。         (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查看答案

写作(50分)

题目:________,我成长中的一座桥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母爱""师恩""友谊""赞美""挫折"等,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写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甲]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但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童年苦涩,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________________。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歌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用恰当的词语填空(2分)

(1)将"安详"、"慈祥"填入文中的甲、乙处:

她[甲] _______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乙] 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3分)

月光下,母亲为我 唱 民 歌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 谜 语

3.根据文意,将文中的句子填写完整。(2分)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6.如果以"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一份母爱"来结尾,和原文比较,哪一个好?为什么?(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上文分别说明了卢沟桥的三个特征。这三个特征是什么?(4分)

2.写出文中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3分)

3."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表达了什么意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