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后面的题目。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后面的题目。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陷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对《岳阳楼记》一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采用对比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传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B.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C.本文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不同,后者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指古仁人看了不同的自然景物后引发出的“悲”、“喜”两种情。

2.有关本文的语言风格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流利畅达,简洁凝练。B.庄严质朴,音韵和谐。

C.抑扬顿挫,富于变化。D.骈散结合,以骈为主。

3..对本文的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既有对湖光山色的描写,又有精辟深刻的议论,还有惆怅悲沉的抒情,将抒情、议论、写景自然的结合起来。

B.“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感伤之情。

C.本文叙事、 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变化。

D.第二段开头从空间和时间连个角度来写洞庭湖。空间上突出洞庭湖的广大,时间上突出洞庭湖早晚景色多变。

4.本文所说的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西门城头,为“五大名楼”之一。我们山东的“蓬莱阁”也是其中之一,下面几首诗词中提到“蓬莱”的一项是(    )

A.《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苏轼)

B.《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C.《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D.《无题》                 (李商隐)

 

1.A 2.D 3.B 4.D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文第三、四两个自然段采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描写出一阴一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表现了迁客骚人悲和喜的心情,迁客骚人因物喜因己悲,都是同一种人生态度,因此A是错误的;D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表现的是“异”是指迁客骚人看了不同的自然景物后引发出的“悲”、“喜”两种感情,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可知古仁人不会因自然景物和自己的得失而“悲”而“喜”,所以D也是错误的。因此答案应该有两项。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文多为四字句,而且很多对仗的句子,这就是骈句,因为“骈句是一种讲求对仗的文体,它要求文字的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而且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同时还有少量的散句,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等句,因此是骈散结合,以骈为主。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结合本文写作背景,作者是根据画而展开想象谢了本文,因此其中之景是作者的想象,不是写实,因此B是错误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熟悉。D项原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因此是D项。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了。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还在上面刻上唐代贤人和当代人的诗赋,(滕子京)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丽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连接着远处的群山,吞吐长江的江水,水波浩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时阴时晴,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对它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因为这里往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吏和南来北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如果遇上阴雨连绵繁密,有时连着整个月没有晴天,寒风怒吼,浊浪冲天,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批评指责的感觉,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在野为民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8分,每小题2分)

阅读《说屏》里的几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  

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 

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③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到的作用,仅仅是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徒劳了。

1.文中画线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引资料    B作比较    C举例子    D打比方

2.对下列分析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一句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A总领下文,是艺术点缀,又可以挡风。

B承上启下,屏就是挡风。

C承上启下,是文雅艺术的展现。

D总领下文,仅是艺术点缀。

3.选文第三段层次划分准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4.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D  )

A只要屏的设置,符合实用,能遮挡视线,做到得体就行。

B屏的设置,要考虑安放的位置与作用。

C屏的设置,要考虑与整体的相称,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

D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上漂(唱)

            老汉心并非铁石块,

            是留是丢几徘徊……

狗娃(抓住一线希望,急唱快板)

           比男娃子更勤快,

           能干粗活能挑抬。

           下河帮你洗铺盖,

           煮饭帮你劈干柴……

           你桌上只添一双筷,

           不贪嘴,不挑菜,

           学本事,听安排……

           爷爷呀——

           你收个孝顺的孙女划得来!

水上漂(唱)

           可怜可爱,

           好灵好乖,

           催人滚滚泪!

           背着狗娃揩……(返身望天三思)

           雁鹅阵阵飞天外,

           炊烟袅袅起楼台。

           家香烟今何在?

           愧对祠堂祖先牌。

           养儿方能续后代

           女生外向遭祸灾。

           事出无奈,

           快快丢开。

           狗娃休把老汉怪——

           重男轻女自古来!

        水上漂心一横,跺脚踢开女孩,跳上小舟,轻篙一撑,船如箭发,开往下游。

        狗娃沿着河岸追赶小舟,踏进浅水呼唤爷爷,水漫到膝,波涌到腰……

        水上漂回头一看,女孩在水中沉浮!

水上漂     死丫头,不要命了!

           老汉嘴上大骂,行动却很果断——投河救人!

           艺人不愧外号水上漂,弄潮之术极高,迅速救起女孩。

1.剧中提示“抓住一线希望”具体指什么?判断正确的一项(    )

A.水上漂毫不犹豫地要认“狗娃”为孙女。

B.水上漂富于善心,在是否收留狗娃上犹豫不决。

C.狗娃不愿认水上漂为爷爷,想过自由自在的流浪生活。

D.水上漂不想收留狗娃,想让她离开他。

2.水上漂不想收留狗娃,是因为他认为(  )

A.狗娃是个女孩,却女扮男装欺骗了他。

B.狗娃是个女孩,力气弱,不能为他养老。

C.水上漂认为“养儿方能续后代”,狗娃是个女孩,不能为他传宗接代。

D.水上漂历经了岁月的沧桑,变得冷漠,毫无同情心,无论男孩女孩,他都不想收留。

3.对“狗娃”和“水上漂”的性格分析不恰当的是(  )

A.狗娃勤劳能干;水上漂心地善良,直率豪爽。

B.狗娃机灵懂事,乖巧可爱;水上漂重男轻女。

C.狗娃知恩图报,水上漂有情有义

D.狗娃不诚实,女扮男装欺骗水上漂;水上漂冷酷无情,对狗娃的苦苦哀求毫不动心。

4.作者表达了什么主题?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批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B.狗娃经历曲折,渴望亲情,磨难中不改勤劳能干、感恩图报的优秀品质。

C.水上漂作为民间艺人,遍尝人间辛苦,但劳动人民的心地善良、重情重义的品质熠熠生辉。

D.写了狗娃落入水中,水上漂奋力相救,表现了他见义勇为的精神。

5.节选部分的人物台词的特点是(   )

A.语言整齐,雍容典雅。B.幽默诙谐,机智风趣。

C.通俗浅显,富有情味。D.粗犷豪放,顿挫有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下列选择项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她的丈夫钱钟书是我国著名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 围城 》。

B镶嵌:本文指一物嵌入另一物里,突出老王瘦弱无力,行动不灵活,僵直的状态。

C强笑:勉强做出笑容。含义:对他给“我”送鸡蛋、香油,表示感激;“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不愿意搭理他。

D前3段使用的描写手法有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其中着笔最多的是神态,这样描写的作用是突出老王极差的健康状态,暗示他不久于人世。                         

2.选文第三段画线部分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王在重病的情况下仍然拿鸡蛋来给我,报答我对他的关照,令我非常的感动。

B我看到形容枯槁的老王很紧张,所以才数不清具体的数目。

C在我看来,这份情谊弥足珍贵,是无法用鸡蛋的数目来衡量的。

D老王死的前一天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我”给他钱,表现了老王和作者的善良。   

3.“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对于“愧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而作者对外表不美、甚至有点丑的老王的同情、宽容一直持一种俯视态度,所以“愧怍”。

B老王这个不幸的人, 是可尊敬的,值得赞美的,可是在他生前,作者却没有充分理解他,没有充分被感动。这就使作者,在后来渐渐明白过来时,感到十分“愧怍”。               

C作者愧怍自己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应有所同情、有所宽容的人,却没有理解他的高贵的品格,甚至连感都没有,就那一点感动都是在他死后才有的。但这时说什么都来不及了。

D 作者的愧怍是因为人家在生命最后时刻来关顾自己的时候,却没感觉,没有感动。她惭愧、她内疚集中在,当时自己只对人家的外貌有感觉,而对人家崇高的内心却没感觉。

4.学了本文,你有怎样的感悟? 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每一个人都应善待不幸者。

B从政策如何倾向善良的不幸者的角度。

C从善良者个人如何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角度。

D加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B.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C.“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D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查看答案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为报倾城随太守,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B.出则无法家拂士,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 《孟子两则》)

C.蒹葭采采,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周南·蒹葭》)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