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 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利:贪图。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其人感谢而                 ②他日来取

教书于宦官家               不动心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3.分别用四个词概括文中写到的两件事,并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何岳第二次的行为比第一次更难能可贵呢?(4分)

 

1.①离开,离去。②等候,等待。③曾经 ④一点也不,丝毫不。 2.⑴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告他把银子留下。(2分,错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扣完2分为止) ⑵何岳问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2分,错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省略成分的少补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⑶(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因为别的事来到南方,并不是来取箱子。(2分,错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扣完2分为止) 3.路不拾遗(或:拾金不昧)(1分);寄金不取(1分)。作者认为抵御长期的诱惑更难。畏斋生活困难,而那箱钱一直存在他身边,如果他意志不坚定,很可能找一些借口把钱先用了。(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文实词的意思,要结合句子意思来解释和记忆。注意“俟”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第一问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在弄懂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即可;第二问从金子的数量和时间上来理解,用自己的话说出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22-25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小石潭的整体特点是怎样的(    )

A.水清         B树茂         C石多       D幽静

2.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 (      )

A.发现美景的欣喜                                 B与友人游玩的欢乐

C.物我两忘的悠然                                 D难以掩饰的凄苦

3.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选文中的“心乐之”、“与游者相乐”  与后文的“悄怆幽邃,不可久居” 点出了作者一喜一悲两种感情,难以相容,表现了作者矛盾的心情。    

B.作者先后采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如何发现小石潭,这是一种移步换景的写法。

C.选文第二段写游鱼形神姿态,并无一笔涉及水,但却处处让人感觉到潭水的澄澈透明。

D.本文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4.山水游记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古人也常常借山水来表达感情,下面几首诗没有同时写到山水的是(     )

A.李白《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

B.曹操《观沧海·东临碣石》

C.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D.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1)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2)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4)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5)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6)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7)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8)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9)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10)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1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12)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1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对第三段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所表达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始他作为一名进步知识分子因不满于反动派的统治只在昆明青年中宣传民主

B后来他逐渐成为一名民族战士在全国范围宣传动员革命争取民主反对独裁

C面对敌人的卑鄙的行径闻一多越讲越气愤慷慨激昂声调自然也越来越高

D小声到大声实际上是闻一多从学者像战士的转化,反映了他思想的转变过程

2.下列句子最能体现第(5)段中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一项是(  

A此身别无长处仍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B另函寄上油印物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C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D我们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在跨进大门。

3.对第13自然段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一句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结全文

B是对闻一多先生人格高度概括和总结

C深化主题

D两句分别照应学者和民主战士两重身份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夹叙夹议是本文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既摆事实又讲道理

文章选事典型结构严谨简洁明了,衔接紧密过度自然

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所表现出来的是一致的

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诗意般的语言抒情性议论使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

  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

  有一天,一位工人爬在一幢正在施工的大楼顶上工作,他铆完了一颗铆钉之后,便放下工具稍微休息一会儿。忽然,他听到头顶上传来了奇怪的叫声。

  “喂——出来!”

  然而,他抬起头来朝天上看了看,却什么也没有,晴空万里,清澈如洗。他以为是刚才干得有点头晕了,产生了什么错觉。接着,正在他恢复到刚才的姿势,要好好地休息一会儿的时候,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可是,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啦!

当然,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星新一是日本科幻小说家,1926年生于东京,被尊为“日本微型小说的鼻祖”。

B、《喂——出来》以真实的故事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C、微型小说应具备三个要素:①构思新颖奇特  ②情节相对完整  ③结尾出人意料

D、微型小说最先起源于美国,应高度浓缩,富有戏剧性。

2.文段中这个无论什么都“照收不误”的“洞”象征什么?(  )

A.能够盛放很多垃圾的地方         B.能容纳危险物品的场所

C.象征着无所不包的大自然。       D.宇宙中的黑洞

3.小说结尾的叫声和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联系选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从那个胜不可测的黑洞里来          B、从我们不注重保护的思想中来

C、是从晴空万里的天空里来               D、从建筑工地最上面来

4.联系全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篇科幻小说以环境污染为题材,题目“喂--出来”的意思是说,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生,终究要自食其果。

B、这是一篇哲理小说,情节全然处于幻想,理念却发人深省。告诉我们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破坏大自然的行为与大自然的报复行为二者虽然相隔一段时间,并非同时发生,但报应终究是要到来的。

C、作者假想有这么一个黑洞,既可以用来表现人们的幻想可笑,也可以警示世人,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人类终将遭到灭顶之灾。

D、本文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作者的想象奇妙,丰富,生动,有趣,又合情合理,不但可读性强,而且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5.那块微不足道的小石头根本就没引起他的丝毫注意。言下之意是什么(  )

A.石头微不足道,不值得注意。

B.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城市的越美好,没注意到有小石头。

C“小石头”其实预示着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小小报复,不必在意。

D.人类对这种最初的小包袱并不在意,人类只注重眼前利益根本未考虑长期利益。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路南和迤西歌舞早著名全国。这一回却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比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心中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于是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脸,满口白白的牙齿,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路旁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若无其事!  

1.下列对句子中的加点字在文中所指代的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中的“这”指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B、“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多“字在文中说的是云南对歌以情歌为主,但仍有其他内容。

C、“种种不同方式”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对歌方式:见景生情,即物起兴;提出问题,等待答解;互嘲互赞,随事押韵。

D“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 “平梁”是指姐妹们打秋千时的高度。

2.下列对语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 

A、描绘山野对歌的场面,表现云南人民的聪明才智。

B、概括介绍云南民歌的几种表现形式。

C、概括介绍年轻妇女不仅会唱歌,还会打秋千。

D、描绘了年轻妇女演唱民歌得胜后的神态。

3.对画横线处描写人物的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A、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B、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C、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D、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

4.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A、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写面容、写衣饰,笔笔细致,如在眼前。

B、通过一系列动作的细节描写,道出了她们得胜后由衷的喜悦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人物直率泼辣、开朗质朴的性格。

C、这段文字是对人物进行了细致的外貌描写,刻画细腻真实,作者的情感态度隐含在字里行间。

D、通过肖像描写,烘托出活泼欢快的场面,描绘出朴素动人的场景。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C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D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 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