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11分) “微博”时代来临 金振邦 ①2010年底,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

(11分)

“微博”时代来临

金振邦

①2010年底,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包括北京语言大学等几所高等院校,联合发布“201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微博、给力等榜上有名。经Google Trends被搜索频率统计,“微博”在地震、世博会之后排第三。

②微博正在改变我们生活,推动社会进步,它对中国社会诸领域的介入和渗透与曰俱增,社会影响力日益巨大。微博如此深入人心,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③创造多功能虚拟聚合社区。比如新浪微博,只要你点击描述自己职业和兴趣的某一标签,就会链接到与此相关的微博群,结交到新的博友。它可以创造个人发展的各种机会,还可以与关注自己微博的粉丝进行交流。这种人际交流,偏重人们的情感、心灵、趣味、审美、爱好等方面的沟通,比起地域社区的交流,内容更加丰富精彩。它将建构起网络全新社区的时尚、礼仪、道德、情操等文化规范。当然,微博的网络聚合社区也不是纯虚拟的,是现实社会的一种网络化形态。

④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手机微博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填补了网络终端无法覆盖的盲区,成为新闻报道的利器。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有时甚至不到1分钟用户就做出反馈,就像实况转播一样。任何人的每一条信息都能以广播形式通知其跟随者和其他所有用户。这种信息快速扩展方式,有点像细菌裂变式繁殖那样成几何级数增长。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2008年11月印度孟买恐怖袭击事件、2009年6月迈克尔•杰克逊死讯,都是由Twitter(微博客服务的网站)首发。连权威新闻机构CNN、BBC也不得不先后在Twitter上进行注册。可见,微博已抢占新闻报道的制高点。

⑤提供社会判断的思想参照系。人们在面临社会热点问题时,常常会参照当下微博网站的舆情倾向。据报道,目前873%的受调查人士表示,他们会通过微博了解公众对社会事件看法然后发表意见。微博群往往成为网络舆情的某种导向。微博群中涌现的意见领袖,就是无序网民舆情的有序集中体现。2010年74起与微博有关、影响较大的舆情案例中,有近一半存在意见领袖。他们代言广大微博发挥着巨大影响力。其评论可将某一事件舆论迅速推向高潮,甚至还可代表网民设置新的议程,改变舆论走向。微博群体正在担当起引导网络舆论的把关人角色。微博的导向作用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领导人先后开设微博,甚至各地公安部门纷纷开通官方微博,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

⑥微博的崛起是中国改革开放、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微博发展如日中天。微博将使这个世界更加开放,更加文明,更加生勃勃。 

1.结合全文,说说微博深入人心的原因。(3分)

2.请分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3.阅读第⑤段,说说加点词“意见领袖”的含义。(2分)

4.“微博正在改变我们生活,推动社会进步”,除微博外,还有很多新科技产品正得到广泛运用,并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请举一例加以说明。(3分)

 

1.答:(1)创造多功能虚拟聚合社区;(2)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3)提供社会判断的思想参照系。 2.答:画线句子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充分有力地说明了微博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答出说明方法1分,答出作用1分) 3.答:“意见领袖”在文中是指在微博群体中,能有序集中体现无序网民的舆情,能将某一事件舆论迅速推向高潮,能改变舆论走向,并担当起引导网络舆论的把关人角色。 4.答题示例:(1)手机的广泛使用,让通讯变得更加便捷,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2)电脑的普及,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又提高了人们学习、工作的效率。(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其深入人心的原因在3.4.5段重点分析的,注意每一段的中心句。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通过阅读,会发现本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更真切, 以便读者理解, 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具体介绍知识的作用。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下文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新科技产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电脑、手机,空调等。写出他们的作用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8分)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选自杨振宁《邓稼先》

1.文章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2分)

2.依据文章内容,你认为邓稼先的手是否会颤抖?请说明理由。(3分)

3.“我不能走。”简短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查看答案

(10分)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景公举兵欲伐鲁,问于晏子,晏子对曰:“不可。鲁好义而民戴之,好义者安,见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攻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且婴闻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国,政足以和其民,国安民和,然后可以举兵而征暴。今君好酒而辟,德无以安国,厚藉敛,急使令,无以和民。德无以安之则危,政无以和之则乱。未免乎危乱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国,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乱也。其君离,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则义厚而利多,义厚则敌寡,利多则民欢。”公曰:“善。”遂果不伐鲁。                    (《晏子春秋》)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又何焉?_______    (2)忠之也  _______       

(3)景公举兵欲_____   (4)伐人者德足以其国: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攻义者不祥,危安者必困

3.曹刿和晏子都认为作战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4.简要分析曹和晏子分别具有哪些特点。

 

查看答案

( 4分)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1.这首诗首句运用了叠词“苍苍” “切切”,好在哪里?(2分)

2.请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的景象,并指出这句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查看答案

2013年暑假,央视推出暑期特别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赛》,一些选手把《现代汉语词典》来回翻了三次,除个别生僻字外,一些常用字书写也出现了错误。参加现场体验团的大人,也体验了什么是“提笔忘字”。众多网友在微博上同步秀出了自己的听写记录,情况也不理想。

班级为此开展了“走进汉字天地”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参与。(4分)

1.给这次综合性活动拟写一个主题语。(15字内)

2.怎样改变“提笔忘字”这种现象,请说说你的建议。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5分)

①陶渊明在《饮酒》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   

②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                      ”的诗句写出了朋友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目送的情景。

③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写早春景象,表现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             

④李白《行路难》中坚信自己报效国家的远大抱负可以实现、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⑤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条件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