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写作(50分) 常言道:一句话,一辈子。智者和哲人的话,以他们的洞察力和智慧,时...

写作(50分)

常言道:一句话,一辈子。智者和哲人的话,以他们的洞察力和智慧,时时警醒着你;父母老师的话,以他们的期望与关爱,时时教诲着你;同学和朋友的话,以他们 的理解和鼓励,时时感染着你……这些话,影响着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请你以“永远的座右铭”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600字左右。③文中不要出现考生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参考例文】 永远的座右铭 惊蛰一过,天气就显出明朗的色泽,透着燥热。晚上,我坐在院子里,发现几个孩子正围着一张木桌,惊奇地叫喊。顺着他们的手,我才发现在桌角上刻着一个“早”字――我不禁哑然失笑,这本是鲁迅的专利,如今不知是谁也将它当作座右铭了。一说到座右铭,思绪也陡然多了起来。于是,在水一样的月光里,我又想起了岳阳楼上的千古绝唱。 我没去过岳阳楼,但我时常想象出它的模样:清晨,湖面平静,如璧玉般闪烁着耀目的光彩;日暮,波浪翻滚,拍打着岳阳楼的石阶;还有朱红的圆柱,高高翘起的檐角……在楼上,一块块木质雕屏正述说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当年范文公情之所至,向世人大声地喊出了自己的心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这是岳阳楼的座右铭,这是范仲淹、滕子京的座右铭。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当滕子京跋涉在崇山峻岭中时,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悲凉。山不胜险罢;水不胜急罢!但幸运的是还有一座岳阳城,默默等候滕子京们的到来,舔舐滕子京们的伤口,抚慰滕子京们的心灵。 而滕子京则在洞庭湖边找到了归宿。“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连范仲淹也早已泪水潸然,大笔一挥为岳阳楼写下《岳阳楼记》,为历史刻下永远的座右铭。 事实上,留下座右铭的远不止范仲淹、滕子京。在西湖边上远眺,在群岭叠翠间还能窥见一座岳飞墓。每当看到这个情景,我总是想,岳飞也许并不遗憾:铁铸的秦桧终究是跪下来了;在岳飞像的背后还有一块牌匾――“还我河山”,永久地替他呐喊;更重要的是,人们也永远记住了岳飞的“精忠报国”。这是岳飞的座右铭,刻在脊梁处永远的座右铭。 无数的人物悉数登场,在历史上留下永久的座右铭。而这些永远的座右铭则熔炼于一起,锻造出民族的气节与精神。 时至今日,我们永远的座右铭又是什么?是日日变换的流行与时尚,又或是在旅游景点里的古典与传统?我不敢再作无谓的臆想。抬头望去,夜空中的月色依旧如水般汩汩地流淌。再等我仔细去看,它早已漫上小院的台阶,正在那张木桌旁轻巧地荡漾。 也许“永远的座右铭”还必须在月下的小院里去寻罢――毕竟,在那儿的一张小木桌上,还郑重地刻着一个浅浅的“早”字呢! 【解析】 试题分析:审题:一般来说,座右铭都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语言,或提醒,或鼓励,总是对人有帮助的有借鉴的有启发的这样的句子。应该讲,每个人都会在不同时期喜欢某一句话,或在同一时期喜欢某几句话,警语、哲理语都可以,这便可视作座右铭了。 中学生的积累有限,也有人真的就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座右铭,所以在写作文的时候就只能胡编乱造,就像一贯的胡编乱造一样,信马由缰,盲人瞎马一通。其实可以成为座右铭的语句多如牛毛,关键是自己的哪一方面需要改变,需要有这样的警语,找出来,联系生活就可以写成一篇像样的文章。 比如:脚比路长。鼓励人们脚踏实地,不躲避,不逃跑,迎难而上。不要好高务远,走好每一步路。 比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追求心灵的宁静,追求生活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安静,不奢侈不浪费不攀比,提倡节俭,美德高尚,人所敬仰。 比如: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提醒自己必须坐下来经常反思自己的过失,养成“每日三省吾身”的习惯,终生受益。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背后无人说?自己坚决要跳出这样的怪圈,这是一种涵养。 比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如果不学习谈个性谈追求谈涵养,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勤奋的表现很多,勤学、勤思、勤问。博览群书,博闻强记。 比如: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凡事都有竞争,能够回避竞争,必须要忍耐,忍是一种品德,拳脚相向、恶语相加,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攻。 比如: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能修炼到这样的境界很不容易,大师们也未必能够如此,但它可以昭示一种情怀,一种与世无争,洒脱倜傥的处世态度。 比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俭始终是一种美德,无论何时,节俭都应该被人尊重。穷人节俭是一种无奈,富人节俭就是一种品德。 比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也是较高层次的修养,诸葛亮当年鼓励自己,人应该在看淡物质利益,看重精神层面的追求。 本文可以可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但要注意写出这是人物“永远”的追求,一生不变的追求。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塑造梦的泥土

牛 汉

几年前,年过六旬的妹妹从老家来看我,回忆久远的往事时,她说,50年前,我离家逃难后,我家东屋内的墙角,留下了许许多多我捏弄的泥东西,还有一大堆我从野地里挖回来的黄土。祖母盖上一领席子,怕积灰尘和麻雀粪。我在家的时候,这个墙角是一块禁地,弟妹都不敢闯入。   

那些泥东西是我用了两三年工夫捏弄出的成果,其中有一部分是脱的各种模子:有十二生肖,有树木,有古代的文臣武将。有些模子是我在寺庙里脱的,县里城隍庙的神鬼,我几乎把它们都脱成模子。晾干的模子敲起来当当作响,如钟声一般。  

脱模子可是件大事,我几天前就得把泥和好。我把面团似的黄泥用手不停地向一块方形青石上面重重地摔掷,直到黄泥好像出了油汗,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的,才算和好。然后用湿的破布盖起来,让它“醒”几天。醒过来的泥土,容光焕发。   

记得有一年,到神山去赶庙会。神山是诗人元好问①晚年栖居的地方。他的读书楼门窗上全是雕刻。这一带的雕刻远近出名,我就不去看戏,只顾脱模子,脱好的模子,装在篮子里,用湿手巾盖严。游客还以为我是卖吃食的小贩。除去用黄泥脱模子外,神山庙会的摔跤场地也使我着迷。我想学点诀窍,长大当个受人敬仰的摔跤手。那天有忻州著名的摔跤手外号叫毛猴的出场,人虽瘦小,却会向对方借力,摔倒了几个门神似的大汉。我挎着沉甸甸的篮子,挤在人堆里,在牧马河边的场地上看摔跤,一直看到第二天黎明。手臂上挎的篮子把手压得发木也没放下来一次。

我脱的模子有成百个之多,摆在成年不见阳光的东屋里,晾了满地,这些泥东西非常逼真。我买了颜料,有的涂成彩色的,有的我觉得不上颜料倒更美气些。我自己也学着捏,捏一些简朴的东西,如鸡兔之类。我的这些泥塑,在村里孩子们中引起很大兴趣。比庙会上卖的那些泥玩意儿不差一点。他们向我要,有时就送给他们,有时我要“报酬”,他们用香瓜、桃和甜杏核换。   

我离家以后,祖母不让弟妹们动它们,说,“那是你哥哥的命,他回家看少了几个,饶不过你们。”祖母思念我时,就掀开席子看看,说:“泥胎上有成汉②的手印。”是哪个手指头的指纹,她都认得出来。  

我自小就觉得泥土不脏,相信泥土是很神圣的。小时侯,我们孩子问大人:“我是怎么有的?”回答总是说:“河滩上捡来的。”再问:“河滩怎么会生出我呢?”大人们笑笑说:“是用泥捏的。”我坚信不疑,泥土具有生育能力,它不但能生出人,还能生出五谷杂粮,生出各种花木。没有土,神鬼也无法生存。   

有一年,我不过五六岁,父亲带着我去东古城逮红脯鸟,偶然间,我在一个洞里发现一块上好的黄土脉。那里的土脉闪闪发光,颜色深红,好像充满血脉的皮肤。用手摸摸那土似有知觉一般,微微地颤动着。我发疯似的,用手去挖,哪里挖得动;用舌头舔舔,有温热的感觉,断定不是石头。父亲对我说:“据说当年修文庙时,塑孔子像的泥就是从东古城挖的。”我当时相信一定是从这洞里挖的。我想,能塑孔夫子像的土,一定有些“灵气”。方圆几十里全是黄土,为什么只选中了这里的?  

第二天我一个人带上镐头和篮子来挖。这个秘密,我从来不告诉任何人。我虔诚地跪在洞里,使出浑身的劲才能用镐头挖下一点,挖下的土不是散的、酥的,是成片成片的,像花瓣儿似的会卷了起来。我装了满满一篮子,仿佛采了一篮子鲜活的泥土的花朵。真的,不但像花,闻一闻还有些沁人心脾的奶汁的气味。以后,我隔几天悄悄来挖一次。这种土,质地为什么这样的奇特,大概含有一些特殊的成分,否则为什么能透出光彩,还有着天然的可塑性?人还没有去用它雕塑什么,它自己已快活地绽成一片片花瓣。       几十年之后,我一见到梵高画的泥土,立即想到了这堆家乡的土脉,它是可以塑造梦的泥土。我的童年和少年有做不完的梦,泥土也有做不完的梦。泥土并不哑默,对于它不存在寂寞和孤独,它只有献身的静穆和渴望的天性。

○11那片古老的纯净的黄土地渴望着把自身塑成最美的生命。

】①元好问: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诗人和历史学家。成汉:本文作者,原名史成汉。

1.作者在文中讲述了他孩童时代与泥土有关的几件事,请你仔细阅读段,补出下面的内容。(2分)

(1)                                                                         

(2)不厌其烦脱出成百个模子,还饶有趣味自己捏泥塑。

(3)                                                                             

2.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本文第段有哪些作用。(3分)

3.段的文字描写生动而新颖,请就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进行赏析。(3分)

句子:                                                                               

赏析:                                                                              

4.本文最后一段写道“那片古老的纯净的黄土地渴望着把自身塑成最美的生命”,请你概括说明:

(1)文中哪些内容表明了泥土能“把自身塑成最美的生命(2分)

(2)“塑成最美的生命”含义是什么(2分)

5.本文寄予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3分)                                                                                  

 

查看答案

筷子春秋

①筷子在先秦时称为“梜”,《礼记》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的注释:“梜,犹箸也”。《史记》谓“纣始为象箸。”这些都说明“箸”的称呼可能最早在商代出现。

②“箸”变成为今天的“筷”,有个说法可能与沿江或沿海的船民有关,因为“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便有不吉利的意思,为了趋吉避凶,他们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 从此“筷子”便在民间叫开了。

③古代用筷子的情况也可参考画像砖。a汉代盛行厚葬,墓室中大量使用精美画像砖,以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因而留给后人丰富的形象资料。b  1973年湖南马王堆一号汉墓有“彩绘云龙纹漆案”出土,有趣的是这漆案上面还摆放了5个写有“君奉食”的小盘、两个酒卮,案面上还放有一个耳杯,杯上还放有一双竹筷。c 《红楼梦》描写的宴饮场面中几乎都出现了筷子。比如第四十回写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时,在座的主人和宾客每人都手执一双竹筷。今人虽然不能亲眼目睹那时人们使用筷子的场景,但却可以从流传至今的文献和文学作品中领略人们当时使用筷子的状况。

④筷子之所以延用至今,在于它取材方便、制作容易。从饮食进化的历史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再自然不过,其后出现的“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汤匙。《说文》谓“匕,亦所以用匕取饭”。今天的“匙”是由“匕”发展而来。匕作为一种食器虽然对人进食有帮助,但用金属或瓷土作原料制作起来很麻烦。同时它的分量重,使用起来也很笨拙,所以难以准确取到所需食物,筷子恰好能够扬长避短,取而代之。

⑤至于使用筷子何以那么方便灵活,许多名人都进行了探寻并做出相应的解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曾经说:“中华族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中国人早在两汉时期便使用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这是迄今为止,对这一问题最简单、最科学的一种解释。

⑥一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常常体现该民族人民的处世特色,就像中国人惯于使用筷子,而西方人善于使用刀叉,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和西方人在性格上的差异。正如蔡元培先生当年对西方记者调侃的那样:“中国人从来是尚文明,而不尚武力的,从餐桌上就可看出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区别。”

1.本文是从筷子名称的由来、                                       和使用原理等几方面来介绍筷子的。(2分)

2.“这足以证明汉代时已经开始使用筷子,但广泛使用筷子却始于清代。”这句话要是放在第③段,那么,恰当的地方是(       )(2分)

A .  a      B.  b      C . c      D .d

3.从第④段可知“筷子”取代“匕”成为现今中国最主要的进食工具的原因是:(2分)

1)取材方便、制作容易(2                 3                 

4.文中提到“一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常常体现该民族人民的处世特色”,请再举一例说明这个观点。(3分)

 

查看答案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

——《续资治通鉴·卷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嫌其人  (       )        ②帝怒形于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帝竟从其请。                                                             

3.史书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查看答案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1.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水声潺潺而泻出两峰之间

A.皆以美于徐公。         B.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

C.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D.告之于帝。

2.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A.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B.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这段文字借醉翁亭的环境和命名,表达了       

 

查看答案

           风流子

孙光宪①

茅舍槿篱②溪曲③,鸡犬自南自北。菰叶④长,水葓⑤开,门外春波涨绿。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注释】①孙光宪,五代词人。②槿(jǐn)篱:密植槿树作为篱笆。③溪曲:小溪弯曲处。④菰(gū)叶:多年生长的草本植物,多生于我国南方浅水中。⑤水葓(hóng):即荭草,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

1.这首小令勾画了一副自然、朴实的水乡农舍风俗画:密植的篱笆、弯曲的小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急促的织布穿梭声……动静结合,情景交融。(2分)

2.本词有景有声,虽无一字描写人物,但从井然有序的庭院景物及织机声,可以想象到 

3.“涨绿”两字用的极妙,试作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