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附加题(10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

附加题(10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

(1)听,辄默记。            (2)恬不见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

4.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迪?(3分)

 

1.完 好像(2分) 2.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2分) 3.儿子(读书)是这样的痴迷,为什么不让他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3分) 4.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且达到入迷的程度。我们从中得到的启迪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要珍惜青春,好学上进,将来才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才。(3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本句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句,主要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就可以了。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注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准确为好。其中“曷”等重点词语要理解准确。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4】 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这里能围绕“努力是成功的关键”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50分)

人非圣贤,谁能无错。“出错”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出错”是各种各样的,自己会出错,别人会出错,社会也会出错。有的是没做好,有的是没注意,有的是主观犯了错,有的是别人犯了错,有的是突发事件,有的是必然事件。请你以“出错”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500字以上。(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③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8分)

鲍西娅 那灯光是从我家里发出来的。一支小小的蜡烛,它的光照耀得多么远!一件善事也正像这支蜡烛一样,在这罪恶的世界上发出广大的光辉。

尼莉莎 月光明亮的时候,我们就瞧不见灯光。

鲍西娅 小小的荣耀也正是这样给更大的光荣所掩。国王出巡的时候摄政的威权未尝不就像一个君主,可是一到国王回来,他的威权就归于乌有,正像溪涧中的细流注入大海一样。音乐!听!

尼莉莎 小姐,这是我们家里的音乐。

鲍西娅 没有比较,就显不出长处;我觉得它比在白天好听得多哪。

尼莉莎 小姐,那是因为晚上比白天静寂的缘故。

鲍西娅 如果没有人欣赏,乌鸦的歌声也就和云雀一样;要是夜莺在白天杂在群鹅的聒噪里歌唱,人家决不以为它比鹪鹩唱得更美。多少事情因为逢到有利的环境,才能够达到尽善的境界,博得一声恰当的赞赏!喂,静下来!月亮正在拥着她的情郎酣睡,不肯就醒来呢。(音乐停止)

罗兰佐 要是我没有听错,这分明是鲍西娅的声音。

鲍西娅 我的声音太难听,所以一下子就给他听出来了,正像瞎子能够辨认杜鹃一样。

罗兰佐 好夫人,欢迎您回家来!

鲍西娅 我们在外边为我们的丈夫祈祷平安,希望他们能够因我们的祈祷而多福。他们已经回来了吗?

罗兰佐 夫人,他们还没有来;可是刚才有人来送过信,说他们就要来了。

鲍西娅 进去,尼莉莎,吩咐我的仆人们,叫他们就当我们两人没有出去过一样;罗兰佐,您也给我保守秘密;杰西卡,您也不要多说。(喇叭声)

罗兰佐 您的丈夫来啦,我听见他的喇叭的声音。我们不是搬嘴弄舌的人,夫人,您放心好了。

鲍西娅 这样的夜色就像一个昏沉的白昼,不过略微惨淡点儿;没有太阳的白天,瞧上去也不过如此。

巴萨尼奥、安东尼奥、葛莱西安诺及侍从等上。 (节选自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1.选段中,鲍西娅为什么要罗兰佐保守秘密?4分)

2.赏析选段中的鲍西娅的人物形象。(4分)

 

查看答案

机 密 任 务(15分)

萧良  编译

2004年5月的一天,在加拿大纽芬兰的一个小镇,12岁男孩鲁本的心被一家商店橱窗内的一样东西打动了。但那东西5美元的价格对于他来说,太贵了,那几乎是他家一周的生活开支。为了一家7口的生活,鲁本的妈妈精心算计着每一分钱。然而,鲁本还是走进了那家商店。穿着粗布衬衫的他坦然地告诉店主,他要买那件东西,但现在还没有钱。“您能为我留着它吗?”

“我试试吧,”店主微笑着说,“这里的人一般没钱买这种东西,它会放在那儿好一段时间的。”

鲁本礼貌地扶扶自己破旧的帽子走出商店。春风吹着他的脸庞,他的步子又大又快,他要自己挣5美元而不告诉任何人。

街边叮叮当当的捶打声让他有了主意。他朝着那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到了一个建筑工地。工地上装钉子的麻袋会被人在建房过程中随意丢弃,鲁本知道如果他捡拾这些麻袋,再把它们卖给工厂,每个麻袋能挣5美分。

第一天,鲁本找到了两个麻袋。在卖掉它们以后,鲁本紧紧地握着换回的两枚5分硬币,跑了两公里的路回到家中。

鲁本在家里养鸡的旧谷仓里找到了一个旧铁盒,把硬币放了进去。然后把铁盒藏在了谷仓顶部的干草堆里。

走进家门时,鲁本的妈妈正在准备晚饭。鲁本微笑着注视着妈妈,此时夕阳透过窗户斜照在妈妈披肩的金色长发上,使她显得格外苗条和美丽。妈妈是一家的核心,是把家人牢固地连在一起的黏合剂。每天,她有干不完的家务事:缝衣服,做菜,烤面包,种菜,挤羊奶,洗一大堆脏衣服……但是她总是那么快乐。让家人过得好是妈妈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此后每天放学后,鲁本都要到街头去搜寻那种装钉子的麻袋。夏天到了,学校放暑假了,没有人比鲁本更高兴。现在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了。整整一个夏天,除了在家帮妈妈干活外,鲁本就是去完成他的机密任务。

学校开学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树木落叶了,从海湾方向吹来了阵阵冷风。鲁本仍在街上走着,努力地寻找着他的麻袋。他经常感到又冷又饿,疲惫不堪,但一想到商店橱窗内那件东西,鲁本就坚持下去。

有时候妈妈问他:“鲁本,你干什么去了?我们都在等你吃晚饭呢!”

“在玩,妈妈,对不起。”

妈妈看着儿子的脸,摇了摇头,感叹一声:“这些男孩子们!”

又是一个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绿色,鲁本的心狂跳起来。到时候了!他跑进谷仓,爬上顶层,打开了铁盒子,用颤抖的手倒出硬币,数了起来。还差20美分。镇上还能有麻袋吗?在今天商店关门之前,一定要再找到4个麻袋。

当鲁本拿着4个麻袋赶到工厂时,夕阳已斜斜地挂在天上,收麻袋的人已准备锁门下班了。“先生,请别关门。”那人回过头来,看见了满身灰尘、大汗淋淋的鲁本。

“明天再来吧,孩子。”

“求您了,先生。我一定要现在就卖掉这些麻袋。”鲁本的声音发颤,马上就要哭出来了。

“你为什么这么急着要钱?”

“这是秘密。”

那人收下了麻袋,从口袋里拿出4个5分硬币递给鲁本。鲁本激动地说了声“谢谢”,跑回了家。

捧着那个铁盒子,鲁本走进了那家商店。“我有钱了。”他郑重地对店主说,把自己的硬币倒在了柜台上。店主走到橱窗边,取下鲁本看上的宝贝,轻轻地掸掉上面的灰尘,小心地用彩色的纸把它包起来,放在鲁本的手上。

鲁本一阵风似的冲进家门,妈妈正在刷洗厨房。“看,妈妈,看!”鲁本把彩色小包塞到妈妈日渐变得粗糙的手上。妈妈小心地解开小包,一个蓝色天鹅绒盒子露了出来。打开盒盖,妈妈的视线模糊了

盒子里面是一枚小小的心形胸针,上面刻着两个金色的字:母亲。

妈妈从没有收到过这样的礼物。除了结婚戒指外,她没有任何饰物。妈妈无言地将儿子紧紧地抱在怀里。

这一天是2005年的母亲节。                 (选自《青年博览》)

[注]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

1.少年鲁本花了多长时间完成了一项什么样的“机密任务”?请用一句话概括。(4分)

2.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⑴“第一天,卖掉两个麻袋以后,鲁本紧紧地握着换回的两枚5分硬币,跑了两公里

路回到家中。”句中加点的词有什么作用?(2分)

⑵“鲁本把彩色小包塞到妈妈日渐变得粗糙的手上。”前文中有一处与“粗糙”一词相照应的语句,请摘录下来。(2分)

3.鲁本是一位什么样的少年?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4.下列对文中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的题目若改为“一枚胸针”,全文的情节就会一览无余,就不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B.鲁本的妈妈是本文的主人公,她是一个勤劳、慈爱、乐观的家庭主妇。

C.当妈妈问鲁本为什么那么晚回家时,他说:“在玩。”善意的说谎,是为了保守机密,以便母亲节那天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

D.文章的结尾部分写“打开盒盖,妈妈的视线模糊了”,是因为妈妈被儿子的孝心感动了。

 

查看答案

拔苗助长,事与愿违(10分)

崔 宇

①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可是很多家长固执地相信,抢跑是在为孩子争分夺秒。

②自然界万物都按照生长规律自然生长,适当施加外力可以促其生长,倘若施用外力不当,就很容易出现倒退甚至枯萎现象。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卡尔就是这样一个被毁的天才。少年卡尔在父亲的强迫下,每一分钟都要学习,一切与学业无关的兴趣爱好都被父亲隔在门外。最初,这样的教育取得了成就,卡尔8岁学习大学数学,11岁大学毕业。教授们预言卡尔会成为一名世界顶尖级数学家。父亲更是一心想他早日成名。然而不久,卡尔对数学再也提不起兴趣,再也不想动脑筋,再也不想思考问题。最后,曾经的天才做了办事员,远远偏离了他父亲的培养轨道。

③教育抢跑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抢跑将扼杀孩子的兴趣和智慧。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这对其成才是极为重要的。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如果家长只有望子成龙之心,但不讲究教子成才之术,结果只能事与愿违。

④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是一名画师,当幼小的徐悲鸿要求学画时,父亲温和地拒绝了:“要想成为一个画家,先要好好读书。”两年后,9岁的他才如愿以偿,开始从父习画,终成一代大师。对孩子的培养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这个规律为依据,先了解孩子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所学知识水平,再谋求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应该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孩子知识,培养他的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节选自《家长的革命》,光明日报出版社,有改动)

1.作者认为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有何危害?(3分)

2.简述第②段是怎样论述作者的观点的?(4分)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开篇提出“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其中“合适”的意思是,依据“孩子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所学知识水平,再谋求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方法”。

B.教育孩子的道理跟自然界万物的生长规律一样,要让其自然成长。

C.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强调要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

D.卡尔对数学再也提不起兴趣,再也不想动脑筋的原因是,父亲“一心想他早日成名”。

 

查看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12分)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徐公何能君也/郡下,诣太守

B.王之甚矣/横柯上

C.臣知不如徐公美/危急存亡之秋也

D视之/与城北徐公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齐王纳谏后有三大变化,这三大变化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3分)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道理。

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

C.邹忌运用设喻的方式劝谏齐王,其目的是为了铲除齐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效果。

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使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