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韩国总统李明博写过一本书《母亲》,文中有一段话:“...

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韩国总统李明博写过一本书《母亲》,文中有一段话:“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等待”“以后”的心态普遍存在,而不仅仅表现在孝敬母亲。请以“不再等待”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不少于20行。(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参考例文 不再等待 ——观《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有感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不孝何以立足于天地间。 在美妙的音乐中,黄凤、吴林香、邵帅、龙花、徐沁烨、赵文龙、路玉婷、高雨欣、林章羽、何秀巡姐弟、王芹秀12位少年获得了“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称号。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令人震撼,令人振聋发聩。他们如此年轻,却肩负着如此沉重的担子。他们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家里的一切。和他们相比,我才发现我是多么的渺小。 他们用自己无比单纯的行动,告诉我们骨肉至亲的亲情;他们用自己的点点滴滴,告诉我们生命是如此的美好。他们自强不息、阳光向上,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大风大浪。他们的伟大,让我显得如此渺小。想一想,我又为自己一向挚爱的父母做过什么呢?从来没有为父母洗过一件衣服,从来没有为父母做过一顿饭,从没有为父母做过一次家务,总是无限制地索取,却不曾付出过。想到自己,我感到很惭愧,我总是想等长大了再孝敬父母。其实,我错了,我应该从现在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孝敬父母,为父母洗衣、做饭、收拾家务。 我从来没有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问题,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总是向父母索取,却不曾说一声谢谢。父母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直到现在我才发现父母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决定像他们学习,为父母排忧解难,为长辈冲锋陷阵,争做一名最美孝心少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孝敬别人的父母,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相信只要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命题作文,审题比较简单,本题审题难度不大。结合所给提示,写出自己的感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其不待”。从众多的生活素材中,把你印象最深、最易于驾驭、写出来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完成写作。注意修辞方法和表达方式合理运用。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近期,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曲,让无数人感怀感动。歌曲让人动容的不仅仅是父母之爱,也是一种对青春的反思、对生活的追问。它让人深思:过去的日子,你是否留下痕迹、留下记忆、留下价值、留下亮点,又抑或是蹉跎复蹉跎,白白走一遭?

去年,一档“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异常火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探讨的是爸爸在家庭中的角色归位。它也让人反思,东奔西走、奔波忙碌的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停下脚步,陪伴子女、关爱家庭?在我们的价值谱系中,亲情、家庭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去哪儿了”之所以走红一时,是因为它成为人们对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是对现代文明的呼唤,是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是对不健康生活方式的警醒,更是对心灵能够诗意栖息的企盼。古人提醒“吾日三省吾身”,为的是净化自我,利己达人;今人同样应有“去哪儿了”的反思,从而让灵魂纯净、让文明归位、让社会和谐。

多反思“信仰去哪儿了”。人生如屋,信仰如柱;柱稳屋立,柱倒屋塌。追根究底,很多人心无定根、迷失自我、碌碌度日,大都是不知信仰去哪儿了。信仰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信仰的缺失是最危险的缺失。习近平同志说过,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钙”。缺失了“钙”,就会得软骨病。如果说共产主义、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信仰,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每一位中国人的信仰。追寻信仰、坚守信仰、践行信仰,才能让灵魂和身体合二为一,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多反思“道德去哪儿了”。今年春晚《扶不扶》与其说是一个小品,不如说是对“道德去哪儿了”的一种追问。正是由于一些人道德的丢失,才会有 “毒胶囊事件”、“小悦悦事件”、“扶老人反被讹”等一系列道德问题的发生。还是《扶不扶》中的一句台词说得好:“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扶起人心,才能扶起传统美德、扶起善良国人、扶起大道中国。

多反思“好空气去哪儿了”。“本想过一个风清气朗的春节,没想到整天都生活在雾霾之中”,这恐怕是很多人过年的慨叹。“不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好空气去哪儿了?其实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和手上。少些奢华,不搞铺张浪费;少些攀比,不搞盲目购车;少些以自我为中心,不搞污染环境那些事……也许好空气就会回归。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人们在反思中完善,社会在反思中前行,国家在反思中文明。不要认为,社会的不好是他人造成的,其实“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诚如哲人所说,“遥远的罪恶与你我有关”。人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改造者。多反思信任去哪儿了、原则去哪儿了、底线去哪儿了、亲情去哪儿了、乡愁去哪儿了、血性去哪儿了……我们才能收获一个健康中国、温馨中国、现代中国、强大中国,我们所热切盼望的中国梦才能尽快实现。

反思之后重在行动。没有反思,缺少行动,如何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支烛照天空的火炬,点一盏守望家园的心灯,用自己的一片光、一份热去温暖自己、打动他人、惠及社会,你我将变成向上的个体,中国将变成和谐的国度,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17日 04 版)作者桑林峰

1.请问上面的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请分析文章中画横线句子的使用的论证方法和作用(6分)

(1)人生如屋,信仰如柱;柱稳屋立,柱倒屋塌。

(2)不要认为,社会的不好是他人造成的,其实“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诚如哲人所说,“遥远的罪恶与你我有关”。

3.联系上文,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谈谈你的发现(写两点)。(4分)

材料一:《时间都去哪儿了》的走红,像极了前几年同样在春晚舞台上唱红的那首《常回家看看》。两首歌的共同特点是歌词朴素,旋律简单,但是它们最本质的共同点,是唱出了亲情的温暖,人性的美好,也唤起了我们对亲情最温暖的回忆。(2014年2月14日《扬州晚报》)

材料二:2014年1月30日晚上,在外潜逃的周某灼跟其他人一样在看马年春晚。当看到《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个节目时,舞台背景上“30年父女合影”一页一页地翻过,如同自己的父母就在眼前,作为家中独子的周某灼泪流满面,于是下定决心投案自首,结束在外流浪的日子。(2014年2月24日《网易娱乐》)

4.仿照文章中的语段,从画浪线的句子中,任意找一个话题,写一段文字,不少于50字。(4分)

多反思信任去哪儿了、原则去哪儿了、底线去哪儿了、亲情去哪儿了、乡愁去哪儿了、血性去哪儿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傻弟

作者:胡炜

循着傻弟爽朗的笑声,他穿过一条狭长而幽暗的林荫道,来到小区外那片宽阔浓密的草地上。仲秋的阳光清澈明亮,刚刚离开浓荫的他,感觉眼睛被晃花了。

与傻弟笨熊似的追逐动作,形成鲜明而滑稽的对比。

父亲坐在草地边上,满头银发,不怒而威,目光专注地追随着傻弟。傻弟终于抓到皮球,他像头大笨熊,一下将小皮球扑在了身子下面,再开心地跺脚、拍手,之后,又傻乎乎地开怀大笑。清澈的阳光如水一般,洒满傻弟的面孔,让已经成年的傻弟,看起来就像个单纯懵懂的孩童。

父亲看到傻弟的样子,竟然也像个孩子,露出一脸单纯的笑。

他走过去,坐到父亲身边。父亲侧过脸,微微点头,算是打招呼,之后,又将目光转到正将皮球高高抛起的傻弟身上。

秋天温暖的阳光没有改变他阴郁的脸色。他眉头紧锁,心事重重。

“爸,这次你无论如何,都必须出面帮帮我。”他随手掏出烟来,深吸一口说道,话音低沉而浑浊。

“帮你什么?”父亲脸也不回。

“姓杨的那家伙,不知道连上哪根线,把已经板上钉钉的事情给搅乱了。”

“你是说单位里的事?”父亲问,语气显得轻描淡写。

“是啊,三个副职,老马年纪大了,就我跟姓杨的一直在等扶正的机会。本来,我任正职的事就要水到渠成。没想到,姓杨的竟耍了诡计,让事情变复杂了。”他将烟头重重地摁在草地上,一脸深仇大恨,仿佛他手里死死掐住的,不是烟头,而是那个姓杨的家伙。

傻弟接住了高空落下的皮球,又哈哈大笑起来。父亲刚刚变得凝重的脸上,又绽放出慈爱的笑容。

他将烟头深深地摁进草地,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听说,上面有位管人事的领导,是姓杨的一位远房亲戚,小时候得过他母亲的照管,如今知恩图报,下了力气帮姓杨的。他的话,下面的人不能不听。”他也不管父亲是不是在听,只顾着一个劲往下说。

“爸,你也知道,我跟姓杨的一直明争暗斗,都死掐住对方不放。他晓得,一旦我扶正,他不会有好日子过;我也知道,万一他当了正职,我也没有好果子吃。所以现在只有你亲自出面帮忙,才能扭转局面了。”

父亲灿烂的笑容又一次僵住了。父亲侧过脸来,看看一脸阴郁的他,又回头,看看天真傻笑着的傻弟,不禁幽幽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意味深长

“你以前的老上级刘伯,虽然退居二线了,但在上面说话的分量还很重。我打听过了,只要刘伯肯出面,认认真真地给管人事的说句话,那姓杨的亲戚就只能算小菜一碟了。”

父亲侧过脸来,瞧瞧一脸阴郁的他,又赶紧扭过脸去,看看如阳光般单纯快乐的傻弟,摇了摇头,之后,说了句不着边际的话:“唉,你要是能像弟弟一样,傻一些该多好呀。”

父亲的话像火一样,深深烧痛了他。

他满脸诧异地看着父亲,不太相信这样的话竟会出自父亲口中。从小他就是父亲的骄傲,每次父亲都带着傻弟,看他在学校接受各种奖励和表彰。长大后,每当他做了什么得意的事情,父亲总会看看他,又遗憾万分地看看在一旁傻笑的弟弟,说:“唉,要是傻弟能有他哥哥一半的聪明就好了。”

父亲是不是有些老糊涂了?他看看父亲,又看看草地上,傻弟正像个孩子般无忧无虑地疯玩,蓦地,他觉得,头顶那湛蓝无云的天空也变得虚幻起来了。

“爸,时间不多了,无论怎样,你都得帮我这个忙。晚了,姓杨的拿到任命书,我在他手下,只有被他活活压死的份了。”他说的是真心话,一想到平时两人之间那种你死我活的紧张气氛,他就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父亲又叹了口气,慢慢站起身来,盯着一脸阴郁的他,说:“别再来烦我了,那种钩心斗角的事情,早在退休前,我就已经厌烦透了。这些年,我更不想再去参与那种事。一想起来,就觉得烦心难受。你就放我一马,自己去处理你的那些鬼事吧。我要陪你弟弟玩儿去了!”

说完,父亲沐浴着灿烂的秋阳,朝着傻弟大步走去。走到傻弟身边,趁他愣神的时候,父亲一把将傻弟怀里的皮球打掉,然后,一老一小像两个兴奋的孩子,在明亮的阳光下哈哈笑着,一路向快速滚动的皮球追去。

他的脸色更加阴沉,阴沉得像暴雨来临前的天空一样。

父亲不愿出面,只能靠自己想办法了。自己当不了正职,也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姓杨的家伙也当不了。

他愤愤地转身,又踏回了那条狭长而幽暗的林荫道。                     

摘自《读者》2014年第八期

1.文章主要记叙了“他”和父亲的对话,为什么文章的题目却是“傻弟”?(4分)

2.文章中划线句子“那叹息声,意味深长”,你能读出叹息声有哪些意味吗?(2分)

3.文章中对“秋阳”作了多次描写,联系具体的文句,说说有什么作用。(3分)

4.文章结尾“他愤愤地转身,又踏回了那条狭长而幽暗的林荫道”有什么含义和作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以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如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草凌冬不雕;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

[注] ①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叶枯萎后能继续生存,次年春又可发芽,故称。②芦菔、地黄:草药名。芦菔,即萝卜。③愆(qiān)伏:阴阳失调。这里指气候变化。④筀(ɡuì)竹:一种竹子。⑤岭峤:泛指五岭地区。即今广西、广东、湖南交界处。⑥并汾:泛指北方地区。约今河北、山西一带。⑦诸越:即百越。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也指其居住地,即今浙、闽、粤、桂等地。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二月草已:  采掇者易辨识: 但取芦菔、地黄观:  用花者取花初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土气有早晚      溪行(《桃花源记》)

B. 有宿根          不燔土(《活板》)

C.取芦菔、地黄    少闲人如我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D. 岂可一切拘定月   皆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5分)

(1)文中所说“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的现象,按照现代物候学的解释原因是什么?

(2)作为一篇说明文,作者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2分)

(3)作者是否认为“古法”说的采药时间完全错误?(2分)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甲】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乙】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靖康之难后,作者朱敦儒南渡,作此词。 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簪缨:当时官僚贵族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倩:请。扬州:当时南宋的前方,屡遭金兵破坏。

1.试分析甲词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表现手法。(2分)

2. 乙词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请作分析。(2分)

3. 乙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2分)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10分)

京华时报讯(记者王梅)淘宝网出现了代客扫墓的业务,买家只要支付一定的费用,卖家会按照买家的要求进行祭祀扫墓,服务包括代跪、代哭、代献花等,收费500元左右。记者发现,虽然提供这种业务的网店不少,但多数店铺都显示“0笔交易”。

1.阅读右边的漫画,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漫画的内容。(4分)

满分5 manfen5.com

 

2.王叔叔在扬州工作,清明节到了,他本想回老家河南祭祖,但单位加班实在走不开,于是他决定付费让淘宝找人代替他在逝去的父母的坟前献一束鲜花。你怎么看待这件事?(3分)

3.李阿姨难得回老家给爷爷扫墓,决定焚烧一批纸人、纸马、冥币,以表孝心。对于她的行为,你想阻止,你该怎么说?(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