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下面关于《八十天环游地球》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2分)
A.《八十天环游地球》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
B.福格与巴斯帕图去瑞士时,被苏格兰场(即伦敦警察局)的密探盯上。原来福格离开伦敦不久,那里发生了一宗抢劫银行案,两人被涉疑,密探一路跟踪过来。
C.福格和巴斯帕图两人相依为命,横渡大洋,千里迢迢来到旧金山,经过南美大陆,终于抵达纽约。
D.离开期限只有几天了,福格倾囊买了一艘飞艇,越过波涛汹涌的大西洋,降落在英国本土上。
默写。(6分)
⑴ 五岭逶迤腾细浪, 。
⑵ ,浑欲不胜簪。
⑶ 僵卧孤村不自哀, 。
⑷ ,儿女共沾巾。
⑸《己亥杂诗》里体现诗人献身精神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的两句名言是:
, 。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写在文后空格中。(2分)
当一切都回想起来了以后,他的心像火燎一样焦zhuó( )了。他用步枪支撑着,挣扎着站起来,踉( )踉跄跄地走上了一个山包。……他正要举步,忽然薄雾里传来了人声。……走在前面的是几个tú( )手的军人,后面是一副担( )架。他急忙迎上几步,看得更清楚了:前面一个人的kuà( )包上还有一个红色的十字。(选自《草》)
汉字 |
|
|
| 注音 |
|
|
合影,有时是一种仪式,有时是一种习惯,有时也是一种冲动;有时是一种欢庆的进行时,有时是一种感怀的过去时,有时也是一种期盼的将来时;有时是一种叙述,有时是一种抒发,有时也是一种哲思;有时是……。请以“合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⑴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桑怿)①又闻襄城②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馀。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③奏其事,授郏城尉……⑵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④,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⑤饲之⑥。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⑦,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选自欧阳修《桑怿传》,有删改)
【注释】①桑怿:人名。②襄城:地名。下文的汝旁县、郏城、雍丘均属地名。③京西转运使:官职名。下文的尉也是官职名。④廪:粮仓。⑤里人:同乡人。⑥饲:供养。⑦铁简:狭长的铁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4分,任选4个作答)
⑴ 伛偻提携( ) ⑵ 杂然而前陈者( )
⑶ 见民走避溺者( ) ⑷ 遂弃其粟( )
⑸ 粟尽乃止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⑴
⑵
3.欧阳修说:“怿,可谓义勇之士。”请结合【乙】文内容作具体阐释。(2分)
4.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
A.甲文以“乐”为核心,描绘了游宴之乐的美好场景,突出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B.乙文中的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是“以舟载民”“汝旁县为之无盗”。
C.两文中“醒能述以文”“独提一剑以往”“将以舟载之”中的“以”的意思或用法相同。
D.甲乙两文“记”“传”一体,写景写人都充满激情,妙趣横生,又都渗透客观评价。
阅读《孩子的力量》这篇小小说,回答后面问题。(共12分)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抢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个人的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这是一个在人民反对腐朽政权的战争中站在反动政府一边的人。他被抓获,现在押去处决。
“有什么办法呢!力量总不在我们一边。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他们的天下。死就死吧,看来只能这样了。”他想,耸耸肩膀,对人群不断的叫嚷报以冷冷的一笑。
“他是反动政府的警察,今天早晨还向我们开过枪!”人群嚷道。人们押着他往前走。当他们来到那条横着昨天在军警枪下遇难者尸体的街上时,人群狂怒了。
“不要再拖延时间!就在这儿枪毙那无赖,还把他押到哪儿去?”人群嚷道。被俘的人阴沉着脸,只把头昂得更高。但领头的人决定把他押到广场上去,去那里解决他。
离广场已经不远,在一片肃静中,人群后传来一个孩子的哭叫声。“爸爸!爸爸!”一个六岁的男孩边哭边叫,推开人群往俘虏那边挤去,“爸爸!他们要把你怎么样?等一等,等一等,把我也带去,带去!……”孩子旁边的人群停止了叫喊,他们仿佛受到强大的冲击,人群分开来,让孩子往父亲那边去。
“瞧这孩子多可爱啊!”一个女人说。“你要找谁呀?”另一个女人向男孩俯下身去,问。“我要爸爸!放我到爸爸那儿去!”男孩尖声回答,“你们想把爸爸怎样?”
“回家去,孩子,回到妈妈那儿去。”一个男人对孩子说。俘虏已听见孩子的声音,也听见人家对他说的话。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他没有母亲!”他对那叫孩子去找母亲的人说。男孩在人群里一直往前挤,挤到父亲身边,爬到他身上去。
人群一直叫着:“打死他!吊死他!枪毙坏蛋!”
“你干嘛从家里跑出来?”父亲对孩子说。“他们要拿你怎么样?”孩子问。“你认识卡秋莎吗?”“那个邻居阿姨吗?怎么不认识。”“好吧,你先到她那儿去,待在那里。我……我就来。”“你不去,我也不去,他们会打你的。”男孩说着哭起来。“不会,他们不会的,他们就是这样。”
俘虏放下男孩,走到人群中那个发号施令的人跟前。“听我说,”他说,“你们要打死我,不论怎样都行,也不论在什么地方,但就是不要当着他的面。”他指指男孩,“你们放开我两分钟,抓住我的一只手:我就对他说,我跟您一起去溜达溜达,您是我的朋友,这样他就会走了。到那时……到那时你们要怎么打死我,就随你们。”领头的人同意了。
然后俘虏又抱起孩子说:“乖孩子,到卡秋莎阿姨那儿去。”“你呢?”“你瞧,我同这位朋友一起溜达溜达,我们再溜达一会儿,你先去,我就来。你去吧,乖孩子。”
男孩盯住父亲,头一会儿转向这边,一会儿转向那边,接着思索起来。“去吧,好孩子,我就来。”“你一定来吗?”男孩听从父亲的话。一个女人把他从人群带出去。等孩子看不见了,俘虏说:“现在我准备好了,你们打死我吧。”
这时候发生了完全意想不到和难以理解的事情。在所有这些一时变得残酷,对人充满仇恨的人身上,同一个神灵觉醒了。一个女人说:“我说,把他放了吧。”“上帝保佑,”又一个人说,“放了他。”“放了他,放了他!”人群叫喊起来。
刚才还在憎恨群众的他,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他是个有罪的人,但从人群跑出去,却没人拦住他。 (选自《哈吉穆拉特》,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1.通读全文,简述小说中“警察”的形象特征。(3分)
2.联系上下文,结合对划线句的解读,试理清“警察”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
3.仔细研读全文,探究小说标题“孩子的力量”的内涵与作用。(4分)
4.选出下面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2分)【 】
A.小说以“打死他!……枪毙他!……”开篇,表现群众的亢奋情绪和愤恨之情,既设置了悬念,又激发了阅读兴趣。
B.小说中的卡秋莎是一个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她的出场有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C.儿子的出现,让警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他不再像先前那样冷酷傲慢,而是悔恨交加。
D.文末说“他是个有罪的人,但从人群跑出去,却没人拦住他”,这样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紧张、冷漠的人际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