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2分) A.斟酌zhēn 召唤zhào 拘泥n...

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2分)

A酌zhēn    唤zhào     拘nì        红guì

B临bīn     望qiáo     山luán      然yǐ

C论bèi     裂jūn      愚méng      绵gèng

Dtiě     华yì       抽yē        风mǐ    

 

A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B项中“山岚luán”应读“山岚lán”;C项中“绵亘gèng”应读“绵亘gèn”;D项中“字帖tiě”应读“字帖tiè”另外再注意一下A项中召唤zhào,别误读为zhāo。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60+3分)

题目:原来以为  

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7分)

太行谷 

     聂怀贵

⑴一只苹果的色彩和曲线,自然是一种美,而把它切开来的剖面,将把你带入另一种美的意境。这是我穿越太行大峡谷时,心中生发出的一枝联想。站在山脚下仰视或登上山顶俯瞰,蜿蜒险峻,秀美雄奇,都是山势表象的一种浅读。只有深入峡谷,才可能走进山的内部世界,倾听到山的阴柔心韵。 

⑵太行山,从《愚公移山》的历史传说起,就以高大威猛的身影贴近我,我承认了他是一个父亲的形象。当我在一个秋日步入太行大峡谷时,突然觉得沐浴在一片母性的光芒里。

⑶深秋的太行峡谷,花淡叶瘦,树简枝疏。两壁峭岩上的树木,不时被山谷的风吹动,落叶如蝶,在水面闪闪烁烁。一只红尾巴的小鸟,飞上飞下,箭来箭去,与其说是在不厌其烦地丈量太行山的高度,不如说是在向我们反复诠释峡谷的深彻和隐秘。有意思的是,这种珍奇之鸟,我在九寨沟也曾见到过。九寨沟是极少有飞鸟和其他动物出现的,况且九寨沟与太行山,一个在川西,一个在晋东南,南北自然条件差异巨大,这只鸟在展现生命力强劲的同时,分明也暗示了“峡谷”和“沟”之间某种相通之处。 

  ⑷太行峡谷,是一个峡谷群:黑龙潭,青龙潭、八泉峡,红豆峡、万佛山、紫团山……深秋季节,前不久降了一场雨,山无寒意,各峡的水却丰沛肥茂。滔滔峡水,若一根根脐带,牵动着我的脚步,更牵动着我的想象。沿了峰回岩转的太行峡谷一路走去,忽而如坠一筒深彻的古井,井口惟见一丝半缕的云影流过;忽而又被裹夹进一道弯曲的山缝,天空窄如一线星光;忽而柳暗花明,眼前一片朗然开阔,无限明媚……如果山有阴阳之分,那么峰峦为阳,雄性气质彰显;峡谷属阴,女性特征昭然。走在太行大峡谷,一种回归母体的神圣感和敬穆感,久久地在我心中激浪回荡。峡谷的阴柔,托起山石的阳刚;峡谷的幽邃,映出山体的伟岸;峡谷的垂直深度,一定是岩壁如切如削的高度…… 

  ⑸走出黑龙峡,谷口有民居俨然排列,遂择一家叩门而入。问知,在此处住一宿仅需十元钱,风味饭菜极是便宜。我便与同行之友相约,明年一定来这里住些日子。说话间,民家灶台锅里的面条煮开,女主人真心实意地留我们吃饭,我们回之以感动的谢绝。她送出我们,忽然想到什么,转身又进到屋子,捧出一大把鲜鲜红红的山楂,说是刚从院子里那株树上摘下来的,要送给我们路上吃。从她那每道皱纹都流动着慈祥的脸上,我读出了久违的母爱,甚至,在一个漫长的瞬间,她几乎幻化成了我母亲的模样。

⑹一只圆润柔美的苹果,是一度春秋的结晶;一道深邃如历史的峡谷,因包容亿万年时光的雕造,积淀了母性般博大厚重的慈爱……

1.根据全文内容,分点概括太行谷的特点。(4分)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沿了峰回岩转的太行峡谷一路走去,忽而如一筒深彻的古井,井口惟见一丝半缕的云影流过;忽而又被夹进一道弯曲的山缝,天空窄如一线星光……   

3.本文主要是写太行谷,为什么在第(5)段中还要写谷口民居的女主人(4分)

4.选文开头、结尾都提到了苹果,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少年读鲁迅”危险不危险?

        丁辉

①我们中国人是有“关心”下一代的传统的,这一点只要看看我们经常给青少年的阅读设置壁垒就不难感知,比如“少不读红楼”之类。(其实,对于《红楼》,少年人看看并无大碍的;从《红楼》里看到“淫”的反而是那些正襟危坐、了无趣味的道学家之流,就很能说明问题。)后来又有人说,“少不读鲁迅”。我初听这句话,内心里真的是“咯噔”一下子,觉得这句话是点中了鲁迅思想的某些要害的。

②我要算是鲁迅的资深读者了,但就像鲁迅自己读过的中国古书可能比谁都多,却反对年轻人读中国旧书,我是最起码能够部分认同“少不读鲁迅”的说法的。那么,“少读鲁迅”的危险究竟在哪里?

③似乎不必为尊者讳,鲁迅终生习惯于从阴暗面去看人、看事。有人说这跟鲁迅阴暗的童年记忆有关,这些姑且不论。总之,正是这样的独特的思想方法成就了鲁迅。香港岭南大学的许子东教授最近比较了鲁迅和胡适,说“病情是鲁迅看得透,药方是胡适开得好”。胡适的“药方”好不好尚可存疑,但鲁迅于中国的病情“看得透”,我想应该是“拥鲁”派和“反鲁”派都愿意承认的,可以说鲁迅的魅力正源自他对中国问题或曰“中国病”的揭示可谓鞭辟入里,入木三分。然而必须正视的是,鲁迅深刻的悲观、虚无,甚至绝望,正是源自他对“中国病”的“诊断”全面而深刻。鲁迅是背负着虚无与绝望的重担起而行动、斗争和反抗的,就像古希腊神话里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明明知道是徒劳,却周而复始,永不止息。鲁迅说:“我觉得唯黑暗与虚无乃是实有,却偏要向这些作绝望的抗战。”鲁迅的伟大处与悲壮处皆在于此。

④要青少年“读点鲁迅”的理由自然是充分的。鲁迅的文章好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不读鲁迅不可能懂得中国历史,不读鲁迅不可能懂得中国人。因此,我对“读点鲁迅”是没有意见的。但对青少年读“太多”的鲁迅却每每心怀疑虑。我的想法是,青少年尚处在思想、性格和人生态度的塑成期,他们是否有足够伟岸的人格与足够博大的胸怀来承负鲁迅那样的深刻的悲观与虚无?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少读鲁迅”就有了某种程度的危险。如果青少年承负不了对这个世界的悲观、虚无,甚至绝望,当一个少年人读鲁迅足够多的时候,世界就有可能在他眼中变得无一可亲,无一可信,亦无一可爱,从而丧失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赖。这样,岂不“于国于家无望”,“生意尽矣”!鲁迅本人亦多次声明自己的作品“太黑暗了”,明确表示不愿意青年受这种“黑暗”的影响。

(选自《2012年中国杂文精选》,有删改)

1.阅读第④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青少年要“读点鲁迅”和不能读“太多鲁迅”的原因。(4分)

2.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联系本段内容简要说明这种方法的作用。(3分)

3.作者在文中表述的观点是“我是最起码能够部分认同‘少不读鲁迅’的说法的”,请品析这里“最起码”、“部分”两词所体现的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4分

4.作者说“‘少读鲁迅’就有了某种程度的危险”,我们初中课本里有《社戏》《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鲁迅作品,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指出作者说法的略显偏颇之处。(80—100字,5分)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5分)

杨朱南之沛,老子西游于秦。邀于郊,至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杨朱不答。至舍①,进涫漱巾栉②,脱履户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夫子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弟子欲请,夫子辞行不闲,是以不敢。今夫子闲矣,请问其过。”老子曰:“而睢睢③,而盱盱④,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杨朱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其往也,舍者迎将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选自《列子·黄帝》,有改动)

【注】舍:客舍、旅馆。②涫(guàn)漱巾栉(zhì):指洗脸漱口用的水和梳子、篦子等梳头工具。③睢睢:恣意、放肆。④盱盱:眼睛向上,张目直视。睢睢盱盱,这里是“横暴”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户外           行而前     

  杨朱蹴然变      也,舍者与之争席矣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杨朱南沛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其往,舍者迎将家          真无马耶(《马说》)

  C是以不敢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D老子中道仰天叹             泉香酒洌(《醉翁亭记》)

3.翻译句子。(6分)

  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教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4.这段文字主要叙写了什么事?表现了杨朱的什么品格?(3分)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完成第后面的题目。(6分)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古诗讲究炼字,第二句中“蘸”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分)

2.宋诗富有理趣,第三、四句让我们想起学过的哪句诗?它们都蕴含着怎样的哲理?(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