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3分) 中国作家...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3分)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①打开了外国作家对该奖的垄断。②评委们的理由是莫言的作品融合了民间传说、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了一个结合点。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了这则消息。报道还说,在过去10年里,③莫言是被出版商所偏爱的三位作家。

⑴①句词语搭配不当,应把                   改为                 

⑵②句句式杂糅,应删掉                  

⑶③句逻辑错误,应在                   后面补入                 

 

⑴应把“打开”改为“打破” ⑵应删掉“的原因” ⑶应在“三位作家”后面补入“之一”(4分,每题1分) 【解析】 试题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本题根据每小题对病句类型的提示来修改句子即可。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默写。(8分)

                    白露为霜。(《诗经·蒹葭》)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闲来垂钓碧溪上,                    。(李白《行路难》)

⑷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⑸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⑹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⑺温家宝最后满怀深情地说:“台海两岸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世界级大师黄永玉先生的荷花彩墨画,已登峰造极

B为了设计出畅销的产品,他匪夷所思了好长时间。

C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

D我们遇到困难不能优柔寡断,要果断面对,迎难而上。

 

查看答案

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是以民间生活的题材引人入胜。五行八作中的能工巧匠、倒了运的农民、各种各样的小商人、(        )逅的囚徒、见多识广的食客、chún(        )朴的劳动妇女、亦僧亦俗的和尚、风流倜(        )的名士,是最基本的人物。从中可以看到他思想的丰富yuān(        )源,对于时代的独特回应。 (选自《汪曾祺精选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以“         是一道永恒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汪曾祺《咸菜茨菇汤》一文,回答后面问题。(14分)

咸菜茨菇汤

汪曾祺

①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②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③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细、嫩、脆、甜,难以比拟。

④咸菜汤是咸菜切碎了煮成的。到了下雪的天气,咸菜已经腌得很咸了,而且已经发酸。咸菜汤的颜色是暗绿的,没有吃惯的人,是不容易引起食欲的。

⑤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或者叫茨菇咸菜汤,都可以。

⑥我小时候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20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菇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而且是不去吃茨菇的嘴子的,真难吃。

⑦我十几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菇,并不想。

⑧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菇、土豆。

⑨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在春节前后有卖茨菇的,我见到,必要买一点。回来加肉炒了。家里人都不怎么爱吃。所有的茨菇,都由我一个人“包圆儿”了。

⑩北方人不识茨菇,我买茨菇总要有人问我:“这是什么?”——“茨菇。”——“茨菇是什么?”这可不好回答。

⑾北京的茨菇卖得很贵,价钱和“洞子货”(温室所产)的西红柿、野鸡脖韭菜差不多。

⑿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⒀我想念家乡的雪。

    (选自《故乡的食物》,汪曾祺著,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有删节)

1.本文多次写到咸菜茨菇汤,同时借助咸菜茨菇汤写出了“我”对咸菜茨菇汤情感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是:(2分)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   离家多年也不想念  ——

 

2.文章第⑥小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3.汪曾祺的语言,不加雕饰却自然灵动。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所蕴涵的意思。(4分)

1)这东西有一种味。(2分)

2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比土豆高。”(2分)

4.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3分)

入秋,腌菜,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5.结合对全文的理解,说说作者为什么“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 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