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5分) 漂泊是“行遍天涯千万里”的豪情,是“轻...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5分)

漂泊是“行遍天涯千万里”的豪情,是“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意,是“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失落,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抉( )择,是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欲念,是一个遥远而又清晰的梦!有漂泊,就会有乡愁。乡愁是“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狂放,                  是“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的chóuchàng(     ),是“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的消魂,是长亭更短亭,一程又一程牵引出来的忧伤,是一个不松不紧的结!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chóuchàng (       )                     _____择

2.找出划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将它改正:       字改为        。(1分)

3.联系上下文,在文中划虚线处仿写一个句子。(2分)                         

 

1.(2分)惆怅 jué择 2.(1分)消 销 3.(2分)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牵挂 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的寂寞 是“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刻骨铭心 【解析】 1. 试题分析:辨识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读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辨识字形,要根据词义字义结合和形声字的特点注意偏旁部首。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分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题是要求根据例句,选用一句古诗,要注意引用古诗后的形容词要点明古诗的意义。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名句填空。(每空1分,10分)

(1)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

(2)                ,志在千里(曹操 《龟虽寿》)

(3)万籁此俱寂,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5)儒家经典让我们获益匪浅。《论语》中的“三人行,                ”,启发我们虚心取人之长;《孟子》中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教会我们坚强面对人生。

(6)成都杜甫草堂有副对联:“诗歌百姓,常泪湿单衣,杜老永难老;己住草堂,愿民栖广厦,甫心乃赤心。”其下联中所蕴含的杜甫诗句是:“                                !”

(7)“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诗人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对刈麦者的心理刻画,这种矛盾的状态从侧面暴露了刈麦者的艰难处境。这与诗人另一名句“                                ”(《卖翁》)有异曲同工之妙。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带着信念出发,你会发现,原来困难并不可怕;带着勇敢出发,你会发现,原来阻碍如此渺小;带着自信出发,你会发现,原来我可以做到;带着微笑出发,世界便会绽开和谐之花朵朵。带着梦想出发,你就会看到曙光,就会看到希望……中考是人生的另一个新起点,你最想把什么放进行囊开始你的人生新旅行呢?

请以“带着            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做人要“知足知不足” 》,回答问题。(14分)

曾见冰心老人为别人题座右铭:“知足知不足。”

做人首先要“知足”。所以中国有一句老话叫“知足常乐”为大家所尊奉。什么叫“知足”呢?还是先查一下词典吧。《现代汉语词典》说:“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如果每个人都能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社会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可是社会上总有一些不安分守纪的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人往往要栽大跟头。对他们来说,“知足常乐”这句话就成了灵丹妙药。

但是知足也要分场合。在旧社会,穷人吃草根树皮,阔人吃燕窝鱼翅。在这样的场合下,你劝穷人知足,能劝得动吗?正相反,应当鼓励他们不知足,要起来斗争。这样的不知足是正当的,是有重大意义的,它能伸张社会正义,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除了场合之外,知足还有一个度的问题。什么叫度?笼统言之,就是适当的限度。人们常说的“安分”“非分”等等,指的就是适当的限度。这个限度也是极难掌握的,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勉强找一个标准的话,那就是“约定俗成”。我想,冰心老人之所以写这一句话,其意不过是劝人少存非分之想而已。

做人还要“知不足”。这里所谓“不足”,指的是“不足之处”,“不够完美之处”。这句话同“自知之明”有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一句老话:“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句话暗示给我们,有自知之明并不容易,否则这一句话就用不着说了。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就拿现在来说,我所见到的人,大都自我感觉良好。专以学界而论,有的人并没有读过几本书,却不知天高地厚,以天才自居,靠自己一点小聪明狂傲恣睢,骂尽天下一切文人,大有一枝笔横扫六合之概,令明眼人感到既可笑又可怜。这种人往往没有什么出息。因为,又有一句中国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有一句中国老话:“学海无涯。”说的都是真理。但在这些人眼中,他们已经穷了学海之源,往前再没有路了,进步是没有必要的。他们除了自我欣赏之外,还有什么出息呢?

古代希腊人也认为自知之明是可贵的,所以语重心长地说出了:“要了解你自己!”中国同希腊相距万里,可竟说了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话,可见这些话是普遍真理。中外几千年的思想史和科学史,也都证明了一个事实:只有知不足的人才能为人类文化做出贡献。

1.本文的总论点是:                   。分论点是:                           。文章第段是从                          两个角度论述“知足”的(5分)

2.请综合文章内容说说“知足”和“知不足”的含义。(4分)

3.文章第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2分)

4.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从学习、做事、做人等某一方面,谈谈你对“知不足”的看法。(3分)

 

查看答案

阅读短文《感悟春天》,回答问题(14分)

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历数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需要反反复复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光也往往只能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著。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而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像。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们对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们,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南宋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为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品味春色,沐浴春风,可以感受生活,感悟人生。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闺中少女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的话,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有甘愿为春天俘虏的意味了。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五十岁那年的春日,有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到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对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史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1.读第1段,你感到在作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有什么特点?(3分)

2.照第2段画线句子仿写。(2分)

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评判青松的高洁?

3.3段中白居易的诗句“遇物尽欢欣,爱春非独我”与朱自清的散文《春》有异曲同工之妙。说说《春》是怎样具体体现这两句诗的意境的?(2分)

4.4段中那位封建时代的女子和那位现代美国哲人难能桑塔耶那面对同样的春天,心态却明显不同。请借助文中“悔”和“冲”两个词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4分)

【小题 5】通读全文,仔细体会,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赞美,从中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2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介:备上鞍甲。褫(chǐ):脱去,卸下。秣:喂食。

1.填空:(5分)甲文中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直接原                               ;乙文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良马具有                 ”、“               ”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5分)

2.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 执策而之                   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B 求其能千里也               燕雀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C 初不甚                     虽乘奔御风不以也(《三峡》)

D 无事然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3.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执策临之,曰:“天下无马!”

B.策之不其道                 不物喜,不以己悲

C.驽材                     只辱于奴隶人

D.真不知马也                 真无马邪

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比行百里始奋迅。

5.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3分)

7.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