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16分) 【甲】 ⑴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

阅读下面文言文。(16分)

【甲】

⑴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⑵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⑶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①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②,而又尝自休于此邪?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曾巩《墨池记》节选)

【注释】强:勉强    ②徜徉(chángyáng)肆恣:纵情遨游。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4分)

(1)余幼时即学 (       )          (2)县官有禀销之供(       )

(3)而尝东方  (      )          (3)羲之之书晚乃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2)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3.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

A.有地隐而高B.有池洼而方以长C.信邪D.后世未有能及者

4.《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如【甲】文第自然段就是用自己幼时的  

    与下文太学生                     形成鲜明对比。(2分)

5.【乙】文作者认为王羲之成为“书圣”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1分),【甲】文作者的观点是                     (用自己的语言归纳)(1分)。联系学习实际,说一说你读了这两段文字的启示。(2分)

 

1.(4分)⑴特别爱好 ⑵每天 ⑶到 ⑷好 2.(4分)⑴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⑵原来也是凭借自己勤奋练习得到的,不是天才所致。 3.(2分)D 4.(2分)求书之难 (1分)“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要求是原文,意对即可)(1分) 5.(3分)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1分)学问精通、品德完善,必须用心专一。(意对即可)(1分)联系学习实际说到勤奋、刻苦、专心(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日”为名词人状语,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故”“道”“盖”“精力”“ 致”“天成”,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意义”指字词的含义,“用法”词的变用,哪一点“相同”都可相同都可以。了解文言常用字词多个义项,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本题先了解“然”的多种用法,然后根据句意理解判断。D句中“然”为“这”,其它三句中“然”为“样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关键信息“幼时”“文太学生”从两文中概括相关内容填空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5】 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句“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来理解,从勤奋学习的方面来感想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两首词。(6分)

【甲】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诉衷情        

【南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分别说一说【甲】词“沙场秋点兵”和【乙】词“鬓先秋”二句中“秋”的作用。(3分)  

2.【甲】词中“                 ”句和【乙】词中的“                 ”表达了两首词作者的共同情感:                 。(3分)

 

查看答案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7分)

满分5 manfen5.com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选择4月23日成为世界读书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因为这一天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同时,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英国文豪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材料二:“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7日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如是说。(2月9日新华网)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

2.写出有关时间和读书的名人名言各一句。(2分)

时间:                                                                       

读书:                                                                      

3.回忆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某一篇课文内容(最好是名家名篇),选择材料二划线句有关阅读妙处的一个方面,谈谈你的阅读感受。(3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3分)

院坝里,空荡荡地,渺无人影。  

 隔了一阵,才看见,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头,无声无息地在院子里出现了。他的头发雪白,满脸花白的胡须又浓又密,像刺猬的箭毛一样遮住脸庞,只露出一对滞涩的眼睛。他糊里糊涂地沿着院坝,用一双枯黑的脚板,机械地神经质地独自跑步……也许,这个人就是老大哥说过的,那个老疯子?   又隔了一阵,才看见,几个骨瘦如柴的人,赤着脚,慢吞吞地也到院子里来了。他们似乎只会按照迂缓的习惯动作,缓缓地散步,眼神灰暗而迟滞,没有人讲话,也没有人张望。  

他们很少抬头上望,最多,只用冷冷的目光,微扫一下楼上新来的人。像根本没有发现刘思扬似的。只有一个稍微年轻点的,提了个瓦盆,在给那几株小树洒水,仿佛无意之间,多看了刘思扬一眼,但也只是多看一眼,再没有更多的表示。  

“他的头发雪白,满脸花白的胡须又浓又密”中的他是               。(1分)     

  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变“疯”的目的是什么?  (2分)   

2.“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

这段文字选自小说            ,“我”因何要离开?                  (3分)

 

查看答案

仿照例句,根据拟定情景,以“树”为描写对象,扩展成一句话,不少于3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示例:情景:狂风中  马路边  树

答案:狂风中马路边的那大树,被吹得折弯了腰,他低着头,似乎在祈求狂风的宽恕。

情景:阳光下  小河边  树

答案: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一位同学发言稿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根据提示和要求作些修改。(2分)

千百年来,文明一直以其无穷的魅力、不竭的动力、强大的感召力,引领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不仅能体现良好的个人品质,而且[A]有助于创立和谐的校园氛围。我们一定要懂礼貌,讲诚信,遵纪守法,尊师爱友,不断提升我们自身的道德修养,[B]把以往存在的不良行为坚决纠正过来,全面展现当代中学生的文明形象。

(1)[A]句中有搭配不当的毛病,可将“             ”一词改为“             ” (1分)

(2)联系前后句,[B]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你对[B]句作适当调整。(可适当删减字词)(1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