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10分)
超然台记(节选) 苏轼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①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②,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皆疑余之不乐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③之计。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注释】①背:远离。②比:连续,常常;登:丰收③苟全:大致完备
1.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分)余自钱塘移守胶西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是( )②适( )
3.翻译画线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刚任职之时,面临的是怎样的现实状况?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短文所叙之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的题。(4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①,老病有孤舟②。戎马关山北③,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字:这里指书信。 ②有孤舟: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③戎马:军马,借指战争,战乱。大历三年八月,吐蕃进攻灵武(今宁夏中卫以北)、邠州(今陕西旬邑西)。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就点明题旨,作者实现了目睹名湖的愿望,含初登岳阳楼的欣喜之情。
B.尾句“凭轩涕泗流”,联系三、四联诗句,诗人是在为国家危难而哭,更是在为个人身世而哭,确实令人为之动容。
C.中间两联,上联侧重于景,下联侧重于情,两联连为一体,以景物的雄浑与身世的悲苦互相映衬,意蕴丰富。
D.作者登楼有感,感慨国运民生,体现了诗人一贯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把湖山之胜、个人之悲、国家之难结合起来抒写,形成了沉雄悲壮的艺术境界,在诸多写岳阳楼的诗篇中,它格调更高,难能可贵。
B.诗歌意蕴丰富,前后相应,首字“昔”,就暗指诗人在长安一带十多年的时间,在空间上与“关山北”暗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C.整首诗对所见景物进行精微刻画,善于从小处落笔,注重局部事物的形象化,着力创造诗的细节意境,含蓄细腻地展露心扉。
D.诗歌首联叙事,颔联写景,颈联尾联抒情言志,景以衬情,浑然一体。
对下面新闻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全球瞩目。很多人不知道,它的成功发射用到了景德镇的产品。3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昌河汽配园内的江西某电子有限公司,说起“嫦娥三号”发射,公司张副总经理面露笑容。
张副总经理介绍,“嫦娥三号”地面发射测试控制设备上用到的电容器,就是来自该电子公司,即景德镇人熟知的原国营四三二一厂。他说,“嫦娥三号”发射使用了他们生产的不同规格、多个型号的电容器。
A.“嫦娥三号”用上“景德镇制造”B.“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引人关注瓷都
C.瓷都人喜迎“嫦娥三号”奔月D.景德镇老企业发展迎来新机遇
对下面语段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生物入侵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美国众议院已于1996年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各有关机构加强对有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监控,为此,美国政府正在酝酿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A.客观叙述许多国家都在对生物入侵采取相应的措施
B.举例说明许多国家都在对生物入侵采取相应的措施
C.精确议论,直接表现作者对许多国家都在对生物入侵采取相应措施的理解与关注。
D.寓情于事,含蓄传达人们对许多国家都在对生物入侵采取相应措施后的欣慰之情。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原因何在?
②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
③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④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⑤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A.③①④⑤②B.⑤③②①④C.③④①⑤②D.⑤②①④③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一些生物学家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大规模繁衍并站稳脚跟,
其数量将很难控制。
B.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
C.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
天文数字,人们岂能不无动于衷?
D.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
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