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6分) 春天是改革家 鲍尔吉·原野 ①在北方,四季当...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6分)

春天是改革家      鲍尔吉·原野

①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②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

③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④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天。

⑤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

⑥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

⑦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⑨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

1.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3分)

3.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3分)

  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的白雪。

5.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3分)

 

1.在北方,春天的脚步快,来去匆匆;一般人看不懂春天从事的工作;春天常在幕后做工作。 2.通过对比,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觉察的特点,为后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可贵品质作铺垫。 3.(1)改革本身带来的“泥泞和肮脏”问题;在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反对的意见。(2)写这两个问题说明春天能正视改革自身存在的问题,不畏阻力,表现了其坚持改革的决心。 4.一寸高,强调小草的矮小柔弱;一米厚,突出白雪的厚实强大,两者形成强烈对比,形象地写出春天与冬天的酷烈较量,鲜明有力地体现了春天不畏阻力、厉行改革的精神。 5.(1)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意识;(2)具有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3)具有不怕困难、坚持改革的决心;(4)具有坚信改革成功的乐观精神;(5)具有朴实无华、默默工作的品格;(6)具有不贪功劳、功成即身退的豁达胸怀 【解析】 1. 试题分析:②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 ③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可以归纳得知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形成对比,突出强调了北方的春天的特点。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从⑥段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可知带来的“泥泞和肮脏”问题;在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反对的意见,又表现了其坚持改革的决心。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考查语言的作用。一寸高与一米厚,两者形成强烈对比,形象地写出春天与冬天的酷烈较量,鲜明有力地体现了春天厉行改革的精神。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分析拟人化的春天的形象,可从它的言行上,对比上等得知。例如从“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可知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从“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可知豁达胸怀等。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某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制成药用胶囊的丑闻,我们想用孔子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奉劝“法分子应推己及人,善待生命,莫昧着良心赚黑钱。(用《<论语>十则中的句子作答》

(5)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演说中感谢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言。这让我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0分)

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就道,从羸卒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

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

泽兵进至卫南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注释】()ù)州:今浙江金华。靖康:宋钦宗年号。磁州:今河北磁县。率:都。羸(léi)卒:瘦弱的士兵。开德:令河南濮阳,即演渊。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生兵:指生力军。潜善:人名,即黄潜善。薨(hōng):死亡。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A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B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C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D 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即日单就道(       (2)将孤兵寡(         

3.说说“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的意思。(2分)

4.宗泽为什么会“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5.通读全文,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问题。(4分)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释】此诗是刘长卿寄寓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写。

1.下面对诗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心情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凄清孤寂    B轻松愉快   C缠绵悱恻   D惆怅悲愤

2.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开头写诗人独自在旅舍门外伫立凝望,由于草木摇落,整个世界显得清旷疏朗起来。

B.诗人的仕途不顺,命运多舛,其诗作多有政治失意之感。本诗中“独鸟背人飞”也暗喻着诗人的孤苦背时,含蕴着宦途坎坷的深沉感情。

C.从全诗来看,诗人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D.诗人在前三联中的景物描写,已将乡情旅思写足,尾联翻出新境,把诗情又推进一层。诗人捕捉“捣寒衣”的砧声入诗,更加真切感人地抒写了他满怀的悲愁痛苦。

 

查看答案

对下列材料中心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第一次地名普查资料显得陈旧和不齐全。从今年5月至2015年12月,我市再次开展普查。此次活动要全面清查掌握地名现状,注销废弃地名,补充现有地名,对不规范的地名进行规范化处理,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A我市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活动。               B我市经济快速发展。

C我市应规范地名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D我市地名普查资料不全。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的句式变换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2分)

A原句: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要求:缩写句子)     改句:美国造成损失。

B原句: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要求:语气表达更强烈)  改句: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这难道不是现代社会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吗?

C原句:他,是口的巨人。并且,他也是行动的高高的标杆。(要求:前后句式相一致)     改句: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D原句:赣南苏区在先行先试中铿锵有力的前行。(要求:突出强调“铿锵有力”)

  改句:铿锵有力地,赣南苏区在先行先试中前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