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10分) 初三某班在学习了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诗歌后开展了“好读...

综合性学习(10分)

初三某班在学习了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诗歌后开展了“好读诗,读好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分成三个小组开展活动。

1.活动一:为了了解初三学生诗歌的阅读情况,第一小组对本校初三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请分析下面的统计表,用简要的语言说说你从中得出的结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3分)

你主动积累诗词名句吗吗?

选项

主动

需要老师提醒

偶尔积累

从不积累

百分比

1011%

4326%

2809%

1854%

 

你是否主动背诵诗词?

选项

主动

老师要求

不太认真背

不愿意

百分比

1348%

6573%

1124%

955%

 

你课外有兴趣阅读诗词吗?

选项

很有兴趣

兴趣一般

偶尔感兴趣

不想读诗

百分比

1124%

2584%

2584%

3708%

 

结论及建议:

 

2.活动二:第二小组要求制作一份“好读诗词,读好诗词”手抄报,现收集一些和读诗有关的名言用于制作手抄报,以下是学生收集的名言:(4分)

A、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B、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

C、读诗的最佳方法,是把它当诗来读。   D、腹有诗书气自华

E、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F、美学大师朱光潜所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以上名言可编入“读诗作用”板块的选项是                   

以上名言可编入“读诗方法”板块的选项是                   

3.活动三:第三小组学《词五首》后,用学到的鉴赏词的方法完成了一首词的鉴赏。(4分)

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上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道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分)

下阕“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中“风雨”一语双关,既指      又指        。(2分)

 

1.⑴学生诵读诗歌积极性不高,背诵诗歌就是为了应试及老师要求,不愿涉猎课外诗歌。诵读诗歌现状不容乐观,急需培养诵读的兴趣,拓展诵读的范围,创建和谐积极的诵读环境 2.ABDF CE (4分) 3.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豁达乐观,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2分)“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主要是考查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的能力,也有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的。教学时侧重对语境的分析和语言得体、流畅等的指导和落实。学生能表达出正确结论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试题分析:C中“读诗的最佳方法”E中“读诗与识人”结合在一起,二者重在谈“读诗方法”。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试题分析:诗词理解与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往往从内容主题上、语言表达上、技巧手法上对诗歌进行鉴赏。要求学生能体会诗歌所描写和表达的情、理、景;同时从语言上抓住传神的字词;更要学会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等手法角度来对诗词进行赏析。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5分)

文段一:牛二紧揪住A说道:“我偏要买你这口刀。”A道:“你要买,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A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A道:“我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A大怒,把牛二推了一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A怀里。A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A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

文段二:那汉又在背后说道:“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得军器的!”  B听得说,回过头来。 那汉飕的把那口刀掣将出来,明晃晃的夺人眼目。B合当有事,猛可地道:“将来看。”那汉递将过来。 B接在手内,同智深看了,吃了一惊,失口道:“好刀!你要卖几钱?” 那汉道:“索价三千贯,实价二千贯。” B道:“价是值二千贯,只没个识主。你若一千贯时,我买你的。”那汉道:“我急要些钱使;你若端的要时,饶你五百贯,实要一千五百贯。”B道:“只是一千贯,我便买了。” 那汉叹口气,道:“金子做生铁卖了!罢,罢,一文也不要少了我的。”

⑴文段一中的A是       (人名)因这一把刀吃了官司,他的性格特点是        (3分)

⑵文段二中的B是            因这一把刀,被人陷害,发生了            事件,导致他被发配沧州。(请用简明扼要的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10分)

⑴足蒸暑土气,                     

⑵细细品读诗词,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诗词中竟有着那么多的相似:

《望江南》中的                          与柳永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句话意境相似;《武陵春》中的                              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有着同样新奇而生动的想象;《破阵子》中的                           与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同样有着豪气冲天的壮志……

⑶细细品读诗词,我们亦能感受到同样的景物在诗人眼中却有着那么多的不同:

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               ;刘方平以“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中的“星宿”来写时光的流转,苏轼则在《江城子》中用相关的景物来书写自己的立功边疆的豪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7分)

①名作犹如缕缕春风,时常叩响我一颗文学爱好者驿动的心弦,名作犹如滴滴甘霖,时常滋润着我一个业余文学创作者干涸的心田。②我又好像一位嗷嗷待哺的婴儿贪婪地吮吸这名作的乳汁,又好像一头初生的牛犊咀嚼着名作的萋萋芳草。③我不停地阅呀读呀,抄呀写呀,写下数以万计的阅读笔记。④我                                   ,由一个文学爱好者,蹒跚着走向业余文学创作者。⑤是名作激励和启迪着我把在日常生活中所经所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欣然付诸于笔端,形成拙文……

1.句①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应把“          ”改为“           ” (1分)

2.句②中“咀嚼”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 (2分)

3.请把下面这三个成语的序号依次填入句④中。                           (2分)

A、铢积寸累   B、厚积薄发   C、聚沙成塔

4.句⑤是一个病句,请修改这个句子。(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

当一块石头有了理想,它终于[lěi]    成了一座坚固壮美的城堡;当一条毛毛虫有了理想,它终于变成了一只轻[yíng]    美丽的蝴蝶;当一粒沙子有了理想,它终于磨砺成了一颗璀璨的珍珠……未来有多远?如果你心存理想,未来便在你淋[Lí]     尽致的汗水里,在你永不停息的脚印里,在你踌[chú]     满志的守望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请以“误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书写(5分)

根据作文书写评定,要求卷面整洁,书写规范、工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