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人人可以创新(15分) ①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 ②学生在学校就是学习,似乎谈不...

人人可以创新(15分)

①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创新。

②学生在学校就是学习,似乎谈不上创新。如果要说创新,那是指少数有才能的孩子,

写了小论文,有了小发明、小革新,可以到成人世界里去比较一番。这是过去的概念。当然,这个概念也不错。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我们的学习也真的具有创新的意义,我们何不把它揭示出来呢?如果揭示出来,我们的认识也就升华了,发展了。

③一般来说,我们的所想所做,对本人来说,有新的意义、新的认识,这就进行了创新。我们独立解出了一道题目,对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独立作出了某个判断,添加了一个括号,有了新的思考、新的意思,都是创新。

④与成人相比,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是内创新,是与自己的认识来比较的。比如,一个学生通过剪剪拼拼,认识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对于他来说是新的。这样,他实际上进行了创新活动,有了创新的成果——这一成果对人类来说,虽早已经被发现,但对他本人来说却是新的。反之,对成人来说,我们通常强调的创新是外创新,它指对现实社会来说,得出了有用的新结果,认识了新事物。

⑤创新的意义重在过程。在创新中,我们得到了认识的成果。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经历的种种探索,则可以给自己全方位的收获。比如,学生在做一个课题:考察蜗牛有没有眼睛。考察的结果可能并没有一致的结论,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学生十分投入地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去学习,去探寻。这一过程获得的不仅有许多新鲜知识,更有着能力和态度。而对成人的创新,人们更关心的是结果。而且学生的创新是在一定的教育教学条件下进行的,比如有教室、教师和教学设备的支持,也有着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这与成人创新有着明显的区别。在人自我实现和意识下进行的。而自我实现是所有人类的共同需要。正因为如此,即使是学生,也是人人可以创新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例如,一名妇女,她是没有受过教育的、贫穷的、完完全全的家庭妇女和母亲,她所做的工作没有一件是创造性的,然而她却是奇妙的厨师、母亲、妻子和主妇……她是个完美的女主人,我从她那里以及像她一样的其他人那里学到:第一流的汤要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

⑥据此,我们可以推知:人人可以创新,至少是人人可以思考。我们从创新的高度来看学生是天生的创新者,就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1.作者认为“人人可以创新,至少是人人可以思考”的理由是什么?作者提出这样的观点有何现实意义?(4分)

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第⑤段画线句“第一流的汤比第二流的画更有创造性”。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4.文中说“我们独立解出了一道题目,对新的现象进行了解释……都是创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下面四个选项不属于作者所说的创新的一项是(    )(3分)

A勇于思考,大胆、积极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B善于多角度恩考问题,大胆提出与老师不同的意见。

C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实践中不段去获得新知。

D做题时可以参考标准答案,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1.理由:①一般来说,我们的所想所做,对本人来说,有新的意义、新的认识,这就进行了创新。②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是内创新,是与自己的认识来比较的。③创新的意义重在过程。(3分)(写出一点给1分) 现实意义:我们从创新的高度来看学生是天生的创新者,就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1分) 2.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2分)作用:通过学生创新和成人创新的不同特点的对比,突出论证了学生本人只要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新的思考,新的认识就是创新。(或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学生创新和成人创新的不同特点,从而论证了对学生来说只要对本人来说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就是创新。)(2分) 3.平凡的人把普通的事情做得很好比所谓的创作要更有创造性。意在强调人人都可以创新。(4分)(每点2分) 4.D (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在议论文中,学生应培养寻找中心句,总结概括文章的小分论点的能力。学生能从文章中找出支撑中心论点的分论点,能够提炼和总结分论点。这里作者为了证明观点从方面来进行论证的。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是议论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论证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文段的分论点来分析作用即可。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做题参考答案”不属于创新,D不正确。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地的声音(17分)

秋虫唧唧的叫鸣,把个初秋的夜晚闹腾得丰腴而清凉。

不是一颗枯叶上的露珠,我也沉浸于如此浓稠却又轮廓分明的夜晚——像是有人握着橹,在墨绿色的水面摇落起一片一片珍珠似的水声。一整个夏天,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我经历的那些不算短的岁月,就是在它们的鸣叫声中过去了。那些唧唧声,好似就是时间的一种比较具体的呈现形式。我实在是太粗心大意了,近三十个夏天,竟被我故作大方地一掷而去——我没有一次认真地聆听那些动人的唧唧声。直到这个晚上,我才坐在一方池塘边,平心静气地聆听了一次那来自山野和草木间的小提琴交响曲。

繁星一般密集的鸣叫声,从池塘对面的一叠浓墨泼就似的小山里和岸边的草丛中源源不断地传诵出来。

唧——唧——啾——啾——

此起彼伏,高低错落,远近有致。A

初闻其声,以为杂乱无章,重复无趣,只是风吹草动惊起的回声罢了。但倘若把眼睛闭起来,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多么美妙的世界了——安详的大地,就如一架巨型琴键,而那些不甘寂寞的虫子呢,都是一些技艺绝佳的琴手,或避于一片树叶下,或站在一块爬满了青苔的石头上,或攀在一根草茎上,对着渺远的夜空,优雅发声,忘乎所以地尽兴弹奏——但我总是在它们的声息中,闻见了那么一点淡淡的哀戚和愁绪。我想,这大概是因它们把自身的生命体悟也融进了曲子吧,更或是命运逼迫它们用身体发出唧啾之声的呢。

可这样的比喻总是有些欠妥——它们的鸣声,是那般有序,节奏分明,层次丰富,像是从天上落下来的,又像是来自深沉的大地。

 B是在低声祈祷吧,是在高声歌唱吧,是在朗诵诗篇吧,是在念诵经文吧,是在呼朋引伴吧,是在促膝长谈吧……有那么一个时刻,我躺在池塘边湿漉漉的既做绿化树的围栏又充作了坐骑的条凳上,双手情不自禁地和着那隐秘的节奏,在空气中像音乐指挥家那么划动起来——那些音乐竟惊奇地在我的手臂和呼吸间流动起来;那些音乐,像低垂的夜幕里极柔和的云朵;更像来自我的身体,我的灵魂。

我在一处草丛边蹲下来,捕捉到了两首独奏曲——它们分别来自两只我并未发现身影的促织——啾——啾——我学不来它们的叫声。我莫名的惊诧,继而又莫名地激动起来。C我感觉天与地在此刻与我离得特别近,我就像一个睡在襁褓中的婴儿,在旋律优美的摇篮曲中,抵达天堂。

    我心底还是无比清楚的,那鸣声,分明是生命的歌声,是生命的象征,是生命的旗帜——是大地的声音。D

不止是那池塘对岸林深叶茂的山林,只要是那些没有被水泥覆盖和倾轧的泥土里,夏秋时节,就会有虫子们的歌唱和伴奏;这无言的故乡,就生长着无数生命。即使是那些密实而堡垒森严的水泥地之下,也有生命在无声活动;即使是干净而空荡的水泥地之上,那些哪怕是仅仅落得下一粒草籽的小小坑洼里,也会有精瘦的绿色,可怜巴巴地冒出来呢。

我知道,很多虫子的生命仅止于夏秋两季。秋天一过,它们要么深入泥土预备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要么连同它们飘荡在草木间的歌声和一缕精魂,化成了那么一小点泥土。生命究竟是短暂的,可它们用歌声构筑的那个音乐世界,是多么宽广啊——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它们的舞台,大地万物,都变成了它们的听众。不仅是包括我在内的人,就是那些树木与月儿,也都静静地聆听着那生命精彩的绝唱。

虫子们的精神世界,真是海阔天空。

歌者的一生,哪怕繁华落尽,却仍然余音不绝。

1.“秋虫唧唧的叫鸣,把个初秋的夜晚闹腾得丰腴而清凉。”你觉得“闹腾”一词具体表现在文中哪些地方?请从相关语句中选出关键词来回答。(2分)

2.“我又想它们到底为何要这么不辞辛劳地夜夜长鸣呢?”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放于文中ABCD中哪一处较为合适。(3分)

3.“竟被我故作大方地一掷而去——我没有一次认真地聆听那些动人的唧唧声。”“那些音乐竟惊奇地在我的手臂和呼吸间流动起来。”这两句话中的“竟”所包含的的情感是否相同?请联系上下文做简要分析。(4分)

4.联系上下文说说我视那鸣声为生命的象征的理由。(4分)

5.根据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说说虫子们拥有一个怎样的精神世界。(4分)

[链接材料]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济慈

         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那种钹的声音能高到足以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法布尔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10分)

初三某班在学习了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诗歌后开展了“好读诗,读好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分成三个小组开展活动。

1.活动一:为了了解初三学生诗歌的阅读情况,第一小组对本校初三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请分析下面的统计表,用简要的语言说说你从中得出的结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3分)

你主动积累诗词名句吗吗?

选项

主动

需要老师提醒

偶尔积累

从不积累

百分比

1011%

4326%

2809%

1854%

 

你是否主动背诵诗词?

选项

主动

老师要求

不太认真背

不愿意

百分比

1348%

6573%

1124%

955%

 

你课外有兴趣阅读诗词吗?

选项

很有兴趣

兴趣一般

偶尔感兴趣

不想读诗

百分比

1124%

2584%

2584%

3708%

 

结论及建议:

 

2.活动二:第二小组要求制作一份“好读诗词,读好诗词”手抄报,现收集一些和读诗有关的名言用于制作手抄报,以下是学生收集的名言:(4分)

A、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B、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

C、读诗的最佳方法,是把它当诗来读。   D、腹有诗书气自华

E、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F、美学大师朱光潜所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以上名言可编入“读诗作用”板块的选项是                   

以上名言可编入“读诗方法”板块的选项是                   

3.活动三:第三小组学《词五首》后,用学到的鉴赏词的方法完成了一首词的鉴赏。(4分)

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上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道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分)

下阕“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中“风雨”一语双关,既指      又指        。(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5分)

文段一:牛二紧揪住A说道:“我偏要买你这口刀。”A道:“你要买,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A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这口刀。”A道:“我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A大怒,把牛二推了一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A怀里。A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A无盘缠,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

文段二:那汉又在背后说道:“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得军器的!”  B听得说,回过头来。 那汉飕的把那口刀掣将出来,明晃晃的夺人眼目。B合当有事,猛可地道:“将来看。”那汉递将过来。 B接在手内,同智深看了,吃了一惊,失口道:“好刀!你要卖几钱?” 那汉道:“索价三千贯,实价二千贯。” B道:“价是值二千贯,只没个识主。你若一千贯时,我买你的。”那汉道:“我急要些钱使;你若端的要时,饶你五百贯,实要一千五百贯。”B道:“只是一千贯,我便买了。” 那汉叹口气,道:“金子做生铁卖了!罢,罢,一文也不要少了我的。”

⑴文段一中的A是       (人名)因这一把刀吃了官司,他的性格特点是        (3分)

⑵文段二中的B是            因这一把刀,被人陷害,发生了            事件,导致他被发配沧州。(请用简明扼要的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10分)

⑴足蒸暑土气,                     

⑵细细品读诗词,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诗词中竟有着那么多的相似:

《望江南》中的                          与柳永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句话意境相似;《武陵春》中的                              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有着同样新奇而生动的想象;《破阵子》中的                           与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话同样有着豪气冲天的壮志……

⑶细细品读诗词,我们亦能感受到同样的景物在诗人眼中却有着那么多的不同:

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却描写了边塞的悲凉               ;刘方平以“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中的“星宿”来写时光的流转,苏轼则在《江城子》中用相关的景物来书写自己的立功边疆的豪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7分)

①名作犹如缕缕春风,时常叩响我一颗文学爱好者驿动的心弦,名作犹如滴滴甘霖,时常滋润着我一个业余文学创作者干涸的心田。②我又好像一位嗷嗷待哺的婴儿贪婪地吮吸这名作的乳汁,又好像一头初生的牛犊咀嚼着名作的萋萋芳草。③我不停地阅呀读呀,抄呀写呀,写下数以万计的阅读笔记。④我                                   ,由一个文学爱好者,蹒跚着走向业余文学创作者。⑤是名作激励和启迪着我把在日常生活中所经所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欣然付诸于笔端,形成拙文……

1.句①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应把“          ”改为“           ” (1分)

2.句②中“咀嚼”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 (2分)

3.请把下面这三个成语的序号依次填入句④中。                           (2分)

A、铢积寸累   B、厚积薄发   C、聚沙成塔

4.句⑤是一个病句,请修改这个句子。(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