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散步
龙应台
①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过边境来访。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一个盒子上写着“极品燕窝”,我打开看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只认得盛在瓷碗里头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窝;这黑溜溜的原始燕窝──是液体加了羽毛树枝吗?还真不认识。不过,家萱当然是送给母亲吃的,我不需操心。
②她又拿出一个圆筒,像是藏画的。一卷纸拿出来,然后一张一张摊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也许你妈可以用。”
③海报大小的白纸,印着体积很大、油墨很浓的毛笔字,每一张都是两三行,内容大同小异:
最亲爱的妈妈:
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
我们感念您。
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
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
您的孩子:家萱 家齐 家仁
④我看着家萱,忍不住笑。上一回,我们在交换“抚老笔记”时,她说到八十岁的母亲在安养院里如何如何地焦虑自己没钱,怀疑自己被儿女遗弃,而且一转身就忘记儿女刚刚来探视过而老是抱怨孩子们不记得她。我拿出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威风凛凛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没想到家萱进步神速,已经有了独家的“大字报”!
⑤“是啊,”她笑着说,“我用海报把她房间的墙壁贴得满满的。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以一张一张读,每一张我们姊弟都给签了名。”“有效吗?”我问。她点头,“还真有效,她读了就安心。你拿回屏东,贴在你妈房里吧。”
⑥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我也发现,她的白发不知何时也多了。
⑦我把大字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摇摇头:“妈妈已过了那个阶段了。她已经忘了字了。我写的银行证明,现在她也看不懂了。”
⑧回到屏东,春节的炮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蒙的黑夜,好象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她呼唤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赶校车,不要迟到了,便当已经准备好。她说隔壁的张某某不是个东西,欠了钱怎么也不还。她问,怎么你爸爸还没回家,不是说理了发就马上回来吗?
⑨我到厨房拿热牛奶给她喝。她不喝。我抚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个婴儿,但是她安静了一会儿又开始躁动。我不断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窝里,她又固执地将我推开。我把大灯打开,她的幻觉消失,灯一灭,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仿徨迷乱世界。
⑩大年初三,二零零八年的深夜,若是从外宇宙看过来,这间房里的灯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清晨四时,我下了床,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说:“妈,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出去散步吧。”帮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出了门。
⑪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⑫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她从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选自龙应台《目送》,有删改)
【注释】龙应台:台湾著名女作家。文中的家萱是她的好朋友
1.“我”和家萱对因年迈而失智的母亲的照顾,有什么相似的做法?阅读②~⑦节,概括回答。(3分)
2.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甲句在表达上的好处。(3分)
甲 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
乙 我把这些海报一张张拾起,一张张叠好,卷起,然后塞回圆筒。
3. 第⑪段作者描写“冬夜的街”和“犬吠声”有什么用意?(3分)
4.参考下面材料,探究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材料一 抒情的文章人们有个误解,以为把感觉抒发出来就是了,而忽视了对深刻的要求。深刻,可以是思想,可以是感情。(龙应台)
材料二 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莫怀戚)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3月上旬,湖州市第二期“湖州话培训班”将正式开班。该培训班是应众多在湖州打拼的“新湖州人”要求而开设的。
在培训班报名现场,记者问及他们乐学湖州话的原因,一位孙姓小姐说:“ ”孙小姐来自河南,是湖州一家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在与患者打交道时,因语言不通,她很苦恼,在得知有培训的消息后,孙小姐便前来报名参加。
据悉,湖州目前有60多万“新湖州人”在创业、就业。为让他们更好地融入湖州,湖州市公关协会于去年11月开办了第一期 “湖州话培训班”,受到学员们一致好评。
1.根据具体语境,用简洁的话,将材料第二段空缺处补写完整。(2分)
2.给这则新闻材料拟一个标题。(2分)
根据相关提示,在下表序号处填入相应的内容。(2分)
作者 | 作品 | 有关内容 |
| ① | 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 |
② |
|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古诗文名句默写。(①~⑥题必做,⑦⑧任选一题)(8分)
①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
②因思杜陵梦, 。(温庭筠《商山早行》)
③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
④ ,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⑤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 《黄鹤楼 》)
⑥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⑦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最能体现诗人闲适、悠然的两句诗是“ , ”。
⑧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 , 。
阅读下面浯段,按要求答题。(2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物被冠以“微”的名号,从微博、微信、微小说,到最近炙手可热的微电影、微旅行、官方微博发布群。①“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登上互联网舞台,传播的速度极快,内容极具冲击力、震憾力。 ②“微事物”满足了人们在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中以最短时间获取最多信息,但在带来便利和放松表达的同时,也表现出让人心绪浮躁、难以深入思考的弊端。
1.画线句①中有一个错别字,请写出修改意见。
2.画线句②有一处明显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3 分)
在《敬业与乐业》中,我们听到了文化巨人梁启超对人生与事业关系的宣讲;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我们听到了文坛泰斗雨果对另一位大师伏尔泰的 ① ;在《傅雷家书》中,我们读到了著名学者傅雷和儿子傅聪的艺术 ② ;在《致女儿的信》中,我们读到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女儿的爱情 ③ 。
A .礼赞 B .启蒙 C .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