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注意成语的实际意义,切忌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A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A中“妄自菲薄”是自己看轻自己。这里不合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可惜,时间不是老人。它精明,敏ruì      ,睿智,洞察秋háo      ,秉公无私,神力无边。任何企图yú      越、凌驾时间之上的行为,都注定要被时间击溃。在时间面前的任何投机取巧,都不kān      一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泰戈尔 

  “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意大利)朗根尼西 

  “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德国)普朗克    

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甲】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謇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

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十六年,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曰:“卿曹与我俱在绝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裁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今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曰:“当与从事议之。”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众曰:“善。

【注释】①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②卿曹:你们。从事:幕僚一类的文职官员。文俗吏:平庸的文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辍业投笔叹曰(       )                ⑵ 后忽疏懈(       )    

  会其吏士三十六人(       )         (4)今虏使到数日(       )

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佣者笑应曰      涉猎书传

B.  吾众诈自称      取封侯

C. 扶苏以数谏       狐疑未知所从

D. 辍耕垄上         当与从事议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

5.分别简述陈胜和班超遭遇的境地和采取的对策。(4分)

6.【甲】【乙】两文中陈胜、班超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值得后人学习?(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 (20分)

送柴侍卿①(唐)王昌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流水通波接武冈②,送君不觉有离伤。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侍御:官职名。②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送柴侍卿》中“明月何曾是两乡”所表达的情感和苏轼的“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B. 朋友离别在即,可王昌龄却说“送君不觉有离伤”,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薄情寡义。

C.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旨在点题,引出了相互惜别的人物、地点、时令和友人要前往的目的地。

D.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楼前久久伫立,目送孟浩然乘船顺流而下,渐行渐远,船上的白帆逐渐消逝在遥远的水天相接处

2.虽然两首都是离别诗,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2分)

 

查看答案

关于“方言”的主题阅读

民间声音

关于“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衢州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衢州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衢州本地话,但那种老衢州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衢州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这代人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衢州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衢州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摘自“三衢论坛,有删改)

学者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

——敬文东(文学博士)

5.“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

——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1.阅读以上材料你认为造成孩子们不会说方言的原因有哪些?(3分)

2.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对于方言的存在价值,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意见并不完全相同。

B.【民间声音】中4楼和8楼所表达的观点是类似的。

C.【民间声音】3楼想表达的意思是方言长存于我们心中,它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D.学者钱乃荣、程乃珊、封新城都是倾向于要保护方言的。

3.统观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具有哪些价值?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4分)

4.如何走出“方言困境”,正确处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的关系,有人提出先学方言,再学普通话;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有人提出工作普通话,生活衢州话。你赞同哪种方式,运用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