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乡间读书人 王往 乡间读书人有草木味的书香。 书到...

阅读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乡间读书人

王往

乡间读书人有草木味的书香。

书到了乡间,就和泥土、庄稼、牲畜联系到了一起,成了他们的一部分,有了麦秆味儿,有了汗水味儿,有了炊烟味儿。乡间的生活未必诗意,乡间的阅读却伴随着诗意。我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放羊的老汉,躺在河坡上,天上云在飘,脚下水在流,他脱下鞋子当枕头,跷着腿,仿佛放浪形骸的古代贤人一般沉醉于阅读。我也常见这样的情景:一个小媳妇锄草或施肥归来,手脸不洗,就拿了一本书在瓜棚下或巷口看得入迷。此时,无论相貌美丑,她的姿态都有一种沉静之美、一种文化之美。女人一旦捧书在手,就有了神韵,有了雅致,即使她是一个村姑或农妇。

在乡间,书来之不易,读书人的图书来源稀缺。往往靠互相交换。他们的手是粗糙的。传递的动作却是恭敬的。这个村上和那个村上爱读书的人必然是最亲的朋友。他们读书,不求名著,自费出版的文集也好,拿了诺奖的名著也好;旧书摊上买的也好,捡来的也好;雅的也好,俗的也好,只要能说个事儿,他们就能看下去。他们对精神食粮和物质食粮的要求不高,能打发掉时光就是好书。

但是他们也有寂寞的时候,这个寂寞来自于交流的不便。有一次,我去一个老同学家玩,他的父亲得知我爱好写作后,非常高兴地和我谈起了《史记》,娓娓道来。我对《史记》并无研究,几乎接不上话。他说他前些日子看了一本盗版的《史记》,多有错漏,他竟然根据早年的记忆和自己对文字的理解一一加以纠正,让我佩服之极。

有一天,他找到我们单位,给我带来了一些土特产。我极不自在,我说:“你是长辈,不能这样,应该是我去看你。”

他说:“我们是朋友啊,都爱读书。”然后,他又说:“你面色不好,是不是经常熬夜?”

我说:“是的。”

他说:“不要太辛苦啊,看书作文就是玩,好玩就行了。”

我在感谢他关心的同时,却生出了自责:我的读书写作,目的性强,为了发表,为了获奖,为了名气,丢失了多少纯粹的快乐?是的,乡间读书人只是为了乐趣,乐趣就是阅读的全部意义。

他们阅读不是为了考研,不是为了颜如玉和黄金屋,也不是要到哪去卖弄,甚至不是为了长知识,在他们,阅读是为了消遣,就是为了快乐,好玩,有趣!他们不会因为看书而疏忽了庄稼,忘记了饲养牲畜。

我母亲也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她是我们村里解放前出生的唯一识字的女性,她写字习惯繁体,阅读则不论简繁。2008年的秋天,我从广州回江苏老家,见到母亲戴着眼镜,坐在墙边读书,发丝银白,我第一次发现身材矮小、衣着粗陋的母亲是那么美。想到她老人家一生劳碌,想到她如此喜欢阅读却很少有阅读时间,想到自己并没有给她创造幸福的晚年,心头一阵难过。我没有叫她,只是站在不远处的地方看着她。看她偶尔扶一下眼镜,看她的目光缓缓地在书页上移动。我感觉到那沐浴着她的阳光仿佛都成了闪烁的文字,我感觉到她成了来乡间访问的学者。以往,因为母亲性格过于刚强,对子女过于严厉,期望值过高,使我们在压力下常和她发生口,产生抱怨。但在那一刻我所有的抱怨都被她读书的姿态打败,同时,涌现了深深的幸福感,我为有这样的母亲自豪,我几乎流下了泪水。好久好久,母亲在翻页后,抬起了头。我走向前,说:“妈,你在看书?我回来了。”母亲仿佛有些害羞,笑笑,轻轻地合上书说:“我看得慢,半天才看几页,不晓得什么意思。”

我看到那本书的封面,竟然是风格前卫的《花城》杂志。这是我前一年带回家的,我想她老人家看不懂也很正常。我问母亲:“家里的书都喜欢哪些?”母亲说:“逮到哪本就看哪本,磨时间,能看到字就好。”然后,又看着封面说:“这本书也不错。有空还要看,看书有意思。”

我琢磨着母亲的话,她说的肯定是大实话,只要看到文字就亲切,有意思就行,但是其中未必不隐藏着她对昔日人生的缅怀。她曾说,当年,她执意嫁给有过婚史的我父亲,原因就是看中了我爷爷是私塾先生,我父亲有一手好字。虽然,时代的风暴无情地摧残着这个家庭,也打碎了他们想像中的美好爱情,但是,母亲没有抱怨书,没有抱怨文化,她也希望我们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看着取下眼镜的母亲,仿佛转瞬间她又变了一个人。我一直后悔那天没有带上相机,拍下母亲读书的样子。

我想那是文化的面目,是文化的姿态。

是的,乡间的读书人,不是为了文化,但是能够享受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何况这种享受又在不经意间传承了文化。

我会永远记得那一天,阳光饱满,文字闪烁,我跟上母亲身后,嗅着乡间的草木,嗅着散发草木味儿的书香。                 (选自《2013年中国微型小说年选》)

1.阅读全文,对乡间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了改变命运,走出乡村          B为了打发掉时光

C为了乐趣和快乐                  D为了消遣寂寞

2.文章两处用到“草木味”一词,请分析其作用。

3.作者对老同学的父亲和母亲两个形象的塑造,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任选一人分析其作用。

4.看书看得很慢,甚至看不明白意思,但母亲却读得那么认真,那么专注,为什么?请根据文章的内容答出两点原因。

5.有人认为,一篇成功的小小说,通常具有小中见大、精巧构思、出人意外、细节感人或惜墨如金等特点。请结合其中一点,谈谈这篇小小说的成功之处。

6.作者写了读书的两种态度,你更欣赏哪一种?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观点。

 

1.A 2.可从结构或内容两方面任选角度回答。 结构作用:首尾照应,使文章形式更完整、结构更紧密(1分)。内容角度:“草木味”指农村生活气息,这里延伸为质朴快乐的阅读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乡间读书人的赞美之情(1分)。 3.对老同学的父亲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了一个快乐纯粹、享受阅读的乡间读书人的形象。对母亲主要通过外貌描写,塑造了一个阅读姿态美好、雅致的乡间读书人形象。 4.看书可以磨时间,看书很有意思,可以在看书时缅怀昔日人生。 5.本文选取两个典型代表的组合,塑造了一个乡间读书人的群体,构思精巧;本文对母亲阅读的姿态描绘,细节感人;文章语言精练,内涵丰富。(能自选角度、结合具体的语言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6.针对快乐的阅读和功利性(有目标)的阅读发表观点,言之成理即可。(只有态度没有理由不给分,理由不充分扣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主要是将选项与文章内容一一对照,这样很容易就看出“为了改变命运,走出乡村”在文章中没有此项表达,所以选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两处“草木灰”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所以作用可以从结构方面考虑,这是比较简单的,很容易就考虑到:首尾照应,使文章形式更完整、结构严谨,但也不要忘记内容上的作用,结合文章中的内容,可以确定出“草木味”为农村气息的体现,这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应为:农村伴着草木味的快乐阅读,体现作者对农村人无名利阅读的赞美。此题一定要结合文章内容考虑,并要注意从结构和内容角度考虑。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文章中同事的父亲的描写方法是语言描写。如:“我们是朋友啊,都爱读书。”然后,他又说:“你面色不好,是不是经常熬夜?”我说:“是的。”他说:“不要太辛苦啊,看书作文就是玩,好玩就行了。”由语言描写中体现出同事的父亲是一个:一个快乐纯粹、享受阅读的乡间读书人的形象。文中的“我“的母亲,运用的是外貌描写。“见到母亲戴着眼镜,坐在墙边读书,发丝银白,我第一次发现身材矮小、衣着粗陋的母亲是那么美”。由此句描写可看出母亲是一个:阅读姿态美好、雅致的乡间读书人。做此种类型的题,可根据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概括出来即可。可根据作者对文中同事的父亲的语言等描写来概括,如果有评价性的句子可直接提取。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题干“根据文章的内容”,故答此题时尽量用文章中的内容,如:“能打发掉时光就是好书”“阅读不是为了消遣,就是为了快乐,好玩,有趣!”“只要看到文字就亲切,有意思就行,但是其中未必不隐藏着她对昔日人生的缅怀”。从这些句子中可以将此题总结出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小小说艺术手法的题型。这方面包括品味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阅读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曲折,是否运用了对比、烘托、讽刺、夸张、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夹叙夹议等表现手法,语言朴实、含蓄还是风趣、直白,等等。要仔细揣摩,细心体味,并概括出它们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或主题思想表现所起的作用。而本题已经将赏析的角度在题干中展示出来了,就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只要将文章中涉及的具体内容与题干中所提到的文章写作技巧一一照应上即可。比如说:文章中对母亲看书是的描写,是文中的细节描写,体现了母亲读书时姿态之美。做题题时要仔细阅读文章,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标准答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出自己赞成的读书态度,但一定要注意理由表述应充分有说服力,并要审清题干“结合实际谈观点”,不要脱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来谈。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初三(2)班准备组织一次以“歌颂母爱”为主题的班会。

1.请你为班会做一个简单而有感染力的开场白。(50字左右)

 

2.班级打算邀请部分家长参加班会,甜甜觉得妈妈衣着土气,不够入时,不想让她来参加,对此,你打算怎样劝说甜甜改变主意?

 

 

查看答案

古诗词默写填空

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的《行路难》)

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的《渔家傲》)

李商隐《无题》中的“                             ”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被后人用来表达奉献精神。

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                          ”表达诗人思家怀乡之情。

 

查看答案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的新闻内容最准确的一项是(       )

今年,我国将搭建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无盲区监管,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5日,在汉召开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暨“三品一标”工作会议传出消息。

会上,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透露,今年将全面推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他要求,今年这项工作必须破题,当务之急要搭建全国统一的追溯信息平台,制定配套的管理规。各地要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本地区追溯信息平台的建设,做好与国家级平台的衔接、与全国统一制度规范的融合。要选择部分大中城市和“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开展试点,积极推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追溯管理,率先将生猪和“三品一标”农产品纳入追溯范围。

A.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透露,今年将全面推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B.国家级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今年开建,将实现全过程无盲区监管

C.我国将实现全过程无盲区监管,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D.我国今年将推动搭建全国统一的追溯信息平台,制定配套的管理规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紫红色的洗衣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选自莫言《母亲》)

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A.③②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马说》的“说”,是古代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

B.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璨的明珠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作品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

D.鲁智深是一个豪侠义士,他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雪夜上梁山,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