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侧(cè)隐 瑰(guì...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侧(cè)隐      瑰(guì)宝    参差(cī)      门廷(ting)若市

B.聆(líng)听    峰峦(luán    执拗(niù)     鞠躬尽瘁(cuì)

C.深谙(ān     吮(sǔn)吸      跌宕(dàng  胸有陈(chen)

D.凝(níng)望  邂诟(hòu      雄踞 jū)   消声匿(nì)迹

 

B 【解析】 试题分析:A中应是“恻(cè)隐”“门庭(ting)若市”;C中应是“吮(shǔn)吸”“胸有成竹”;D中应是“邂逅(hòu)”“销声匿(nì)迹”。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任选一题作文

(1)生活中有很多困难和挫折需要我们去面对,游戏中则专门设计了一道道关卡,请以“闯关”为话题作文。要求: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2)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团结、友爱、互助成了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社会素养。只有拥有这些优秀的品质,社会才能融洽和睦、协调发展。请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较名等。

 

查看答案

古诗赏析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对古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 “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2.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分)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有裘葛之遗,无冻馁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告之。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

A  ①凡所有之书,皆集于此 ②诚开张圣听《出师表》

①余立侍左右,援疑理 ②黑而白章

流辈甚称贤;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①色愈恭,礼愈 ②余人各复延其家

2.翻译句子(3分)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表现在有书可读,有师可问,无奔走之劳但有冻馁之患。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C“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4.(3分)选文采取对比的句式阐明道理。如文中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同我的             作对比,将今日大学生优越的条件同我的                对比,说明                        

   的道理。

 

查看答案

(12分)

有人以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因为一个人似乎只有高调才会被人看见、被人关注。其实不然,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

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活法,高调不仅风光,还可以名利双收,所以有人选择高调。当然,也有一些人选择另一种活法——低调。

这种人不喜欢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一言一语也被人议论,不喜欢在人前显贵,更不喜欢被追逐。他们明白,在商品和消费的社会里,高调存在的代价是被商品化和被消费。这样,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就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反而能踏踏实实地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分地享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气、安稳踏实。你问他怎么这么低调,他会一笑而过,就像自己爱一个人,需要对别人说明吗?古今有低调的名人。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做人低调,他不喜欢在别人面前出现,经常拒绝记者采访;                                            

                                 ;                               

                                                    。

所以说,低调是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是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文化也一样,有高调的文化和低调的文化。

首先,商业文化就必须是高调的,只有高调才会广为人知,热卖热销,低调的话谁知道?谁去买?然而热销的东西不可能总热销,它迟早会被更新鲜、更时髦的东西取代。所以说,时尚是商业文化的宠儿。在市场上最成功的是时尚商品。有人说时尚是造势造出来的,里边有大量的泡沫,但商品文化不怕泡沫,因为它只求当时的商业效应,不求持久的魅力。

故而,另一种追求持久生命魅力的纯文化很难在当今时代大红大紫,可是它也不会为大红大紫而放弃——己的追求。它甘于寂寞,因为它确信这种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低调的人生活在社会深深的褶皱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与性情里,所以看得见黑暗中的光线和阳光中的阴影。也许他们天生不是做明星的材料,但他们像思想者一样,把自己放在低调里,是为了让思想真正成为一种时代的高调。

享受一下低调吧——低调的宁静、踏实、深邃与隽永。低调不是被边缘化、被遗忘,更不是无能。相反,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做到低调,并安于低调。

1.文章为什么开篇从高调写起?(3分)

2.选文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分)

3.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低调是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式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B安于低调是自信。

C、把自己放在低调里,是为了让思想真正成为一种时代的高调。

D高调不仅风光,还可以名利双收,所以人们选择高调。

4.请在划横线处补充两个论据(3分)

 

查看答案

(16分)

古董是子午镇常少山的外号。

古董一词除词典上的解释外,在子午镇还有不可理喻、个别、不一般、冥顽不化等意思。常少山能够沾上古董这诨名,缘于那年他母亲去世。子午镇的风俗,双亲中有一个先走了的,丧事要做三天,叫小丧;双亲中最后一位也去了,丧事要做五天,还要扎灵车,请鼓手,叫大丧,很隆重。常少山的父亲早亡,遵照当地风俗,他母亲的丧事应该大办的。谁也没有想到,常少山竟然当天就把母亲的遗体埋掉了,而且连滴眼泪都没掉,还跟儿子常宝说:我死了,也这样!

为这事,常家的族人气愤了,约合起来要揍他。常少山说,我这是厚养薄葬。老人活着的时候你不孝,老人死了,弄些排场给人看,顶屁用!

常少山他娘瘫痪在床八九年,常少山日夜守护在床前,一日三餐都是自己吃一口,给娘一口;自己饱了,娘也饱了……常少山是孝子啊!常少山把话说得理直气壮,大家听来也在理,只是不是常人的理,只好说声“跟个古董生什么气”,便散去。

常少山是古董,想不到他家里竟然冒出个真正的古董来。

常少山一生就交了一个朋友。这朋友叫吕尚。有一天吕尚来做客,突然被面前的那把茶壶惊呆了。正泡着茶呢,吕尚小心地端起来,左瞧瞧右看看,眼睛都绿了,然后干脆把茶叶倒掉,用清水把壶冲洗干净,翻来覆去看了一遍后,问道:“这壶,哪里来的?”

常少山说,先前用的那把打了,才从旮旯里找出这把旧的来。

吕尚说,收起来,别再用了,这家伙是古董,比你还金贵。常少山就笑,说神经病了不是?搬家时差一点被我当垃圾扔了,怎么就成古董了?是古董,用它泡的龙井怎么还是龙井味?应该是普洱味呀……

吕尚说,别闹了,你把它小心放着,赶明日我请位老师来长长眼色,也好验证验证我的鉴赏功夫。

第二天,吕尚果然领来了一位先生。先生姓王,气质儒雅,行色匆匆,眼中别无他物,一到就说看壶。吕尚发现那壶就在茶几上,还是昨天放的地方,并没动过。

吕尚双手将壶捧起,先生轻轻接过,凑到窗前光亮处,打眼一看,便说不假。沉吟片刻,又看,说声“错不了,就是它!”便轻轻放下,掏出手绢擦擦双手,向常少山点点头,说道:“听吕尚说过您,我很赏识,都是朋友了。吕尚没有看错,这把壶是件宝物!如果愿意,我出10万要了它!”

“你不早说。”

“早说怎么?”

“早说我就卖给你。不用说10万,2万就卖。”

“为什么?”

“缺钱用呀!”

“现在不缺了?”

“不缺了。一家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生活必需的都有了,卖它干啥?”

其实,一见面,常少山就很看重先生这人。听他说话,更觉诚恳。只是常少山这人言语行事离不了古董脾气,三言两语就把人家打发走了。

这事过去不久,常少山得了重病,不几日便一命呜呼了。常少山病故,吕尚慌忙赶来,便把茶壶的事告诉了常宝。常宝说老爷子病中根本就没有谈及家中有什么宝贝茶壶。就是有,他那脾气也不会拿它当回事……

于是两人便在常少山住的屋子里寻找。找来找去根本不见那玩意儿,却发现了一张字条,上写:

茶壶即茶壶,

打碎是瓦片

人间多少事,

都被自己骗

常宝看过,递给吕尚,说是不解。吕尚接过默念一遍,又默念一遍,然后长叹一声,道:“怎么是古董呢,分明真人也!”

1.说以“古董”为题,有什么用意?(3分)

2.这篇文章叙述了主人公常少山的两件事,请概括出来,概括每件事不超过10个字。(2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3.常少山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4.下面加短横线的词语富有表现力,请加以品析。(2分)

吕尚小心地端起来,左瞧瞧右看看,眼睛都绿了,然后干脆把茶叶倒掉,用清水把壶冲洗干净,翻来覆去看了一遍后,问道:“这壶,哪里来的?

5.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及艺术效果。(3分)

6.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介绍子午镇的丧事风俗,表明这习俗由来已久,当地大多数的人都会照此办理丧事,以此突出了常少山的行为与一般人格格不入。

B.“常少山是古董,想不到他家里竟然冒出个真正的古董来”,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引出下文鉴赏茶壶、不卖茶壶等情节。

C.小说安排常少山的朋友吕尚这个人物,作用在于他是个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借他衬托了常少山的性格特点。

D.这篇小说的语言平实,生活情趣浓郁,特别是对常少山的语言描写,有直接对话,也有间接引述,都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