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短文,做后面问题。(14分) 大 风 莫言 ⑴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

阅读下面短文,做后面问题。(14分)

大  风

莫言

⑴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  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⑵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 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适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 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⑶田野里根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⑷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⑸他带着我善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陡,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干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⑹不知何时,无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⑺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⑼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⑽“爷爷,那是什么?”

⑾“风。”

⑿爷爷淡波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⒀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⒁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城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⒂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⒃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⒄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赶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⒅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⒆“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⒇“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21)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1.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3分)

2.下列两题,任选一题。(2分)

(1)“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一句中,“爬行”一词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2)品味“我们钻进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

3.阅读⑽——⒇段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2分)

4.第⑻段描写了大风降临前的情形,请简要赏析。(3分)

5.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4分)

 

1.(3分)爷爷和“我”—起去割草;遭遇大风;与大风搏斗。 答出三点意思即可。 2.(2分)(1)形象写出了爷爷的歌声低沉有力、节奏缓慢。(1分)“低沉有力”、“节奏缓慢”各0.5分。(2)写出了风之大,表现了祖孙俩敢于面对大风的勇气。(1分,每点0.5分) 3.(2分)爷爷是一个坦然镇定、刚毅坚强的人。 “坦然镇定”、“刚毅坚强”各1分,意思对即可。 4.(3分)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了大风来临前自然界的反应;用词准确生动, 富有变化。 角度2分,“视觉”“听觉”“嗅觉”写出其中两种即可;语言l分。 5.(4分)以“我”的口吻讲述故事,增强真实感;通过“我”在大风来临前后的言行衬托爷爷的形象;表现祖孙情深,爷爷对“我”关心疼爱,“我”对爷爷敬爱依赖。 【解析】 1.1】 试题分析:把握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感知文章的起点。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是近几年中考小说阅读的热门考题之一。学生能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避免的是前后相互交错,力求做到前后一脉贯通。这里概括出“一起割草、遭遇大风、遇大风搏斗”等情节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学生应注意语言赏析的常见题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答题方法: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3】 试题分析:中考小说阅读的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是必考题,本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4】 试题分析:学生了解各种写景角度,明确多角度写景的表达作用,并理解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 试题分析:文中“我”常见的作用有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让人读起来更加有兴趣,给人以一种亲切、可读的感觉。此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让人读起来更加有兴趣,给人以一种亲切、可读的感觉。 考点:这里考查小说第一人称写法的特点,体会第一人称写法的好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10分)                      

【甲】庆历四年春,膳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既贵,于姑苏近郊买良田数千亩。为义庄,以养群从之贫者,择族人长而贤者一人主其出纳。人日食米一升,岁衣缣①一匹。嫁娶丧葬,皆有赡给。聚族人仅②百口。公殁逾四十年,子孙贤令③,至今奉公之法。不敢废弛。 

——选自《渑水燕谈录》卷四

【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仅:将近。③令:善,美好。

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

(1)前人述备矣              (2)范文正公财好施   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A.不物喜  养群从之贫者   B.属予作文以记   至今奉公  

C.百具兴  不敢       D.刻唐今人诗赋于其上  择族人长而者一人主其出纳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乙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甲文中合适的句子回答)(2)

5.《孟子•梁惠王下》中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请根据甲乙两文,具体说说你对范仲淹忧乐观的理解和看法。(2)

 

查看答案

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后面问题。(共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运用典故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用典中寄寓自已内心的情感,如本诗中就用了“       和“        ”这两个典故。(2分)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原意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2分)

 

查看答案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人类早已进入21世纪,但地球上还时闻隆隆枪炮声。我们开展“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综合性学习活动,传达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心声。

1.【拟写标语】为宣传学习活动的主旨,你拟写的宣传标语是                     (2分)

2.【设计活动】本次活动可以采用很多形式,老师为你设计了两个,请你再补充两个。(2分)

    活动形式一:搜集有关战争的资料;活动形式二:办一期有关战争的手抄报;

    活动形式三:                    活动形式四:             

3.【编发邮件】在八年的抗战中,中国死亡了2000万同胞。仅南京大屠杀侵略者就杀死了30万和平居民,但直到现在,日本文部省所制的历史教科书还不承认这段侵华的历史,请你对此给日本文部省编发一个电子邮件表明你的态度。

 

4.【探究材料】探究下面表格,说说你的发现。(2分)

战争名称

海湾战争

南联盟战争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利比亚战争

发起时间

19911

19993

200110

20033

20112

发起国家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你的发现:                                                                    

 

 

查看答案

星期天,你和好朋友晓鸣骑自行车一同去郊游,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红灯亮了,但此时十字路口除了你们外空无一人,晓鸣说:“没人,闯过去!”你说:“                  

                                            ”(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①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②《孟子》中的“入则无法家弼士,□□□□□□□,国恒亡”说明了困境出人才的道理。

③□□□□□□□,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⑤阅读古诗文,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坚定信念;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的伟大民族气节;龚自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高尚道德情操;还有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博济世情怀,都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