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后面的题。(13分) 留在脑海深处的记忆 ①母亲年龄大了,记...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后面的题。(13分)

留在脑海深处的记忆

①母亲年龄大了,记忆力严重减退,而且越来越严重。常常手里拿着钥匙,她还在翻箱倒柜地到处找;拎着篮子出去买菜,碰上熟人,说上几句话,她会又拎着空篮子回来,把买菜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炉子上烧着开水,她怕忘,不敢出门,一边看电视一边守着,结果水烧干了,她还坐在电视机旁……

②奇怪的是,母亲记得我的生日。每年的4月15日,母亲都会打电话叫我回家,还不忘准备一大桌好吃的,每道菜都是我喜欢的。我喜欢吃的点心和水果,她也一样不落地全买了回来。母亲还记得我出生时几斤几两,记得我小时候生过几次病、打过几次针,记得我得过几次奖状,记得我每晚做作业到几点……可是,她却记不清,那时候她自己在做些什么。

③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母亲的记忆如此奇怪?只要是关于儿女的事情,她都记得;而关于她自己的,她都记不得。

④一次,我跟一位朋友晓林聊起这些事,晓林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

⑤晓林的母亲70岁了,患有老年痴呆症,家人她一个都不认识了。晓林站在她面前,她居然会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是谁家的孩子?”疾病抹去了她脑海中所有的记忆……可是,有一件事,晓林的母亲却记得十分清楚。20年前,晓林独自到外地打拼,母亲细细地为他收拾行囊,连牙刷、牙膏都塞进包里,恨不得把整个家都让儿子带上。如今,20年过去了,母亲已经不认识儿子了,却始终记得儿子出发的时间,记得儿子行囊里装的每一样东西。每逢家人搀扶她出去散步,不一会儿,老人家就急匆匆地要回家,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儿坐下午两点的火车,我得送他到车站。我得告诉他,背包夹层里有一小包土,水土不服时,用水冲了喝。还有他喜欢吃的饼,我烙了几张放在包里,饿了就拿出来吃。还有一双我亲手做的布鞋,累了就换上,穿着脚会舒服些……”似乎20年前有关送儿子所有的记忆,瞬间在她脑海里复苏。此时的老年痴呆患者,好像又变成了当初那位对儿子千般不舍、万般挂念的慈爱母亲。

⑥每次听到母亲念叨这些旧事,晓林都眼眶泛红,心里像被一团棉花堵着,软软的,却又堵得他快要窒息一样。

⑦那天看新闻,看到马英九谈起自己的母亲。马英九说:“母亲已经90多岁了,记性越来越不好,可是她老人家背古文很棒,《桃花源记》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左传》也记得清清楚楚。”原来,当初,母亲放弃工作,在家专心教子,这些文章都是那时她要求马英九背的。如今,儿子已经记得不全了,90多岁的母亲却还能完整背诵。

⑧原来,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当岁月的磨砺和疾病的折磨损坏了她们的记忆功能时,她们会忘记自己的模样、忘记自己的年龄,可是,永远不会忘记儿女的琐事。当年龄越来越大、记忆力越来越差时,母亲会本能地把“不需要”的东西从记忆里删除,只留下“宝贵”的东西存在脑海深处。这些被留在记忆里的、被母亲认为宝贵的东西,往往都是关于儿女的。

⑨母亲这种选择性记忆,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爱。她们是世界上最爱儿女的人。

1.文章记叙了三位母亲有关“记忆”的故事下面已经概括了一个故事,请你再概括另外两个故事。(4分)

(1)“我”的母亲记忆力严重减退,却记得有关“我”的生日等信息。

(2)         (3)     

2.请用一句话概括第①段划线语句所写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目的。(3分)

3.仔细阅读第⑥段并结合上下文语境,具体说说晓林的眼眶为什么会泛红?(4分)

4.读了上文后,林梅同学写了一首赞美母亲的小诗,请你仿照划线句再续写两句,构成排比句,帮助她完成该诗的创作(2分)

亲爱的母亲,走近您,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您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您似海的恩情我该怎么报答?

 

1.(2)朋友晓林70岁母亲患老年痴呆症,却记得20年前送晓琳外出的情形。(3)马英九90多岁的母亲记性越来越不好,却会背诵当初要求马英九背诵的古文。(4分,每个故事概括正确给2分,意同即可) 2.主要写了日常生活中母亲丢三落四的琐事(1分),目的是突出母亲记忆力严重减退,越来越严重的事实(1分),并与下文所写的她清楚记得“我”的生日等内容形成鲜明对比(1分)。(3分,意同即可) 3.晓林的眼眶泛红,一是因为感动,感动于母亲还记得20年前送自己外出的情形,感动于她的不舍与挂念(2分);二是难过,难过于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家人一个都不认识了(2分)。 4.示例:(1)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您却给了我整个大海(2)我原想撷取一片红叶,您却给了我整个枫林。(2分,每句1分,句式相同,意思连贯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简练的语言概括对文章事件的题型,这样的题型的答题格式一般为:谁+怎么做+结果。此文中第二个故事的人物是:我的朋友晓琳的母亲,怎么做:70岁患有老年痴呆,却清楚的记得20年前送儿子外出的情形,结果:晓琳很感动与难过。后面的第三件事也如此。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都是写的母亲因为年纪大记忆力减退丢三落四的事。这样的开头是有用意的,列举母亲记忆严重减退的种种事实,先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年老记忆衰退的老人,可后文却写到三位母亲清楚的记得儿女的生日、喜欢的食物,送儿离家的情形和教孩子背诵的古文,这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这个题分析一定要全面,联系上文的内容分析就要将上文的内容细细分析。1、家人她一个都不认识了。晓林站在她面前,她居然会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是谁家的孩子?”疾病抹去了她脑海中所有的记忆。2、对儿子初次离家的情形记忆深刻。由此就能分析出晓林听到母亲叨叨时眼眶红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感动,感动于母亲还记得20年前送自己外出的情形,感动于她的不舍与挂念(2分);二是难过,难过于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家人一个都不认识了。这道题的关键就是要全面考虑。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仿写题,但这道题仿写时除了要注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外,还要注意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句,这就要注意句意之间的上下文内容的连贯性。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10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①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为陂池③;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④。蒲苇莲芡⑤,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⑥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②余浸:支流。③陂池:池塘。④岩阜:假山。⑤芡(qiàn):水生植物。⑥富:丰饶的物产。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佳木秀而繁阴(2)为陂池

2.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环滁皆山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

B、其外修竹森然以高              乃重修岳阳楼

C、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受地于先王

D、有吴蜀之巧          辍耕之陇上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理解填空:甲乙选段都采用了①的写法,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之情。(2分)

5.联系已学过的选段的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写文主要为了表现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4分)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虽为  ①  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  ②  ,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2分)

2.请根据你的理解,简明地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采用的写法及其好处。(2分)

 

查看答案

二十一世纪已走入了第十四个年头,世界却并不和平。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等国频频发生的恐怖爆炸事件,巴以冲突,伊朗和朝鲜的核问题,日本和多个邻国的岛屿争端,乌克兰分裂危机,超级大国的为所欲为……这些都随时会燃起战火。我们热爱和平,我们反对战争。在“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将参加下列活动。(8分)

1.请你拟写一则语言凝练、简明易记的宣传标语,来呼吁人们反对战争,拥护和平吧!(2分)

2.明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和世界诸多国家都已宣布届时将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交战国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数据资料,请写出你的探究结论,至少写出两条。(2分)

国家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国家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中国

28000000

30000000

日本

1850000

672000

原苏联

13000000

13700000

德国

3500000

1600000

原南斯拉夫

300000

1200000

意大利

77500

153000

 

 

①        ②     

3.战争贯串人类古今,战争波及人类各个角落,战争自然也就进入了古代诗人的笔下。请写出你积累的有关描述战争的古诗句(不少于两句)。(2分)

4.“铸剑为犁”的雕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前矗立了近五十年,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战火和死亡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你对此有什么感想?请写在下面。(2分)

 

查看答案

柯蓝告诉同桌,她和最要好的朋友廖淼吵架了,心理很不舒服,想去主动和解,又怕没面子,左思右想不知该怎么办?假如你是柯蓝的同桌,你会怎样设身处地地劝说她主动去和朋友和解呢?(2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8分)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古诗文名句是兼具思想性和文学性于一体流传于今的古典文化精粹,人们在随意而咏,和韵而唱中,往往能感受其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和教化作用。我们读杜甫《望岳》中“①,②”的名句,就会感受到诗人勇于攀登的雄心壮志;读龚自珍《己亥杂诗》中“③,④”的名句,就会感受到作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读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⑤,⑥”的名句,就会感受到古仁人的宽广胸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