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题一: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题一: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歉……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请以“曾经错过的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在生命的旅途中,总有一些动人的瞬间在我们的脑海里重现:一抹浅浅的微笑,一声轻轻的叮咛,一次无言的挥手,一个蹒跚的背影……这些都让我们永远无法忘怀。请以“难忘的瞬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若选题一,

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例文二 难忘的瞬间 当你一眨眼的工夫,就有无数个瞬间成为过眼云烟,但有些瞬间却被人们永远地收藏在心中。 1998年法国世界杯C组最后一轮,意大利对阵墨西哥,这可是意大利出线与否的生死战。最后十分钟,双方还是1:1平。突然,“罗马尖刀”维埃里得球后连续晃过墨队后卫,以单刀之势直刺禁区,起脚、射门——但谁也没有想到,勇敢的墨队门将奋不顾身扑向了维埃里的金右脚,世界仿佛在一刹那间凝固。维埃里完全可以名正言顺、一气呵成地完成强力射门动作,不算犯规,皮球会直挂空门,但那一脚也可能狠狠踢中对方门将的身体。就是那一瞬间,维埃里奋力收起右脚,巨大的惯性使他狠狠摔在门前,目送皮球滑出底线。守门员安然无恙,最终,意大利却出局了……摄影师给出一个特写:墨队高大的门将紧紧抱住了维埃里,感动写满了脸庞;维埃里微笑着,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看台上,壮阔的蓝色海洋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与喝彩,“维埃里!维埃里……”即使他们输掉了这届世界杯,他们也因为同胞高尚的举动而自豪。 成败攸关的瞬间,因为放射着人格美的光辉而永恒! 在大连,有一位普通的公交车驾驶员叫黄志全,他的名字被所有的大连人记在了心里。在一次行车途中,黄志全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将发动机关闭,确保了车和乘客、路人的安全。最后,他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黄志全,这个平凡而普通的公交车驾驶员,在生命的最后瞬间,把对他人生命和国家财产的责任,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生死边缘的瞬间,因为绽放着责任心的花朵而永恒! 2005年8月8日,在青岛崂山区,成百上千的人们在岸边观看海潮。一个巨浪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正在岸边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冲出人群,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在离岸大约20多米处抓住了落水女青年,但是被一排巨浪又将他们打散。……经过连续三次、长达40分钟的生死较量,落水女青年终于被魏青刚营救上岸。直到事发三天后,协助营救的派出所民警通过查验身份证明,终于确认了见义勇为不留姓名的英雄魏青刚的身份。魏青钢,这位搏击巨浪英勇救人的农民工,在他人罹险的时刻,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的动作源自他内心的品质。 舍己救人的瞬间,因为闪烁着勇善纯的光芒而永恒。 这些难忘的瞬间,是黑夜的火把,是雾海的航标,是沙漠中的清泉,必将驱散尘俗的黑暗,指引人生的航向,滋润干涸的心田。 【解析】 试题分析:先说立意和选材上的思路。在生命的旅途中,总有一些动人的瞬间在我们的脑海里重现的材料与话题之间的关系是提示性、举例性的,写作时可以选择蕴涵着人性的真善美、或散发着自私卑鄙的恶臭的瞬间等等来行文,还可以根据提示类推,选择其他瞬间,只要是难忘的,有积极意义的即可。 再说文体选择上的思路。一般来说,话题作文可以有不同文体的选择,但有些作文题则更适合写某一类文体,例如这道作文题乃至整个往事回顾类话题作文题,似乎更适合写记叙文或散文。每个人擅长的文体不同,一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所擅长的文体;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作文题本身的特点。 根据上述两个方面的思路提示,可以看出我们在“往事回顾类”话题作文的复习备考中,必须抓住以下两个要点:一是关注社会生活,学会观察和思考,注重积累素材,丰富自己的材料仓库。积累这些素材不需要死记硬背,只要记准时间、地点和人物姓名这些关键词即可;二是在保持自己某种文体优势特长的前提下,还要尽量全面发展,既会写议论文,也会写记叙文、散文。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后面的题。(13分)

专注造就成功

①《列子》记载,楚国钓鱼高手詹何,他的钓鱼线只是一根单股的蚕丝绳,鱼钩是用如芒的细针弯曲而成,渔竿是楚地出产的一种细竹。凭着这套钓具,再用破成两半的小米粒作钓饵,不用多少时间,詹何从湍急的百丈深渊激流中钓出的鱼便能装满一辆大车。而他的钓鱼线没断,鱼钩也没直,连渔竿也没弯。楚王听后很好奇,问他诀窍。詹何回答:“当臣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是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物饵,犹沉埃聚沫,吞之不疑。”

②詹何能够创造出如此大的奇迹,靠的是专注精神。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有主观、客观等诸多方面,可专注是必备的心态。专注是一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只要你做事专注,成功离你就不会远。

③人生有限,不可能每件事都去尝试,更不可能在每方面都取得成功。现实生活中,不乏聪明才智之人,有的甚至智力超群,但是他们总爱在做一件事时却想着另一件事。他们有太多的爱好、欲望和想法,唯独缺少专注精神。若要有所成就,就应培养自己专注的习惯,不管身边多么喧闹,静下神来,心无旁骛,专心处理好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

④专注造就成功。沃伦•哈特格伦很小就做了一名挖沙工人。挖沙工作是漫长又辛苦的工作,这让沃伦•哈特格伦下决心要成就一番事业。从1969年开始,他每天收集150个标本,共做了大约300万字的笔记,终于找到了南非树蛙的生活规律。同时,他从这些蛙类身上提取了世界上极为罕见的一种能预防皮肤病的药物。他因此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研究南非树蛙的专家,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⑤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曾说:“每个人整天都在做事。倘若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就整整做了16个小时。其中大部分人一定一直都在做一些事,不同的是,在于他们做很多很多的事,而我却只做一件。如果你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件事情、一个方向上,一样会取得成功。”他的1000多个发明,涉及光、电、磁等诸多方面,他像是一个“通才”。但他的“通”,是建立在每段时间只专注于一项发明基础上的。反之,就什么发明都搞不出来。

⑥孔子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专注之人,确定目标后,能够凝神聚气,心不妄动,执著如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使自己的能量发挥至极限。即便遭受挫折、遇到诱惑,也勇往直前,直至成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第①段引用的故事是(用一句话概括):①     。引用这个故事的作用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  ;  ③  。(3分)

3.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4.下列名言不能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2分)

A、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着。

B、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C、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D、尽力做好一件事,实乃人生之首务。

5.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后面的题。(13分)

留在脑海深处的记忆

①母亲年龄大了,记忆力严重减退,而且越来越严重。常常手里拿着钥匙,她还在翻箱倒柜地到处找;拎着篮子出去买菜,碰上熟人,说上几句话,她会又拎着空篮子回来,把买菜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炉子上烧着开水,她怕忘,不敢出门,一边看电视一边守着,结果水烧干了,她还坐在电视机旁……

②奇怪的是,母亲记得我的生日。每年的4月15日,母亲都会打电话叫我回家,还不忘准备一大桌好吃的,每道菜都是我喜欢的。我喜欢吃的点心和水果,她也一样不落地全买了回来。母亲还记得我出生时几斤几两,记得我小时候生过几次病、打过几次针,记得我得过几次奖状,记得我每晚做作业到几点……可是,她却记不清,那时候她自己在做些什么。

③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母亲的记忆如此奇怪?只要是关于儿女的事情,她都记得;而关于她自己的,她都记不得。

④一次,我跟一位朋友晓林聊起这些事,晓林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

⑤晓林的母亲70岁了,患有老年痴呆症,家人她一个都不认识了。晓林站在她面前,她居然会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是谁家的孩子?”疾病抹去了她脑海中所有的记忆……可是,有一件事,晓林的母亲却记得十分清楚。20年前,晓林独自到外地打拼,母亲细细地为他收拾行囊,连牙刷、牙膏都塞进包里,恨不得把整个家都让儿子带上。如今,20年过去了,母亲已经不认识儿子了,却始终记得儿子出发的时间,记得儿子行囊里装的每一样东西。每逢家人搀扶她出去散步,不一会儿,老人家就急匆匆地要回家,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儿坐下午两点的火车,我得送他到车站。我得告诉他,背包夹层里有一小包土,水土不服时,用水冲了喝。还有他喜欢吃的饼,我烙了几张放在包里,饿了就拿出来吃。还有一双我亲手做的布鞋,累了就换上,穿着脚会舒服些……”似乎20年前有关送儿子所有的记忆,瞬间在她脑海里复苏。此时的老年痴呆患者,好像又变成了当初那位对儿子千般不舍、万般挂念的慈爱母亲。

⑥每次听到母亲念叨这些旧事,晓林都眼眶泛红,心里像被一团棉花堵着,软软的,却又堵得他快要窒息一样。

⑦那天看新闻,看到马英九谈起自己的母亲。马英九说:“母亲已经90多岁了,记性越来越不好,可是她老人家背古文很棒,《桃花源记》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左传》也记得清清楚楚。”原来,当初,母亲放弃工作,在家专心教子,这些文章都是那时她要求马英九背的。如今,儿子已经记得不全了,90多岁的母亲却还能完整背诵。

⑧原来,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当岁月的磨砺和疾病的折磨损坏了她们的记忆功能时,她们会忘记自己的模样、忘记自己的年龄,可是,永远不会忘记儿女的琐事。当年龄越来越大、记忆力越来越差时,母亲会本能地把“不需要”的东西从记忆里删除,只留下“宝贵”的东西存在脑海深处。这些被留在记忆里的、被母亲认为宝贵的东西,往往都是关于儿女的。

⑨母亲这种选择性记忆,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爱。她们是世界上最爱儿女的人。

1.文章记叙了三位母亲有关“记忆”的故事下面已经概括了一个故事,请你再概括另外两个故事。(4分)

(1)“我”的母亲记忆力严重减退,却记得有关“我”的生日等信息。

(2)         (3)     

2.请用一句话概括第①段划线语句所写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目的。(3分)

3.仔细阅读第⑥段并结合上下文语境,具体说说晓林的眼眶为什么会泛红?(4分)

4.读了上文后,林梅同学写了一首赞美母亲的小诗,请你仿照划线句再续写两句,构成排比句,帮助她完成该诗的创作(2分)

亲爱的母亲,走近您,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您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您似海的恩情我该怎么报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10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①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以为陂池③;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④。蒲苇莲芡⑤,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⑥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汴(biàn):汴水。②余浸:支流。③陂池:池塘。④岩阜:假山。⑤芡(qiàn):水生植物。⑥富:丰饶的物产。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佳木秀而繁阴(2)为陂池

2.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环滁皆山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

B、其外修竹森然以高              乃重修岳阳楼

C、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受地于先王

D、有吴蜀之巧          辍耕之陇上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理解填空:甲乙选段都采用了①的写法,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之情。(2分)

5.联系已学过的选段的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写文主要为了表现什么?(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4分)

赤    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虽为  ①  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  ②  ,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2分)

2.请根据你的理解,简明地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采用的写法及其好处。(2分)

 

查看答案

二十一世纪已走入了第十四个年头,世界却并不和平。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等国频频发生的恐怖爆炸事件,巴以冲突,伊朗和朝鲜的核问题,日本和多个邻国的岛屿争端,乌克兰分裂危机,超级大国的为所欲为……这些都随时会燃起战火。我们热爱和平,我们反对战争。在“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你将参加下列活动。(8分)

1.请你拟写一则语言凝练、简明易记的宣传标语,来呼吁人们反对战争,拥护和平吧!(2分)

2.明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和世界诸多国家都已宣布届时将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这场胜利来之不易,交战国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下表是部分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统计,根据表内提供的数据资料,请写出你的探究结论,至少写出两条。(2分)

国家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国家

军人死亡数

平民死亡数

中国

28000000

30000000

日本

1850000

672000

原苏联

13000000

13700000

德国

3500000

1600000

原南斯拉夫

300000

1200000

意大利

77500

153000

 

 

①        ②     

3.战争贯串人类古今,战争波及人类各个角落,战争自然也就进入了古代诗人的笔下。请写出你积累的有关描述战争的古诗句(不少于两句)。(2分)

4.“铸剑为犁”的雕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前矗立了近五十年,可是和平的钟声并未向全世界渴望和平的人们敲响,战火和死亡时时践踏着公理和正义,你对此有什么感想?请写在下面。(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