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完成下面的题目。(10分)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①每...

阅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完成下面的。(10分)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①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②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③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④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⑤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⑥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⑦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19日,有改动)

1.认真阅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2.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的作用是什么?(2分)

3.读文归纳填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

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5.如果把文章第④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

请你参照下面示例再写一个具体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限制在所学初中教材的范围内)。(2分)

示例:闻一多日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终于写成了《唐诗杂论》。

 

1.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2.①引出中心论点, ②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做什么都要有“争创一流”的意识;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或:把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意对即可) 4.对比论证。把“优秀的人”与“平庸的人”的不同认识加以对比,强调突出了“优秀的人”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的观点。 5.示例:居里夫人埋头在实验室里用了三年零九个月,从8吨废沥青中提炼出一克镭。(凡举教材中所涉及的事例,如海伦?凯勒、邓稼先、宋濂、司马迁等均可) 【解析】 1.1】 试题分析:找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过渡句等去着手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第一段最后一句可以得出,就是“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文章首段引用鲁迅、哈佛大学的事例,实际上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引出中心论点。所以是①引出中心论点,②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要多积累各种论证方法,以及论证方法的作用,以便考试时能得心应手。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3】 试题分析:按要求归纳文章内容来填空的题型,我们要认真阅读文章,找到相关语句,进行分析与归纳,最后得出结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一是要不断追求;二是要勤勉;第三点和第四点可以从文章的第五段和第六段得知,是做什么都要有“争创一流”的意识和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 试题分析: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语言表述为:①举例论证: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②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③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④比喻论证: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有时一段文字中不止一种论证方法,答题时要找全。本题,采用的是对比论证,作用就是把“优秀的人”与“平庸的人”的不同认识加以对比,强调突出了“优秀的人”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的观点。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这是一个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多角度分析,凡举教材中所涉及的事例,如海伦·凯勒、邓稼先、宋濂、司马迁等均可。做这类题型,只要根据要求,将我们平时所学的知识和积累下来的素材运用到位,一定可以得心应手。例如如果把文章第④段中的“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一句作为观点,可以这样写:居里夫人埋头在实验室里,用了三年零九个月,从8吨废沥青中提炼出一克镭。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10分)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⑴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⑷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第⑵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从第⑶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去掉后对文意影响相对较小的一项是(2分)

A 水是生态环境中活跃、影响广泛的因素。

B 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C 现在世界上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D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

4.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读下文回答下面的(8分)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

A 自劳军(皇上,指汉文帝)   军士吏甲,锐兵刃(通“披”)

B 天子先驱至(先行部队)       于是天子乃按辔行(慢慢地)

C 军中将军令(听到)         出军门(既然)

D 介胄之士不拜…(铠甲和头盔) 亚夫乃传言开门(营垒)

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 介胄士               B 已而细柳军

C 送杜少府任蜀州       D 送孟浩然广陵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4.作者对周亚夫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下面的。(4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           ”、“           ”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2分)

2.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6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开展“光盘行动”,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衡阳市某中学也开展了校园“光盘行动”的活动,请你来参与。(“光盘”:吃光盘子里的食物)

活动一:学校刊出了一期以“光盘行动”为主题的校报,其中“社会聚焦”栏目刊登了以下三则材料,请你仔细阅读,概括出这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材料一:新华网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

材料二: 衡阳红网  衡阳蒸湘区一位街道工作人员发出了“光盘行动”倡议,立即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社区的王女士说:“生活好了,聚餐的机会多了起来,我们都应该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社区发起在餐桌上节约的号召,我们一百个支持。”

材料三:衡阳日报  记者了解到,目前,雁城100家餐饮单位纷纷开展“光盘行动”,向“舌尖上的浪费”说“拜拜”,许多酒店推出了“半份菜”“小份莱”“免费打包”等服务项目,引导消费者做“光盘一族”。

活动二:学校在餐厅内张贴了以下三句宣传标语,你最喜欢哪一句?请说明理由。

A.“盘中餐,皆辛苦”,请珍惜粮食吧!

B.做“光盘一族”,成“节约达人”。

C.拒绝“餐桌剩宴”,回归“文明饮食”。

活动三:学校“光盘行动宣讲组”走出校园进行宣讲,市民积极响应,也有一位陈先生这样感慨:“请人吃饭,宁愿剩下也不能不够啊,如果餐桌上都是吃得干干净净的盘子,总感觉不好看,怕客人觉得自己小气。”针对这种感慨,作为宣讲组一员的你,想对陈先生说些什么呢?(不超过40个字)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4分)

【探讨读书方法】

甲同学:网络时代,信息量很大,可以看的书很多,但是,面对茫茫书海,

我们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我们现在太忙了,要做那么多题目,哪有时间读课外书?

丙同学:我们读过很多书,但读后很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请你针对以上发言,给在场的校长和同学分别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的得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