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最美妈妈”挺身而出,接...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最美妈妈”挺身而出,接住生命,用行动为爱心画出了最美的轨迹。

B、国十条出台后,人们购买商品房时首当其冲考虑的是价格因素。

C、部分社会无业青年对在校学生施暴,气势锐不可当,但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很快便伏法认罪了。

D、大自然的造化——武隆天生三桥真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A 【解析】 试题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成语,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B“首当其冲”比喻受到攻击遭受灾难,不符合句意,C“锐不可当”是褒义词,不符合语境,D“巧夺天工”是指人类的艺术创作胜过自然的造化,不直接形容自然之力,故选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没有错字的一组(        ) (3分)

A、逞辨      根深        返朴归真       前仆后继

B、聒噪      中流底柱        莫衷一事       琅琅书声

C、唐睢      眼花瞭乱        锲而不舍      怒不可遏

D、玄虚      面面厮觑        恃才放       吹毛求疵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3分)

A、(jiè)元   chāo)刀    ( xī )    (léng)角

B、( )    ( )     ( xiè)渎       带( )

C、( shǎng ) ( fú)       (pín)    ( chēn)

D、(ruì)    ( yú)词         ( kuāng )骗  ( jié)

 

查看答案

作文(55分)

23、告别昨天,带着儿时的梦想,踩着青春的舞点,为了追逐明天的梦想,大家跨入了中学的大门。你已经奋斗了两个月,想必你一定有难忘的事跟老师和同学诉说,请你以“忘不了,那件事”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事件叙述清楚,有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题目(20分)

父与女

张秀亚

①为翻寻一件秋衣,无意中又在箱底看到了那条围巾,那是用黑色绒绳结成的,编织着宽宽的条纹……在这素朴的毛织物里,编织着我终身难忘的故事。

②是十多年前了,一个风雪漫天的日子,父亲自故乡赶来校中看我。

③他穿了件灰绸的皮袍,A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暖、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他一手提了个衣包,另一只手中呢,是一只白木制的点心盒,上面糊了土红的贴纸,一望便知是家乡的出品。

④父亲微微佝偻着身子,频频拂拭着衣领、肩头残留的雪花说:“自从古城沦陷,不知情形如何,我和你母亲时刻记挂着你,只是火车一直不通……我真埋怨自己,当年只埋头读些老古书,自行车都不会骑。不然,阿筠,爸爸会骑自行车来看你的啊……”

⑤外面仍然飘着雪,将窗外松柏,都渐渐砌成一座银色的方尖塔,那细弱树枝,似又不胜负荷,时有大团的积雪,飞落下空阶……随了那苍老的声韵,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图画——一个老人,佝偻着背脊,艰难而吃力地,在凝冻了的雪地上,一步一滑地踏着一辆残旧的自行车……六十二岁的父亲,竟想踏自行车走六百里的路来看我……

⑥父亲自衣包中取出我最爱读的《饮冰室文集》,同母亲为我手缝的花条绒衬衣,他转身又解开那点心盒上的细绳,里面是故乡的名产——蜂糕。

⑦“你母亲说,这是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东西……”他拿起一块,放在我的面前,又摆到我的手上。呵,那被烟蒂头熏染得微黄的衰老的手指,此刻还似在我的眼前晃动……当时,也许是我的虚荣造成了我的腼腆吧,在那衣着入时,举止潇洒的两个男女同学注视下,对着这故乡土物,好像有什么鲠在喉,竟无法吞咽,只窘迫得涨红了脸。

⑧天色渐渐地昏暗了,我终于拾起那只“原封没动” 的点心盒,只和父亲说了一句:“我拿回宿舍慢慢地留着吃吧。”

⑨翌日天色微明,我便匆忙地整理好书包,预备赶回学校去听头一堂的文学史,父亲好似仍觉得我是个稚龄的学童,一手摸着花白的胡须:“阿筠,我送你去搭电车!”

⑩北国的冬晨,天上犹浮着一层阴云,雪花仍然在疏落的飘着……一路电车终于叮咚地驶来,我才预备跳上车去,父亲又似想起了什么:“你不冷吗?”说着,那么匆遽的,自他的颈际一圈圈的解开那长长的黑色围巾,尽管我在旁边急迫的顿足:“爸,车要开了。”B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遽地把那围巾一圈圈的,紧紧的,缠在我的颈际。

⑾我记得那天我着了一件深棕色的呢大衣,镶着柔黄的皮领,那皮毛颜色,直似三月的阳光,又美丽又温暖。但是,父亲却在那衣领外面,仍为我缠起那厚重的毛围巾,直把我装扮成南极探险的英雄了。我暂时忍耐着跳上了电车,赶紧找到一个座位就开始解去那沉甸甸的围巾……一抬头,车窗外,仍然瑟瑟地站着那个头发斑白的老人,依旧在向我凝望,雪花片片的飞上了那光秃的头顶,同那解去围巾的颈际……我的手指,感到一阵沁凉,立时麻痹般的不能动转了,只任那松懈了一半的围巾,长长地拖在我的背上……

⑿那黑毛绳的围巾,如今仍珍贵地存放在我的箱底,颜色依然那么乌黑光泽,只是父亲的墓地,却已绿了几回青草,飞了几次雪花……

⒀抚摸着那柔软的围巾我似乎听到一声衰老而悠长的叹息!

(选自张秀亚《种花记》,有删减)

1.文章写了哪两件关于父爱的小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

 

 

2.文章多次出现对“下雪”的描写,从全文看有何作用?(4分)

 

 

3.请在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品味其妙处,作简要的赏析。(4分)

A、衰老的目光,自玳瑁边的镜片后滤过,直似秋暮夕阳,那般温暖、柔和,却充满了感伤意味……

B、他又颤抖着那双老手,匆遽地把那围巾一圈圈的,紧紧的,缠在我的颈际。

我选     

我的赏析:                                                                           

 

4.文章⑾自然段写了“我”对围巾的不同表现,请分析“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分)

(1)我暂时忍耐着跳上了电车,赶紧找到一个座位就开始解去那沉甸甸的围巾。

 

 

(2)我的手指,感到一阵沁凉,立时麻痹般的不能动转了,只任那松懈了一半的围巾,长长地拖在我的背上……

 

 

5.在我们的青春成长的故事里,有无知也有叛逆,我们懵懂着,不曾体会父母的心,却常常在错失了以后才追悔莫及。在你的成长中,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件事,至今令你懊恼着?请你用优美的、饱含深情的文字加以叙述。(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背摔台”上的妈妈

学校组织高一年级学生和家长一起做拓展训练,其中一个项目叫信任背摔——由13个孩子分列为两排,搭成人床。其中第13个孩子站在队伍最顶端,负责保护背摔者的头部。13个孩子的妈妈要依次登上1·5米高的背摔台,背对着孩子们,平身摔到人床上。

人床的时候,资深培训师让妈妈们都过来参观。6组孩子面对面站立,总共要搭成三个防护层。最上一层是每组孩子紧密相连的肩与手,中间一层是他们各自弓起的右腿,最下面一层则是大家伸出的右脚。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妈妈摔下时砸开了肩手的防线,还有腿的防线;万一又砸开了腿的防线,还有脚的防线。培训师说:成人搭人床一般只需要5组,因为孩子力气小一些,我们多加出了一组。这个游戏我们经常做,安全绝对有保障,哪怕是体重100公斤的大胖子砸下来,一般都砸不坏第一道防线。我对妈妈们的要求很简单,你们一定得挺直着身子向后摔,挺得越直越好,因为那样的话,你的重量就平均分到了13个孩子身上。——听明白了吗?妈妈们齐声回答说:听明白了!培训师说:好!每个妈妈在台上准备好了之后,就喊一声某某妈妈,同学们就一起高喊加油!——大家都听清楚了吧?孩子、家长齐答:听清楚了!

培训师将第一个妈妈的双手缚于胸前,引导她登上了背摔台。人床早已搭得十分牢固,孩子们一律瞪大了眼睛看着台上的妈妈。妈妈站在高高的背摔台上,背对着大家。培训师冲她喊:后退!再后退!脚后跟要悬空!只用三分之二的脚掌踩着台面!那个妈妈按要求做好了,突然颤声喊道:杨亮妈妈——,孩子们喊声震天:加油!!!但是,那个杨亮妈妈却没有摔,只回头疑惧地看着孩子们。杨亮急了:妈妈,你快摔呀!杨亮妈妈便重新调整自己,又颤声喊了一遍:杨亮妈妈——孩子们依然喊声震天:加油!!!喊完了,杨亮妈妈还是没有摔!非但没有摔,居然在背摔台上蹲下,哭起来了。

培训师忙跑过去,问她道:您身体不舒服吗?要不要换下一个人?杨亮妈妈还没来得及回答,杨亮就带着哭腔叫了起来:妈妈,我们不会让你摔坏的!你看,我们为了接住你,手臂都都伸疼了呀!妈妈,你究竟怕什么?难道你连自己的儿子都不信任吗?妈妈,你总得给我们一个机会呀!我们早就准备好了!妈妈,现在你可以摔了!

杨亮妈妈几乎是把身体缩成了一个团儿摔下来的。这个团儿只砸住了前面三组同学,即便如此,第一道防线也没有被砸破。

后面的妈妈们也差不多是杨亮妈妈的翻版……

培训师在做这个训练项目的点评时说:在这个游戏当中,毫无疑问,孩子们是赢家。他们表现得非常出色:认真负责,配合默契,情绪饱满,激励他人。应该说,他们真正把细沙变成了混凝土。妈妈们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都没有当逃兵,都是从背摔台上摔下来的,而不是沿着台阶走下来的。但是,妈妈们存在很多问题:执行拖沓,环节重复,动作走样,怯懦流泪……最重要的是,不信任自己的队友——也就是孩子。这个游戏的名字叫信任背摔,我们故意没有安排让孩子摔、妈妈接,而是颠倒过来了。这一颠倒就暴露出了问题。妈妈这个一直被孩子依赖的角色,一旦转而依赖孩子,就变得疑虑起来、畏惧起来、悲伤起来。不是我们的孩子不值得信赖,而是妈妈们很难克服‘我要给孩子当靠山’的心理定势。在我们的家庭中,妈妈们都过于能干了!我听说现在美国高中流行一个词语,就叫中国妈妈——这可不是个褒义词啊!它的含义是过度爱护、过度操心、不肯放手、凡事包办……你们看,我们的家庭是多么迫切需要信任的重建啊!刚才,杨亮同学焦急地说对他妈妈说:妈妈,你总得给我们一个机会呀!我拜托每一位母亲都记住这句话,记住在你们茫然无助的时候,身边有一个很好的分担者,不要粗暴地剥夺了他分担的权利,让他在分担中深刻,让他在分担中成熟吧……”

1.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3分)

 

 

2.第②段写搭“人床”的时候,资深培训师为什么要让妈妈们都过来参观?(3分)

 

 

3.第③段划线句“但是,那个杨亮妈妈却没有摔,只回头疑惧地看着孩子们。”,此时杨亮妈妈会怎么想?(4分)

 

 

4.体会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6分)

(1)“人床”早已搭得十分牢固,孩子们一律瞪大眼睛看着台上的妈妈。

 

 

(2)杨亮妈妈几乎是把身体缩成了一个团儿摔下来。

 

 

5.日前,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结合文本,你想对中国妈妈们说什么?(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