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你为社区布置一期主题橱窗,下面是两则已有材料。 材料一:77岁的姜彩莲和85岁...

请你为社区布置一期主题橱窗,下面是两则已有材料。

材料一:77岁的姜彩莲和85岁的金水清是一对空巢老人。几天前,金水清发病,由于两个老人行动不便,就一直未上医院。老人所在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接到姜彩莲老人的求助电话,即派工作人员与志愿者陪老人去看了病。该中心主要为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紧急救助等服务。

材料二:1980年至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统计表

年份

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老年人口与劳动力人口比

1980

4%

130

2000

7%

110

2010

10%

1:8

 

注:当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7%上升到14%,就从“老龄化社会”进入到“老龄社会”)

1.下列补充材料中,你认为对布置本期橱窗用处不大的一项是(     )(2分)

A.新闻:《2012年世界卫生日主题:“老龄化与健康”》 

B.通讯:《香港人如何养老》

C.调查报告:《教育专家谈隔代教育的隐忧》

D.图片:“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在行动

2.请指出社区居民对材料二的解读有误的一项(    )(2分)

A.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及劳动力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

B.我国于1980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C.近年,我国养老问题非常严峻,平均每8个劳动力就要养活1个老人。

D30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在慢慢变老,当年的财富创作者现在需要全社会来关爱。

3.下面是根据材料一拟写的两条新闻标题,你决定用哪一条,为什么?(2分)

A.空巢老人:谁来陪我看病——养老服务中心和志愿者来相助

B.居家养老中心与志愿者送空巢老人看病

我选    ,理由:                                                           

 

1.C (2分) 2.B(2分) 3.(2分)示例:选A因为这个标题更感人,以空巢老人的口吻发出求助,即打动人心,又引人深思。选B,因为这个标题更简洁,概括了主要事件,让人一目了然。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阅读两则材料,理解材料的中心话题即“人口老龄化”,再判断各项内容,排除与此话题无关的一项即C项,因为C项内容说的是“隔代教育”问题,偏离了材料的中心内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注意表下括号里所说“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对照表中的数据,即可了解B项的判断是错误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分析两个句子的特点,一个句子语言生动,有情感色彩,另一个句子简洁,一目了然,突出了新闻的中心内容,选用哪个句子,说清理由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     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50字。    ③内容具体,真情实感;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安宁《轻放》。(17分)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感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④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   

⑥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⑦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当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⑨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⑩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⑾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1.文章写了父亲哪四件事?请简要概括。(4 分)

第一件:                             ;第二件:                        

第三件:                             ;第四件:                        

2.语段②③中两次出现“光明使者”,一语双关,一指“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 请结合上下文说说又指                                       3 分)                                                      

3.理解第(11)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2分)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5.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父亲却劝“我”不必催促,你认同父亲的这种做法吗?说说你的看法。(4 分)

 

查看答案

阅读议论文《PM25的京城游记》。(12分)

①我是一个PM25颗粒。我们家族的名字叫颗粒物。科学家曾经这样给我的家族命名:当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的直径大于25微米,等于或小于10微米时,名字叫做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他们是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直径小于和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被命名为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和PM10与PM100两位老大哥比起来,我在家族中的个头是最小的,我的直径只有25微米以下,所以科学家们给我取了名字叫PM25。

②25微米有多大呢?举个例子来说,我的个头大约相当于人类的一根头发粗细的1/20,所以人类的眼睛平时根本就看不到我。

③这些天来,我们乘坐免费的交通工具——自然界的风,把整个北京城都逛了一遍。

④旅行途中,各种化学物质也开始学会了搭顺风车,像一些对人类有致癌效应的物质,如危害人类生殖系统的二恶英,还有一些重金属,不厌其烦地靠近我们家族的队伍,想吸附在我们身上和我们一起旅行。虽然很不情愿,但我们本身是热情好客的,又磨不过他们的纠缠,只好同意了。

⑤在环绕北京城的旅途中,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原来分散在各个城区的家族成员也加入进来,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化学物质和病毒。庞大的队伍管理起来是个很棘手的问题,没办法,就像人类说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们也鞭长莫及,只好随他们去了。

⑥旅行的这几天,北京城里能见度超低,接连的雾霾天气造成航班迟飞、道路拥堵,人类把这些罪过都归结到我们头上。我看到很多人又把非典时期买来的防病毒口罩拿了出来,戴了一层又一层,平常热闹的地坛公园最近也冷清了许多,据说是我们家族的旅行让他们产生了恐惧,大人和孩子都不敢出来散步了。

⑦家族里的有些兄弟姐妹,旅行累了,降落到街道和楼层间,人类一不小心就把小小的我们吸了进去。直径超过10微米的PM100,会被人类的鼻毛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10微米之间的PM10可以进入人类的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我,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PM25,却能穿过人类用于防护的口罩,通过鼻腔,顺利进入下呼吸道,再之后。我就顺理成章地进入肺泡之中,然后通过气血的交换进入到人体的各个血管。

⑧我本身并不能对人类造成危害,但是一些粘附在我身上的化学物质,诸如二恶英、重金属,他们会对人类的身体器官造成伤害,让人类罹患各种各样的疾病。对此,我也是无能为力。

⑨据说,最近我们家族内部也在实行计划生育,一是因为队伍实在是太庞大,管理起来难度大;还有一个是来自人类的压力,他们认为我们PM25是导致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但是,平心而论,这又关我们什么事呢?如果人类可以少开一天车,少向空气中排放一些废气,也就没有了我们生存的土壤。如果说有罪的话,人类才是始作俑者。  (《知识窗》2012年第2期,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什么是PM25?(2分)

2.PM25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请根据文意概括。(4分)

3.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中 “部分”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4.为了减少 “雾霾”,除了文中一些措施外,请你再提几条建议。(至少2条)(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16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之不以其道(  

(3)许焉                  (  )      (4)汪汪之声不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虽有千里能                   ②张元怪,随犬出门

B①安求能千里也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道也

C①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②若见不收养,无仁心也

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②若而不收养

3.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2分)

村 陌 有 犬 为 人 所 弃 者 张 元 见 之 即 收 而 养 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4分)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5.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甲文采用             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              的主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5分)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首句用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的                情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2分)

2.赏析最后两句的妙处。(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