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选文作者是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3分)

A.选文中作者回顾了先帝对他有知遇之恩的三件往事:不以其卑鄙、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

B.从选文分析,先帝临崩所寄大事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C.选文表达了作者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要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选文包含了作者希望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来激励后主刘禅的情感。

 

1.三国 诸葛亮 (2分) 2.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并不奢求在诸侯面前有什么名气。(3分) 3.A (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阅读名篇要记住的文学常识有:作者(字、号)、称谓、生活年代、作品、作品的体裁、作品中的人物、作品的主题、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流派等。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的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这个句子中的“苟全”“闻达”的意思。这个句子属于课内翻译,日常学习中加强记忆,可以直接翻译出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抓住各项知识要点与文段的内容一一对照,“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应属于一件事,所以文中涉及两件事: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所以A错。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古诗词,完成后面的题(4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对比是本首词一大特色,如内容上“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构成对比。(2分)

2.下面关于本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

B.词中的“愁”,有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

C.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

D词中的“愁”,有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

 

查看答案

默写(18分)

1.昨夜江边春水生,__________________。(《观书有感》)

2.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3.道狭草木长,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

4.__________________,无言谁会凭阑意。(《蝶恋花》)

5.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狼》)

6.__________________,岂若吾相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查看答案

题目:我陷入了沉思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21分)

尘世小暖

顾晓蕊

她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佝偻着腰,脸上的皱纹刻画出岁月的年轮。我是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每天衣着光鲜地坐在办公室里,重复着冗繁单调的工作。我们来自不同的天地,只因偶然的机缘,让彼此的生命从此有了交集。

多年前的一天,我端着茶杯急步去茶水间,把迎面而来的人撞了个趔趄。她是位年长的清洁工,俯身扫地,额头上渗满细密的汗珠。我正要开口道歉,她反而先问道:“姑娘,撞到你了吗?”我笑着摆手说:“我走得太慌了。”

不久后的一天,我倚窗而立,见她在楼下打扫落叶。她挥舞着大扫把一下一下地扫着,金黄的落叶映衬着她瘦弱的身影,显得执著而清寂,让我莫名地想起远在家乡的母亲。我整理出一摞旧报纸,然后喊她上楼,说:“这些报纸堆在地上挺碍事,你搬走吧,还可以换些零花钱。”她感激得连声道谢。那以后,我经常把一些旧报纸送给她。

时间久了,渐渐地知道了她的一些事情。她的爱人曾是公司的职工,因病去世,这对一个原本清贫的家来说是雪上加霜。公司为了照顾他们母子,同意让在乡下务农的她到厂里做清洁工兼看自行车棚,两间值班室成了她的居所。一晃十余年过去,她的儿子到建筑工地打工,且已娶妻生子。这时,90多岁的老母亲却又瘫痪在床。为了多挣些钱给老母亲看病,也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原本应安享晚年的她仍在辛苦劳作。然而,说起这些时老人却是一脸的平静,她说:“在我小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在的生活很好,很知足了。”

有一天临时加班,直忙到暮色四合,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厂门口时,见她站在风里眺望。看见我后,她赶紧迎上来说:“我今天从老家回来,给你背了半袋面,等了半天终天等到你了。”她又说:“你对我那么好,我都不知道给你点啥好,这是自家磨的玉米面,烧稀饭可香了。”

那一刹那,仿佛有千万朵荷花在眼前盛开,我的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感动。她没读过几年书,“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她说不上来,但她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并把它当做一种感恩。这让我感到羞赧,我给予她的是舍弃的“旧物”,而她还报给我的是汗水凝成的“礼物”。我抱着那半袋面离去,如同怀抱着一颗沉甸甸的心。

此后她不时从老家为我带来新鲜的蔬菜或甜脆的瓜果,为了不拂她的好意,我笑着接了过来,之后再用别的方式,悄悄地还之以礼。有时她在清扫地面,看到我走过,会停下手里的活,朝着我温和地笑笑。如果看我不是太忙,还会上前搭几句话。闲聊中,她得知我爱好写作,话语里更多了几分敬重。

一天,她在路上等我,递上一卷透着香气的烙馍。我谢过她正要离去,老人关切地说:“姑娘,写文章很费脑子的,你看上去瘦了,记得多吃点饭啊!”我点点头,认真地说:“好,我记得了。”就在我转身的那一刻,只觉得心绪如同起伏的波涛,万千奔涌。在这座城市里,除了老公和孩子以外,我没有别的亲人。她称呼我姑娘,留意到我的胖瘦,我知道她是真的心疼我。

那天下班路过车棚,看见老人坐在大树下,怀里抱着孙女,一边拍一边轻轻地哼唱。阳光透过树隙散落一地斑斓,我缓缓地从她面前走过,两人相视一笑。恍然间,觉得有点像黑白老电影里面的场景,我多么希望时光停留在这温馨的一刻。 (有改动)

1.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描写,

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段划线句“只觉心绪如同起伏的波涛”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

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文中我和老人之间相识交往的具体事件有:(9分)

(1)我和老人在茶水间相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_______  (4分)

A、表达对老人的愧疚之情。          B、歌颂人与人之间真诚付出的美好

C、提醒我们要关心弱势群体。        D、赞美勤劳善良乐观感恩的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尼采曾经指出:“良好的母语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的土壤。”可见,母语是教育的基础。

母语决定了人的基本能力。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母语反映了人对待精神生活的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精神生活的严肃态度。因此,母语学习有助于形成严肃对待精神生活的态度。

母语能体现人的基本素养。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只写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解用词和句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休养,因为修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尼采说: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各民族都拥有优秀的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唯有从经典作品中去汲取养分,方能形成对母语的“高贵热情”。所以,我提倡,在各种媒体语言充斥耳目的今天,我们依然要让本民族的经典作品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

1.段的“不修边幅”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论证,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段的论证结构是______________式。(6分)

4.下面两段文字中哪一段放在本文第段更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6分)

A、著名翻译家资中筠女士虽然在英语方面造诣极高,却坚持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你的中文学到什么程度,用中文掌握了多少知识,就决定了你思维的复杂程度和文化程度。”

B、国学大师钱穆说:“读十个字的中国诗,胜似读西方的一部哲学书。”

(1)________段更合适。

(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