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B.阡陌交通(交锘相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C.妇抚儿乳,儿含(喂奶)啼,妇拍而呜之。(林嗣环《口技》)

D.(通“向”,从前)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孟子·鱼我所欲也》)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2014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题》的语文知识及运用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题方法: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乳:“喂奶”是错误的,应解释为:名词,乳头。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骇人听闻    孤陋寡闻    迥乎不同    语无伦次    红装素裹

B.义愤填膺    小心翼翼    冥思暇想    不屑置辩    触目伤怀

C.根深蒂固    含首低眉    闲情逸致    中流砥柱    深恶痛疾

D.望眼欲穿    心旷神怡    眼花嘹乱    轻飞曼舞    锋芒毕露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zhì)痛    确(záo)    (duó)德量力     鳞次(zhì)比

B.静( mì)     寒(jìn)    广(mào)无垠     忍俊不(jīn)

C.(cù)然     (jié)责   气冲(dòu)牛     销声迹(nì)

D.扶(yè)     (yīn)庇     踉踉跄(qiàng)    叱(zhà)风云

 

查看答案

请以“说说我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

【提示与要求】

(1)可以写你的经历,也可以写你的感悟和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15分)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香远益清       益:                (4)亭亭净植      :              

(5)宜乎众矣       宜: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  

 

查看答案

(18分)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①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1.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4分)  

3.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6分) 

4.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