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 何飞鹏 ①我们经常本末倒置...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

                          何飞鹏

①我们经常本末倒置,当我们搞砸一件事时,我们会说这件事太难做了,所以没有做好。而到底是事情难做,还是我们没做好?谁都不知道。正确的观念是:把事情做好,就算难做也好做。没把事情做好,就算好做也难做!

②遇到一个许久没见的部属,我关心地问:“现在在做什么?”他回答:“我现在开一间小店,可是实在很难做。”他接着反问:“先生,你知道有什么比较好做吗?我想找一个比较好做的事。”我无言以对。

③我无言以对的原因是,世界上哪有好做的事?哪有轻松的事?哪有容易的事?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偏偏都这样想?每天都在找好做的事,许多人找了一辈子,什么也没找到,换得的是一生一世的蹉跎!山

④我听过一个医生家族告诫下一代学医要学皮肤科,千万别当外科医生,因为美容整形当红,好赚又没风险,外科医生既辛苦又危险。我还听过一对父母亲要小孩去当老师,不是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而是可以收补习费,而且退休生活优裕而轻松。这其实都是令人伤感的说法,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拣轻松、好做的做,那辛苦的事谁来做?社会又会变成如何的急功近利?撇开社会的公益不谈,就个人的角度来看,工作趋吉避凶理所当然,但问题是一味地找寻好做的事,真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吗?

⑤我个人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好做的事,更不相信有容易赚的钱,更没有能简单料理的生意!我不相信“好做”,我只相信“做好”,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任何事只要你能把它做好,最后都会有好结果的。

⑥一个人只想找好做的事,根本就是认知上的错误,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用一辈子时间去寻找,也不可能找到,结果只会落一个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批评。

⑦寻找好做的事,是聪明人的思考,是用巧,是走快捷的方式;选一件事,把事情做透、做好,是笨人的事,是痴人的思考,有的是傻劲,有的是执著。

⑧好走的路,熙来攘往,人声鼎沸,大家都挤在一起,就算有好做的事,也早有人捷足先登。八字不够好、不够硬的人是抢不到的。而就算你有机会遇到,没一会儿,跟进的人也人满为患,一旦大家都跳进去做,好做的事也变成难做的了。

⑨“做好”的路,参与者较少,因为笨人不多。但是因为是做好,要靠苦力、靠耐力、靠死力,而一旦做好,别人就算闻香而来,跟进学步,也并不容易。这是管理学上所谓的“进入障碍”,也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鹏输入

⑩舍“好做”,就“做好”,是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的成功要素。不再犹豫、不再寻找,也不要问那个本问题:你那一行好做吗?在谁也看不上眼的领域每天倒腾一点,虽然很艰难、很慢,但你竞争对手少,而且慢慢地他们也都退出了,这样十几二十年下来,你成功的机会几乎是百分之百。这正是不争的智慧所在。 (选自《读者》2014年第6期),有改动

1.本文作者是针对上面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2分)

2.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代之?请简要回答。(2分)

3.把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改为陈述句:                     。与原句相比,改句削弱了        的语气。(2分)

4.本文⑦⑧⑨三段论述问题采用        结构,其中第⑧段论述了          。第⑨段论述了          。(5分)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舍“好做”,就“做好”,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的要素”这句话的理解。(4分)

 

1.有些人一味地寻找“好做”的事,而不把所选的事“做好” 2.医生的告诫和父母的说法。 3.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没有轻松的事,没有容易的事。反问 4.寻找好做的事,是用巧,是走捷径,是错误的选择 选一件事,考苦力、耐力做透好做好,是正确的选择。 5.只要勇于舍弃寻找“好做”的事,踏踏实实做好所选的事,就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 【解析】 1.开头通过写……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吸引读者下读的作用,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这里学生总结出这一现象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这里学生了解议论文结构形式有总分式、递进式、并列式、对照式四种,其遵循的总体原则大致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确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这里从“错误”和“正确”两个角度来进行论证。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试题分析: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旨,作答时,一般能表述正确的含义即可得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7分)

                    百合花(节选)

                        茹志鹃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只见堂屋里静静的,里面一间房门上,垂着一块蓝布红额的门帘,门框两边还贴着鲜红的对联。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有人应,但响动是有了。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穿的虽是粗布,倒都是新的。我看她头上已硬翘翘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我说完了,她也不作声,还是低头咬着嘴唇,好像忍了一肚子的笑料没笑完。这一来,我倒有些尴尬了,下面的话怎么说呢!我看通讯员站在一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好像在看连长做示范动作似的。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我说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半晌,她转身进去抱被子了。

通讯员乘这机会,颇不服气地对我说道:“我刚才也是说的这几句话,她就是不借,你看怪吧!……”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273300 李传鹏输入

我赶忙白了他一眼,不叫他再说。可是来不及了,那个媳妇抱了被子,已经站在房门口了。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1.“我说了,她看看我,看看通讯员,好像在掂量我刚才那些话的斤两。”一句中“掂量”能不能换成“揣测”?为什么?(2分)

2.文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2分)

3.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年轻媳妇”是一个             的人(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6分)

书黄筌画雀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1.上文作者是         代的文学家苏轼,我们曾学习过他的一首咏月词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验之信然。              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

B画师且不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知观物不审者。        不知有汉。

D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本文揭示了一个艺术创作规律,那就是: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8分)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整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阳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⑴实三横唯余其一。(   )

⑵处改励。(   )

⑶具情告。(   )

⑷并云欲自修改年已蹉跎。(   )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3.请用一个七字成语形容周处改过自新的可贵。(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4分)

寿阳曲·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1.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          是近景。       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2分)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默写(4分)

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演讲时说,俄罗斯有句谚语:“大船必能远航。”中国有句诗:“                      。”我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一定能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⑵柳宗元《渔翁》中从视觉听觉描写旭日初升、青山绿水的景色的句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