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记叙文《渡》,完成后面题目。(13分) 渡 斜阳西下,草长莺飞。水光潋滟中,...

阅读记叙文《渡》,完成后面题目。(13分)

斜阳西下,草长莺飞。水光潋滟中,一江绵延,反照着天际火红的晚霞。

渡口处,木船横斜。

江边芦苇如密密丛林。蓦地,“扑喇喇”从芦苇丛中飞出几只水鸟,如受惊吓般,停落水面时兀自惊慌地左顾右盼。江面被冲荡成一圈一圈的水波,夕阳随着水波不停地跳跃着。

柱子的唇角有了笑意,张开眼,站立起来,把篙子撑入水中,一使劲,船就靠近了岸边。

岸边,却没有了往日欢快迎接自己的婉儿。

想到婉儿,柱子嘴角的笑意更浓了。“我们俩来拉个钩吧,爸爸,你要努力摆渡,婉儿呢,要勤奋学习,做个出色的好孩子。”

一年又一年,柱子像漂在水面的浮萍。婉儿读三年级了,每年都是学校的三好学生。可今晚的婉儿却一直蹙着眉头,一言不语。

柱子定定地看着默默的蜿儿。婉儿也默默地看着疑惑的柱子。“爸爸,我再也不要看到你在河上漂了,我不要别人说我爸是傻帽儿。”婉儿搂着父亲的脖子痛哭起来。

柱子愣了,从女儿伤心的眼神里他读出了生活对她的伤害。

柱子的心蹙缩起来。是啊,祖孙三代,苦守住那份承诺,任凭世事变幻。看着儿时的玩伴一个个飞出了山坳,听着摆渡人不无善惠的揶揄,自己又能说些什么呢!

“爸爸呀,干什么都好,你就不能丢下那破橹吗?”柱子的心在流血。婉儿都三年级了,自己到底给了婉儿什么呢!一句呼唤,就丢下滚烫的饭碗;一声招呼,除夕夜就剩下婉儿娘俩……

婉儿的哭声让柱子揪心……

为了一纸承诺,爷爷在河上漂了四十载;为了一纸承诺,父亲的青春也泡在了河里……而今,眼见着一座座楼舍平地而起,自己又接过了这把磨得光滑的橹……

烦恼、苦闷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泼过来,将心淋湿。

柱子一声不吭地坐在孤舟之上,红红的烟头在黑夜中泛着微弱的红光。儿迷茫的泪眼,还有妻儿在田野中孤独劳作的身影……

人生的赛跑,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

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光,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痛苦从黑暗里伸出手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

免费摆渡,也许真的“很傻很天真”,柱子有些踌躇。可就是这把橹啊,延续了父辈的承诺。

模糊中柱子听到对岸有声呼唤……

对岸很近,不到半支烟功夫,船稳稳地泊近岸边。抬起头,不知什么时候,一轮皎月给大地洒上一层银辉。

人啊,无论生命怎么短暂,或者漫长,无论人生怎么坎坷,或者颠簸,都应该有一只摆渡的船。

1.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柱子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3.“柱子愣了,从女儿伤心的眼神里他读出了生活对她的伤害。”生活对婉儿造成了哪些伤害?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3分)

4.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5.综观全文,文章以“渡”为标题,有哪些含义?(3分)

 

1.柱子坚守承诺,免费摆渡. 2.柱子是一个坚守承诺(诚信)、富有爱心、勇担责任的人。坚守承诺如文中“为了一纸承诺……自己又接过了这把磨得光滑的橹……”;富有爱心如文中“一句呼唤.就丢下滚烫的饭碗:一声招呼,除夕夜就别下婉儿娘俩……”勇担责任如文中.模糊中柱子听到对岸有声呼唤……对岸很近,不到半支烟功夫,船稳稳地泊近岸边。” 3.对应三个要点并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一个要点得1分。生活让婉儿伤心、孤独、贫穷—“伤心”句如别人说她爸是傻帽儿:摆渡人不无善意的揶揄:一句呼唤.就丢下滚烫的饭碗:一声招呼.除夕夜就放下婉儿娘俩:“贫穷’句如眼见着一座座楼舍平地而起.自己又接过了磨得光滑的橹:“孤独”句如婉儿迷茫的泪眼.还有妻儿在田野中孤独劳作的身影. 4.(2分)环境描写,借“黑暗”形象地写出了柱子内心的烦恼、苦闷(痛苦的挣扎) 5.(3分)一语双关.揭示主题。既指柱子摆渡船,更指柱子经过痛苦的挣扎后生命的升华—一份生命的承诺.一场心灵的涅槃。 【解析】 1.《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理解“渡”,而且免费,为什么,因为一个承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方法:要求学生从各种描写中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然后概括。坚守承诺,结合内容分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方法:仔细阅读文章,注意关键词:生活对她的伤害,那些伤害呢,从婉儿与柱子的交谈中可知。伤心,别人看不起;孤独,父亲摆渡,母亲下地,无人陪伴,贫穷,别人家的楼房都盖起来了。然后结合内容分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描写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识记环境描写的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四是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合本文具体分析。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阅读理解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描写的理解和把握。方法:从字面意思理解,是渡船,还要结合最后一段理解。人啊,无论生命怎么短暂,或者漫长,无论人生怎么坎坷,或者颠簸,都应该有一只摆渡的船。是自己坚守一份承诺,把自己“渡”到人生境界的对岸。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二章》

【乙】《传》称师克在和不在众,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静得所安,是以圣人守和,以存以亡也。吾,楚国之小子也,而早丧所天,为二兄所诱养,使其性行不随禄利以堕。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汝其勉之!

    ——录自《三国志·蜀书·向朗传注引<襄阳记>》

【注释】传:《左传》。九族:指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天:指所依存或依靠,这里指父母。诱:教导。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天下之所顺    以:         

(2)《传》称师在和不在众    克: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天时不如地    使其性行不随禄以堕

B三里城,七里之郭  吾,楚国小子也

C环而攻之不胜    早丧所天

D,亦我所欲也    此言天地和则万物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从内容看,甲乙两文都强调了“          ”的重要性。甲文以战争为例,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乙文则从                              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2分)

5.从写作目的看甲文希望统治者          ;乙文则是告诫子孙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完成后面题目。(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          ,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          之情。(2分)

2.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山随平野尽”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2分)

 

查看答案

【材料我探究】阅读并分析下面的“2008-2013年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情况统计表”,写出你的发现。(2分)

2008-2013年襄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情况统计表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1002

1201

1538

2132

2501

2814

增长率(单位:%)

 

1986

2806

3862

1731

1251

 

我发现:         

 

查看答案

【游览我介绍】请结合语言环境,将下面导游词补充完整。(2分)

朋友,欢迎你来到襄阳。襄阳已建城2800多年,文化底蕴丰富。在这里,我们可以观鹿门寺秀美,读浩然田园诗篇;                    ;品米公祠雅致,赏米癫米氏云山。从“清新质朴”的《过故人庄》、“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的《隆中对》和“用笔豪迈”的《研山铭》中,感受襄阳厚重的历史文化。

 

查看答案

【活动我安排】襄阳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本次活动中有一个“说说我们襄阳的历史文化”板块,班长已经设计好了两项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2分)

活动一讲一讲传颂千古的历史故事;

话动二:说一说卓有成就的历史名人;

活动三:         

活动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