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以“爱上语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②大胆选择你最能...

以“爱上语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②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例文 爱上语文 从幼稚园开始接触语言这类童书,上面简短的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从此我便爱上语文。步入小学,语言改为语文。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插图、妙趣横生的对联,精彩的寓言故事,富有哲理的文章,小学六年的语文,为我展现了一幅多姿多彩、生动有趣的文学世界。使我明白;语文不仅仅是书上的内容,而是整个世界,生活处处有语文。走在大街上,商店名‘情有独钟’一个成语是语文,‘钟’写出了商店商品,新颖别致。春节期间,家家户户张贴对联;五福临门事事顺,吉星高照步步高。对偶的手法,整齐顺口。生活处处有语文。 语文是阳光、雨露,我们是颗颗嫩芽,沐浴着阳光,润吸着雨露茁壮成长,语文是导师、严师,我们是对社会不懂得学生,聆听着教导,明白了人间的是是非非,真恶善美,语文是打开世界的窗口,我们是足不出户的宅女,在书的海洋中遨游。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财富,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迈向世界的大门,是走向未来的铺路石。我爱语文。 语文抒发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对家乡的思念。 【解析】 试题分析:“爱上语文”是一篇命题作文。学生写作时,不仅要写出自己心中的语文是什么或是怎样的,更重要的是要写出自己对语文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悟,并能用富有哲理的语言写出独特的体会,应该说这就是一种创新,是很能启发和感染人的。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分)

北京的爷

倪萍

上了出租车我就跟师傅说:“前面红绿灯往右拐。”说了三遍,师傅也没应声。

“师傅,你睡着了?”

“在昆仑饭店这儿堵一上午了,这车就没动换,我都快睡着了。大街上跑的全是送年货的车。”

电话响了。

“眼珠子是摆设啊?没看见水池子上有条带鱼………怎么不够?剁五段,我吃两段,儿子一段,头尾你一收拾,焖上一锅大米饭……买什么黄瓜,这几天齁贵的!”

电话挂了。

“师傅,你爱人的电话吧?她也是开车的?”

“全职太太。”

我倒吸了一口气。做得起全职太太的,丈夫都是所谓的成功人士,至少一个人可以养活全家呀!

“那你一个人挣钱挺辛苦吧?一天在车上多久?”

“十二三个钟头吧。”

电话又响了。

13“二十八再买……贵也得买,今年多买!那脆黄瓜一咬,满车清香,想困都睡不着了!要是下雪,七八个钟头都到不了,多备上点儿,五斤差不多吧……你愿意吃柿子可以买俩,我不吃,齁酸的……儿子吃黄瓜!”

14电话又挂了。

15“师傅,你这是要去哪儿啊?七八个小时?”

16“内蒙古,丈母娘家。哥们儿年年去,十六年了,一年也没落下。”

17“你对丈母娘不错呀!”

18“嘿,人家把闺女给咱了,一年就见这么一回,还不麻利儿的!老太太好几个闺女,就我们这么远,咳,老太太就喜欢我们家这位,打从小年老太太就盼,好吃的恨不能给我们留上一年。”

19“也挺好,在内蒙古过年比在北京有意思吧?”

20“忒有意思了!那大锅里煮一块羊肉就够全家十来口子吃的。”师傅双手松开方向盘比画着。天哪,比挡风玻璃还大,真夸张。

20“那才叫吃肉呢!一天三顿酒,早起我丈母娘就把酒烫上了,喝得差不多了在热炕上眯一觉,舒坦!逮空我就在院里点上挂鞭,噼里啪啦一响,热闹啊,旺兴啊!”

22“没事我就拉着老太太出去转,一里的路我也开上车,显摆呀!车不咋地,可那是村里独一份!见谁我丈母娘都叫停车,不管去哪几都拉上人家一段,‘坐坐北京的车啊’!”

23“有一回我拉上了八个人,跑了五里路都不知人家要上哪儿,反正就是瞎跑呗!”

24“那你得打表啊!”我逗师傅。

25“这哪是咱北京人干的事儿?得装阔气,北京爷嘛!”

26“你丈母娘特为你骄傲吧?”

27“不是我丈母娘骄傲,是我媳妇骄傲。嗬,那几天对我那好啊,小眼都眯成一条缝了,扒都扒不开!”

28“那在北京她对你不好啊?”

29“必须好啊!只要我进了门,她就啥也不干,全伺候我了。别看我在外头是孙子,在家里绝对爷!这不,买个菜都得问我。”

30“那你老婆挺幸福的,这么年轻就不工作了,全职太太。”

31“行吧。我一天多干俩小时就让她全职了。一女的起早贪黑的上什么班啊,齁累的,还得管孩子学习。这全职太太多好啊,风吹不着,日晒不着的。”

32电话又响了。

33“就这么点屁事,费多少电话钱,挂了!”师傅语气很霸道。

34“对媳妇够横的啊?”

35“她没啥事,就是想听听我声儿,黏人!”

36我半天无语,一直看着师傅的后脑勺,脑袋里满是胶。黏人,多幸福的一对儿啊!这不也没比那些大企业家们差哪里去吗?不也是一言九鼎的老大吗?这不也是家里藏着个幸福的妻子吗?不就是挣的钱小数点点得不在一个位置上嘛,重要吗?不也是一日三餐吗?不也是过年走亲访友吗?

37我快下车了,竟有些恋恋不舍,师傅的幸福很黏人。

38师傅提前把计价器抬起来了,我说:“别,还得几百米呢!”

39“打印票忒慢,耽误工夫。我这会儿还得上我妈那儿躺会儿。”

40“累了吧?”

41“不是,这不要上内蒙古过年吗,年前多去几趟我妈那儿,老太太心里不是舒坦点儿嘛!事儿多着呢,下午还得去稻香村买点心。跟你说吧,年年回内蒙古,我这车都跟货车似的,后备厢恨不得都盖不上。”

42“都拉什么好货啊?”

43“二锅头、粉丝、酱鸡架、烤鸭、排叉……什么都有,这不老太太看着高兴嘛!”

44高兴。

(选自2013年12月19日《人民文摘》,略有改动)

1.出租车师傅是一位怎样的“北京的爷”?请简要概括。(4分)

2.出租车师傅的媳妇很“黏人”,一连给丈夫打了三次电话。请你根据第段文字,拟写她“请示”丈夫的问题。(3分)

3.结合第段划线句子,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3分)

4.试从语言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的特点。(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

“解元”漫谈

高玉林

当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j元”错读成“解xiè元”。

元:第一。解元:封建时代称地方(明、清指省一级)科举考试第一名。唐、宋科举制度规定,参加全国性科举考试(礼部试)的人必须经地方考试选送,这种地方考试称解试”,解试第一名就稚解元,由所在州郡发遣解(jiè)送至京参加礼部会试,称“发解”。这里,“解”取“发遣解送”之义,当然要读成ji了。明代的唐寅就是因为考中乡试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宋元以后,解元逐渐演变为对读书人的尊称或通称。如元·王实甫《西厢记·惊艳》:“(张珙唱词)分明打个照面,疯魔了张解元。”再如“董解元”。董是金代戏曲作家,生卒年月、字号、籍贯均不详,因其为读书人,故人称董解元。他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长篇讲唱文学《西厢记诸官调》,为元杂剧《西厢记》所本,世称《董西厢》。

《幼学琼林》中提到了“解元”:“中状元,曰独占鳘头;中解元,曰名魁虎榜。”与此相关的,说说“五魁首”。明代科举分五经试士,每经所取第一名谓之经魁。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故称五经魁。其后五经试士制虽废,但习惯上仍称乡试所取前五名为五经魁。也叫“五经魁首”,亦省称“五魁”。现在人们饮酒划拳时喊的“五魁首”就源于此。

历史上,我国江苏无锡曾有过“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所谓“六科三

解元”,是指明代隆庆四年和万历元年、四年、七年、十年、十三年中,无锡吴汝伦、顾完

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连获第一名,彰显出无锡文风之盛。

京剧中有一出《苏三起解》,非常有名。这里的“起解”指犯人被押送上路,“解”同样读jiè

我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记住“解元”的读音。

相传明代解缙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称解元,闻名远近。一次他游山口渴,向一位老者讨茶喝。老者问他身份,解缙直报自已是“解解元”。老者想挫挫解缙的锐气,说他出一个对子,解缙对得上方能喝茶,因以出句: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此句古今称绝,难在联中三个“解”字。三个“解”字字同义异,三字三用,应对颇难。后来解缙知道老者姓乐,曾在朝廷乐府为官,后隐居山林,抚琴乐山乐水,便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对句三“乐”对三“解”,词性、功用分别对应,对仗工整,即景应对,切人切事切情。

在上文中,三个“解”字与三个“乐”字的正确读音为:解(jiè)解(xiè)解(jiè)元之渴。第一个“解”是“消除”的意思;第二个“解”是姓氏;第三个“解”与元”台起来表示乡试第一名——“解元”。

乐(lè)乐(yuè)乐(yuè)府之音。第一个“乐”是“快乐”的意思;第二个乐”是姓氏;第三个“乐”与“府”合起来表示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

(选自2014年5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解元”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解元”的“解”与《苏三起解》的“解”读音相同。

B.明代唐寅因参加省级科举考试取得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C.宋元以后,未参加科举考试或参加科举考试,未取得第一名的读书人也能叫“解元”。

D.“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是说无锡吴汝伦、顾宪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获并列第一名。

2.旁征博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段引用解缙与老者对对子故事的作用。(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

浪漫去哪儿了

——聚焦转型期社会的“过度现实”

刘维涛

中国人不懂浪漫,似乎已是被坐实的事情。打开搜索,输入“中国人+浪漫”,结果大多是“中国人天生不浪漫”“中国人为什么不浪漫”……

中国人之所以给人“不浪漫”的印象,愿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文化性格,一个民旅的文化性格只能从大概上说,身体里流淌着儒家文化血脉的中国人,含蓄内敛不张扬,讲究发乎情止乎礼”。如果进一步,把“浪漫”理解为一种生活态度或生活方式,那么说中国人不浪漫,更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现实生活的样子。当“压力山大”成为网络流行词,折射出的是一种普遍社会心态。不只是“80后”“90后”年轻人,整个国家都处在负重爬坡的状态,经济转型升级、社会转型发展,接踵而至的变化让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成为普遍情绪。因此,尽管物质生活已大大改善,生活方式却并未有太大的改观。很多人还只是延续以前的习惯——“过日子”。如果为我们的生活找些关键词,“忙”“急”“快”躁”之类的词入选的几率应该很高。“急匆匆地生活,来不及感受”,这些词背后的生活态度,恰恰是浪漫的死敌。

在后现代主义者的视野中,秉持现代生活方式的人是一群不懂浪漫为何物的“可怜虫”:他们对生存事实深度屈服,对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过度迷恋,对征服自然有着痴迷的兴趣,以为掌握着生活的真理,却总是视缺乏创意,人云亦云的生活为常态……

当下中国,这样的生活方式,不乏市场。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不少国人有“补课”意识和“赶超”意识。于是,尽管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但对奢侈品的消费热情却令发达国家望尘莫及,甚至有奢侈品品牌分析报告称:“中国人天生就是奢侈品的受众”。“土豪”一词,应运而生。

与此相映照,是人们对精神追求的忽视。畸低的国民阅读率徘徊不前,便是最好的证明。在这样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是人被物化的隐忧。要重拾浪漫,必频超越现在的生活方式,找回自我。

途径无非两种,一是赓续传统,一是开拓新路。

中国人真的不浪漫吗?尽管“浪漫”一词基本是外来语,但实际上,“浪漫”作为一个固定的词语搭配,早已被中国古代的文人使用过,苏东坡有诗云:“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只是在古人那里,词义略有不同,更强调与自然相亲和心灵的自由。

事实上,不管是文人还是民间,中国人的古典生活中都充满着浪漫情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天人合一的朴素信仰,让中国人的生活充满惊奇与灵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万物皆有生命,组成一个顾盼神飞的有机世界,精神故乡与现实故乡合二为一,人们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开拓新路,则必须引入诗性与创意,来对抗功利和平庸。因此,对年轻人中流行的小清新”“小确幸”不妨以宽容的心态待之,毕竟是他们反抗物质主义、冲破整齐划一,追求更有意义生活的一种姿态,尽管他们仍然缺少一种更为广大的情怀。

有一种看似非常“理性”的人,这种人在甘地那里被描述为:心肠刚硬、想象力匮乏、同情心萎缩,受过良好的理性教育,“就像用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他们具有显微镜般精细的特点,然而一遇到大事就变得呆若木鸡……”

有学者犀利地指出:“这种毫无灵性,感性匮乏的‘两脚书橱’,注定与浪漫无缘。”

(选自2014年5月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B.当下中国人不浪漫的根本原因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C.“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也可放在第段作论据。

D.-段,作者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

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宁知:谁也没有想到。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中“珠”字的妙处。(2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序

李白

昔谢安四十,卧白云于东山;桓公累征,为苍生而一起。常与支公游赏,贵而不移。大人君子,神冥契合,正可乃尔。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夫汉东之国,圣人所出,神农之后,季梁为大贤。尔来寂寂,无一物可纪。有唐中兴,始生紫先生。先生六十而隐化,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即惠休上人与江、鲍往复,各一时也。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今圣朝已舍季布,当征贾生。开颜洗目,一见白日。冀相视而笑于新松之山耶?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注释】江夏:今武昌一带。倩公:随州名僧贞倩。汉东:今随州。此序中李白高度赞美古代圣贤谢安与名僧支循(支公)的交游,又极力称颂鲍照、江淹与名僧惠休的交往,以衬托自己与倩公交游的非同寻常。起:(谢安)应(桓公)征召出山。忝:辱没。痗:忧伤。先生:云游随州的道教大师紫阳道人。隐化:委婉语,指死。

【小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与倩公一面    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

B.季梁大贤    贤能之用(《隆中对》)

C.生紫阳先生    寒暑易节,一反焉(《愚公移山》)

D.写别意    属予作文记之(《岳阳楼记》)

【小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蓄壮志而未就,期老成于他日。

【小题】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李白与情公深厚情谊的一项是(    ) (3分)

仆与倩公一面,不忝古人。言归汉东,使我心痗。若继迹而起者,惟倩公焉。

且能倾产重诺,好贤攻文。仆平生述作,罄其草而授之。思亲遂行,流涕惜别。

作小诗绝句,以写别意。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⑦    C.②⑤⑥⑦    D.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