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提示将对应的汉字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分) 坚如pán( )石:像...

根据提示将对应的汉字按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分)

坚如pán(  )石:像巨大的石头那样坚固。形容非常牢固,不可动摇。

东施效pín(  ):指盲目模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qìng(  )竹难书:形容事实极多,难以写尽(多指罪恶)。

tāo(  )光养晦:指隐藏自己的才能、锋芒,不使外露。

飞扬跋hù(  ):原意为放荡高傲,不受约束。后指骄横放纵。

扶正chù(  )邪:扶持正气,除去邪恶。

 

磐 颦 罄 韬 扈 黜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黄冈市2014 年中考语文试题》的积累与运用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解题方法: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本题出现的6个字都是比较难写的字,要求学生多写多练。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2 分)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明犯中华,虽远必诛。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古诗词名句填写(8 分,每小题1 分)

1 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 《次北固山下》)

2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 。(崔颢《黄鹤楼》)

3杜甫的《望岳》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____,_____ 。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 表达自己的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

5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枯藤老树昏鸦,______  。”

6离愁是对相聚的期盼,正如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所写:______ ,______ 。

7历代文人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悠悠流水,拨动了几多情思。请调动你的文学积累,写出与水有关的连续两句古诗句:______ , ______。

8许多仁人志士都抱有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阐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林则徐在《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表达了“_____,______ ”的报国志向。

 

查看答案

以“爱上语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②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4分)

北京的爷

倪萍

上了出租车我就跟师傅说:“前面红绿灯往右拐。”说了三遍,师傅也没应声。

“师傅,你睡着了?”

“在昆仑饭店这儿堵一上午了,这车就没动换,我都快睡着了。大街上跑的全是送年货的车。”

电话响了。

“眼珠子是摆设啊?没看见水池子上有条带鱼………怎么不够?剁五段,我吃两段,儿子一段,头尾你一收拾,焖上一锅大米饭……买什么黄瓜,这几天齁贵的!”

电话挂了。

“师傅,你爱人的电话吧?她也是开车的?”

“全职太太。”

我倒吸了一口气。做得起全职太太的,丈夫都是所谓的成功人士,至少一个人可以养活全家呀!

“那你一个人挣钱挺辛苦吧?一天在车上多久?”

“十二三个钟头吧。”

电话又响了。

13“二十八再买……贵也得买,今年多买!那脆黄瓜一咬,满车清香,想困都睡不着了!要是下雪,七八个钟头都到不了,多备上点儿,五斤差不多吧……你愿意吃柿子可以买俩,我不吃,齁酸的……儿子吃黄瓜!”

14电话又挂了。

15“师傅,你这是要去哪儿啊?七八个小时?”

16“内蒙古,丈母娘家。哥们儿年年去,十六年了,一年也没落下。”

17“你对丈母娘不错呀!”

18“嘿,人家把闺女给咱了,一年就见这么一回,还不麻利儿的!老太太好几个闺女,就我们这么远,咳,老太太就喜欢我们家这位,打从小年老太太就盼,好吃的恨不能给我们留上一年。”

19“也挺好,在内蒙古过年比在北京有意思吧?”

20“忒有意思了!那大锅里煮一块羊肉就够全家十来口子吃的。”师傅双手松开方向盘比画着。天哪,比挡风玻璃还大,真夸张。

20“那才叫吃肉呢!一天三顿酒,早起我丈母娘就把酒烫上了,喝得差不多了在热炕上眯一觉,舒坦!逮空我就在院里点上挂鞭,噼里啪啦一响,热闹啊,旺兴啊!”

22“没事我就拉着老太太出去转,一里的路我也开上车,显摆呀!车不咋地,可那是村里独一份!见谁我丈母娘都叫停车,不管去哪几都拉上人家一段,‘坐坐北京的车啊’!”

23“有一回我拉上了八个人,跑了五里路都不知人家要上哪儿,反正就是瞎跑呗!”

24“那你得打表啊!”我逗师傅。

25“这哪是咱北京人干的事儿?得装阔气,北京爷嘛!”

26“你丈母娘特为你骄傲吧?”

27“不是我丈母娘骄傲,是我媳妇骄傲。嗬,那几天对我那好啊,小眼都眯成一条缝了,扒都扒不开!”

28“那在北京她对你不好啊?”

29“必须好啊!只要我进了门,她就啥也不干,全伺候我了。别看我在外头是孙子,在家里绝对爷!这不,买个菜都得问我。”

30“那你老婆挺幸福的,这么年轻就不工作了,全职太太。”

31“行吧。我一天多干俩小时就让她全职了。一女的起早贪黑的上什么班啊,齁累的,还得管孩子学习。这全职太太多好啊,风吹不着,日晒不着的。”

32电话又响了。

33“就这么点屁事,费多少电话钱,挂了!”师傅语气很霸道。

34“对媳妇够横的啊?”

35“她没啥事,就是想听听我声儿,黏人!”

36我半天无语,一直看着师傅的后脑勺,脑袋里满是胶。黏人,多幸福的一对儿啊!这不也没比那些大企业家们差哪里去吗?不也是一言九鼎的老大吗?这不也是家里藏着个幸福的妻子吗?不就是挣的钱小数点点得不在一个位置上嘛,重要吗?不也是一日三餐吗?不也是过年走亲访友吗?

37我快下车了,竟有些恋恋不舍,师傅的幸福很黏人。

38师傅提前把计价器抬起来了,我说:“别,还得几百米呢!”

39“打印票忒慢,耽误工夫。我这会儿还得上我妈那儿躺会儿。”

40“累了吧?”

41“不是,这不要上内蒙古过年吗,年前多去几趟我妈那儿,老太太心里不是舒坦点儿嘛!事儿多着呢,下午还得去稻香村买点心。跟你说吧,年年回内蒙古,我这车都跟货车似的,后备厢恨不得都盖不上。”

42“都拉什么好货啊?”

43“二锅头、粉丝、酱鸡架、烤鸭、排叉……什么都有,这不老太太看着高兴嘛!”

44高兴。

(选自2013年12月19日《人民文摘》,略有改动)

1.出租车师傅是一位怎样的“北京的爷”?请简要概括。(4分)

2.出租车师傅的媳妇很“黏人”,一连给丈夫打了三次电话。请你根据第段文字,拟写她“请示”丈夫的问题。(3分)

3.结合第段划线句子,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3分)

4.试从语言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的特点。(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

“解元”漫谈

高玉林

当谈起中国的科举制度,不少人会把“解j元”错读成“解xiè元”。

元:第一。解元:封建时代称地方(明、清指省一级)科举考试第一名。唐、宋科举制度规定,参加全国性科举考试(礼部试)的人必须经地方考试选送,这种地方考试称解试”,解试第一名就稚解元,由所在州郡发遣解(jiè)送至京参加礼部会试,称“发解”。这里,“解”取“发遣解送”之义,当然要读成ji了。明代的唐寅就是因为考中乡试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宋元以后,解元逐渐演变为对读书人的尊称或通称。如元·王实甫《西厢记·惊艳》:“(张珙唱词)分明打个照面,疯魔了张解元。”再如“董解元”。董是金代戏曲作家,生卒年月、字号、籍贯均不详,因其为读书人,故人称董解元。他根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长篇讲唱文学《西厢记诸官调》,为元杂剧《西厢记》所本,世称《董西厢》。

《幼学琼林》中提到了“解元”:“中状元,曰独占鳘头;中解元,曰名魁虎榜。”与此相关的,说说“五魁首”。明代科举分五经试士,每经所取第一名谓之经魁。乡试中每科前五名必须分别是某一经的经魁,故称五经魁。其后五经试士制虽废,但习惯上仍称乡试所取前五名为五经魁。也叫“五经魁首”,亦省称“五魁”。现在人们饮酒划拳时喊的“五魁首”就源于此。

历史上,我国江苏无锡曾有过“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所谓“六科三

解元”,是指明代隆庆四年和万历元年、四年、七年、十年、十三年中,无锡吴汝伦、顾完

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连获第一名,彰显出无锡文风之盛。

京剧中有一出《苏三起解》,非常有名。这里的“起解”指犯人被押送上路,“解”同样读jiè

我在报纸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记住“解元”的读音。

相传明代解缙参加乡试考了第一名,称解元,闻名远近。一次他游山口渴,向一位老者讨茶喝。老者问他身份,解缙直报自已是“解解元”。老者想挫挫解缙的锐气,说他出一个对子,解缙对得上方能喝茶,因以出句: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此句古今称绝,难在联中三个“解”字。三个“解”字字同义异,三字三用,应对颇难。后来解缙知道老者姓乐,曾在朝廷乐府为官,后隐居山林,抚琴乐山乐水,便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七弦妙曲,乐乐乐府之音。对句三“乐”对三“解”,词性、功用分别对应,对仗工整,即景应对,切人切事切情。

在上文中,三个“解”字与三个“乐”字的正确读音为:解(jiè)解(xiè)解(jiè)元之渴。第一个“解”是“消除”的意思;第二个“解”是姓氏;第三个“解”与元”台起来表示乡试第一名——“解元”。

乐(lè)乐(yuè)乐(yuè)府之音。第一个“乐”是“快乐”的意思;第二个乐”是姓氏;第三个“乐”与“府”合起来表示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

(选自2014年5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有关“解元”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解元”的“解”与《苏三起解》的“解”读音相同。

B.明代唐寅因参加省级科举考试取得第一名而被人称作“唐解元”。

C.宋元以后,未参加科举考试或参加科举考试,未取得第一名的读书人也能叫“解元”。

D.“六科三解元”的盛事是说无锡吴汝伦、顾宪成、周继昌在乡试中获并列第一名。

2.旁征博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段引用解缙与老者对对子故事的作用。(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