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题目。(4 分)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题目。(4 分)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

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 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2 分)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

 

1.“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疏狂自放、怀才不遇;“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 2.抒发了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抒写了自己与李白同样遭遇的感慨。(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黄冈市2014 年中考语文试题》的古诗文阅读与积累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诗词语言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并能够简单地分析一些词语“佯狂”“飘零”写出李白的性格。“诗千首”“独怜才”写出李白的才华。 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黄冈市2014 年中考语文试题》的诗歌阅读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艺术的理解。方法:联系诗句中诗人抒发的情感具体分析即可。“不见李生久”表现出思念好友。“诗千首”“独怜才”赞美李白的才华。“世人皆欲杀”同情李白的怀才不遇,同时也表达出自己的也有同样地遭遇。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口语交际。(4 分)

在一次“ 我的理想”的主题班会上,班主任首先介绍了4 月9 日《楚天快报》的一则报道:某市一小学布置一篇“我的理想”的作文,出人意料的是,孩子们的理想不再“高大上”,而是变成了“ 吃货”“ 当大官”“ 当土豪”,因为这样可以开名车、住豪宅。对此,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 认同”与“ 反对”两种意见,最后班主任让小琪(认同者的代表)和我(反对者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这时,你认为小琪会怎么说?你估计我会怎么讲?

小琪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 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最初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到小说结尾却变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的行尸走肉。祥子的这一变化,正无情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B《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琐记》《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C武松是《水浒传》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火烧瓦罐寺。

D唐代诗人中,“初唐四杰”是指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小李杜”是指李商隐、杜牧。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

B.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C“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D.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B 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C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的必然选择。

D 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