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妥帖 商榷 国粹 动辄得咎 B.针灸 萎靡 崛起...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妥帖    商榷     国粹     动辄得咎

B.针灸    萎靡     崛起     脍炙人口

C.拖踏    醇香     搪塞     廖廖无几

D.荟萃    裨益     踊跃     无事生非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同音字的辨析,在辨析、识记字形时,要据义记形,据义推形,结构推形,以义作为辨形的基础和根本。答题时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此题中C项中的“拖踏”应为“拖沓”。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庇护 (bì青睐(lài)一曝十寒(pù)

B.痴心 (zhī)    真谛 ( dī )泉水淙淙(cónɡ)

C.湍急(tuān亲昵(nì)       风流倜傥(tǎnɡ)

D.滂沱(pānɡ)   拯救(zhěnɡ)   怒发冲冠(fà)

 

查看答案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手每天晚上都打来半盆热水,让脚在里面惬意地泡上一会儿;每隔两三天就会为脚换上一双干净的袜子;每一两个月都会精心地为脚剪一次指甲。

一天晚上,脚对正给自己剪指甲的手说:“ 你这样服侍我,实在让我不好意思,我该怎

样回报你呢?”手对脚说:“ 要说报答,应该我报答你才对。”

“为什么?我对你既无恩又无德。”

“有的,要知道,很久以前,我和你是一样的,是你的甘愿承担,才把我解放出来,才有

我今天的成就。”

脚听后报之一笑。“ 即使今天,离开你,我同样一事无成。所以,我要一辈子侍候你,为你服务,也只有这样,你才有劲走路,为我服务,所以,就成就人类辉煌这一本质而言,你和我的贡献是一样的。”

这个故事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人要懂得感恩;团结协作才能共赢。

请以与“感恩”或“团结协作”有关的故事为材料写一篇记叙文,或以材料结尾段所谈的两个观点中的一个为论点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结构清晰完整。③写记叙文要叙事完整、有感染力,写议论文要论据典型充分、论证严密有力。④写记叙文字数在600 字以上,写议论文字数在600 字左右。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成长路上,有你真好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 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查看答案

深层次阅读赏析(共13 分)

长在心上的眼睛

梅贻涵

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底都快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指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小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大胖不解地说:“ 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 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 我在山上挖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 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流着泪说:“ 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那你怎么看到的?”

“用心。”

“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说。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文章开篇“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一句中的“似乎”表现了小驴对奶奶切菜的熟练程度、发现饭碗被换等的疑惑,表达了小驴对奶奶的关注之情。

B.“ 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使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小驴脚上鞋的破旧,直接引出下文奶奶深夜给小驴做鞋和小驴在雪天给奶奶找药的情节。

C 文章通过大胖的眼睛真实地再现了小驴鞋子的破旧程度,穿着如此破旧的鞋子找药,衬托出小驴对奶奶的深厚情感。

D 小驴不让奶奶抓住自己的脚,是因为小驴的鞋确实烂得不成样子,怕奶奶知道事情真相,这个动作表现了小驴是个懂事的孩子。

2.“鞋”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 )

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 )

①“ 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②“ 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一句中的“ 颤抖”有何作用?

4.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长在心上的眼睛”不如“ 奶奶的眼睛”好,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请说明理由。(3 )

5.请你站在父母亲应承担的家庭责任的角度,给小驴的父母发一条短信,劝说他们多关心子女,关照家庭。或者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为电视台拟一条公益广告。(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4 分)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欲言(虽然) 皆朝齐(向)

B.意不足(还) 致亡灭(于是)

C 百姓得不安乐乎(怎么) 下令(于是)

D燕、赵、韩、魏闻(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过者(助词,的)

2.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 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

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

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3./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5.【甲】文中齐国“ 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2 )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2 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