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略无处(    )    (2)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

(3)素绿潭(    )    (4)引凄异(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全文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突出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

C文章用“寒”“肃”“哀”等词,写出三峡的秋天充满了清幽秀丽之美。

D.本文多用对偶句,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

4.如果你要去欣赏三峡的美景,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请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理由。(4分)

答:                          

 

1.(1)“阙”通“缺”(缺口或断开)  (2)飞奔的马(奔马)  (3)急流(急流的水)  (4)连接(连续) 2.(1)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3.C(三峡的秋天充满了凄婉美。 4.示例:我会在夏天去。那江水漫上小山,江面更显宽阔的景象,那急流顺七百里峡谷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色,令我神往。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提醒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特别是重点实词词义和一词多义现象是此类题型考察的重点。近几年也出现了对虚词的解释。中考文言文往往从课内出题,所以,题目前面的选文,实际上是良好的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筛选,而且,还可以通过熟悉的文章直接回忆起词语的意义,这样问题的难度实际上已经降低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文言文翻译的题型。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再有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小题(1)翻译时要注意“襄”“沿”的解释;小题(2)翻译时注意“良”的解释。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对作者的观点态度、文章思路的分析,综合性比较强,考点比较多,因此对日常学习中对课内文言文要学扎实。此题难度系数很小,因为错误比较明显,选项C中考生只要看到“寒”“肃”“哀”这几个字,根据日常的“一切景语皆为情语”也可知道此处体现了三峡的秋天充满了凄婉美,更何况此题为课内文言文阅读。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自由选择的空间很大,只要先确定季节,然后结合课文的内容说明理由,语言流畅,言之有理即可。这样的题其实学生自由发挥得空间比较大,可选择自己最容易写好季节来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曹操《观沧海》)

(3)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

(4)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5)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6)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由,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论语)十则》)

(8)杜牧在《赤壁》中表达机遇可以造就英雄的诗句是:“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10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光明中学准备开展一次以“走进传统文化,传承‘仁’之美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按要求完成任务。

【解读“仁”字】

1.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我们可以通过“形”来推知“义”。请你根据下面的文字和右面的图片,推测“仁”字的本义。(2分)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仁,亲也,从人,从二。”“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字的本义是:____

2.【积累“仁”词】

你要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成语之星”大赛,需要积累一些含“仁”字的成语,请你写出2个。(2分)

成语:                   

3.【探究“仁”德】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说说“仁”的美德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材料一:重庆市荣昌县村妇龙再平细心照顾瘫痪养母9年,为母亲洗尿布,喂饭。为了照顾老人的饮食,她精心烹制一道道家常菜;为了照顾老人的口味,她9年不沾辣味。

近日被评为街道“孝道之星”,获得了“重庆好人”的候选资格。

材料二:家住重庆市渝中区新华路的陈冠华老人,无儿无女,孑然一身。解放碑交巡警大队的巡警们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便开始了持续4年的悉心照料。每晚“煲电话粥”,医院探望,送饭送奶……这份情谊温暖了陈婆婆的生活,直至陈婆婆去世。

材料三:1969年袁隆平种植的杂交水稻试验田,正接受有关专家的验收。由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还处在开始阶段,试验田的产量还不理想。一位植物遗传学老教授用拐杖指着试验田不屑地说:“水稻是自花传粉,杂交无优势。袁隆平搞杂交水稻试验,是对植物遗传学的无知。”

袁隆平矢志不移,杂交水稻试验终于成功。后来,这位老教授因事来到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仍热情地接待了他,并真诚地对他说:“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您都是我的老师。”

4. 【彰显“仁”德】

根据上面第(3)题材料二的内容,请你拟发一条微博(微博:指发在互联网上的短小的文章、图片),表达对解放碑交巡警的赞美之隋。(要求:用一种修辞手法,30字左右。)(3分)

 

查看答案

人是一本书。人的外表,就是封面;人的心灵,就是内文。请参照示例,写一段话,说说自己或他人是一本怎样的书,并略加阐释。(句式不限,40字左右。)(4分)

示例:我是一本字典。外表虽然平凡,但内涵丰富,知识广泛。与我在一起,能扩大视野,增长知识。

 

 

查看答案

对下列两个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l)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一鲁迅《故乡》

(2)其实地上本来就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有了路。——重庆洋人街标语

A.第(1)句中,作者认为希望是本没有的,就如地上本没有路,但只要你想到有路,路自然就会出现在前方。

B.第(2)句言简意赅,意蕴丰富,启迪人们:如果一直踩着众人的脚步走,就会无路可走;必须要善于创新,另辟一条新的道路。

C.这两句话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路”的内涵进行了形象的诠释:路是人用脚走出来的,我们只要跟着别人走,就能走出一条路来。

D.这两句都用“走的人多了”来强调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下列三句话,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一位学生向老师请教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方法。老师说:“               ,创业酌用兵家之权变,        ,行文当如纵横家之灵活。采百家之学问而集于一身,必成贤者。”

    ①治事应持法家之严明  ②待人应守儒家之诚信③读书当如墨家之兼爱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