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三年级学生才艺比赛中,选手们依次登场。有的极尽自己的音乐特长或弹或唱;有的则用肢体语言尽情诠释自己对舞蹈的理解;有的发挥自己的语言天赋,相声、小品样样在行。比赛高潮迭起,掌声不断,在场的观众对选手的表现不由发出赞叹。下面最能表达赞叹之意的一项是
A.选手们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啊!
B.选手们载歌载舞,他们的表现令人喜出望外啊!
C.选手们载歌载舞,他们的表现难道不令人喜出望外吗?
D.选手们可算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A.烦 (脑、恼)是一种情绪,它和快乐一样,伴随我们成长。
“脑”有“脑筋”的意思,“恼”有“心里不痛快”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恼”。
B.父亲的教 (悔、诲)是我健康成长的基石,我会铭记于心。
“悔”有“懊悔”的意思,“诲”有“诱导”的意思,横线处应填“诲”。
C.在烈日之下,园中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 (采、彩)的样子。
“采”有“精神、神色”的意思,“彩”有“花样、精彩的成分”的意思,横线处应填“采”。
D.伪劣药品造成的后果 (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必须整顿。
“害”有“使受损害”的意思,“骇”有“惊吓、震惊”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害”。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刹那shà 步骤 zhòu 提防dī 惩恶扬善chénɡ
B.执拗niù 憎恶 zēnɡ 炫耀xuàn 称心如意chènɡ
C.妥帖tiē 星宿 xiù 殉职xùn 功亏一篑kuì
D.寒噤jìn 怪癖 pì 刊载zǎi 杳无消息yǎo
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如果有爱,什么样的生活条件也能品味出温馨;如果有恒,什么样的学习起点也能收获到提升;如果有诚,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也能享受到成功……
请以“如果有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⑴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构成你的作文题目;
⑵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⑶字数在600—800之间;
⑷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2014年3月14日下午2时,曙光中学九年级全体师生召开“中考百日誓师”大会。作为校报通讯员,请你写一则消息,报道此次大会的情况。(标题自拟,内容符合要求,语言通顺,不超过200字)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共9分)
①当今世界,书多如山,且一座连着一座,一座又比一座高。那该如何学习?窃以为: 。
②学不厌精,即学习不仅不讨厌那些精深之理、精粹之作、精辟之论,而且喜欢它、拥抱它,与之终生为伴。精深之理、精粹之作、精辟之论犹如书山中的宝玉。石可以铺路建楼,玉却更高一筹,能养人润人。故而,学不厌精,多多益善。
③学不厌精,要在精选,乐在精嚼,至在精思。
④要在精选。学如吃饭,饭有优劣。健康食品得健康,有“病”食品生疾瘤。正因如此,孔子提出“食不厌精”的命题,并一口气说出了七种“不食”之物,这不可食之物,也正似精神生活中不必学之书。【甲】书不仅有精粗之分,而且有优劣之别,绝不可盛进碗里都当饭,拿起筷子尽去吃。不识货,就会错用功夫;读错书,就会玩物丧志。
⑤乐在精嚼。精嚼者,细嚼也。再好的饭菜,不精嚼,难知其味;再好的书,不精学,难有收获。相反,从容咀嚼,其味就长;反复研学,其见必出。【乙】这也就进一步启迪我们:学习,倘若只眼中了了,心中匆匆,难免如捕风捉影,白忙活一场;反之,穷于一物,反复咀嚼,就会识见胜出,学一得十。
⑥至在精思。实践证明:精思,才能从无疑处有疑,从有疑处无疑,不为异端惑,不为文采眩;精思,才会使人之良言如出我口,人之精理如出我心,既得从容之乐,又获精约之功;精思,才可辨大义而修体,察微言而提神,从而做事知要事功倍,做人知足人常乐。有言道: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始有神。可以说,没有精思,要“翻成悟”,不可能;缺乏深思,要“始有神”,难持久。人在世间行,不仅要读“有字书”,更要识“没字理”。“没字理”,要靠读“有字书”时的精思才有可能获得。【丙】实践证明:人学不难,难在精思。惟有精思,方知是非。
⑦有诗言:文须字字作,亦须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学不厌精,即是也。可以肯定,只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善精选,乐精嚼,会精思,就能卓然可观。不仅眼能察天衢,而且耳能闻雷霆,从而思接千载有底气,视通万里有方向,做事识大体,做人见大义。
(选自:2012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 作者张保振)
1.根据文意,在第一段横线处填写一个表明文章论点的句子。(2分)
2.分析文章④⑤⑥段不能调换顺序的理由。(3分)
3.下面材料适合放在文中【甲】【乙】【丙】哪处?为什么?(4分)
如当年孔子向鲁国乐官师襄学琴时,一连十几天,只学同一首曲子。师襄说:“这个曲子你已经学会,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曲调是学过了,演奏的技巧还没有学好。”过了几天,师襄又说:“技巧学好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意境神韵。”又过了几天,师襄说:“已经领会意境神韵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其为人如何,风貌怎样。”直到最后,孔子仰望蓝天,若有所悟地说:“我体察到作者的为人和风貌了。这首曲子,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作出来呢?”师襄闻言,大感惊异,连连拱手致敬说:“是的。老师告诉我这首曲子的名称就叫《文王操》。”不急不躁不怕慢,不急求功不厌烦,使孔子对音乐的奥妙深得其味,以至于当他在齐国听奏《韶乐》时,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答:放在 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