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共10分) 文段一 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共10分)

文段一

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竹简和绢帛等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文字的材料。但是甲骨不易获得,且甲骨和竹简都比较笨重,不易携带;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不能普遍应用于书写。到了汉代,由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书写材料的改进——纸被发明出来。西汉时期,出现植物纤维纸,但由于技术上的限制,纸张质地粗糙,不适宜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而到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技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作原料,制作成纸。这些纸的质地轻薄、细腻,更适合使用毛笔书写文字。人们将经过蔡伦改进的纸称作“蔡侯纸”。105年,蔡伦把他监制的第一批纸献给了汉和帝,深得和帝称赞。和帝下令把改进的造纸技术推向全国。蔡伦改进造纸术成为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

文段二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首推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自汉代起,尤其蔡伦改进造纸术后,造纸术不断扩大了原料的使用范围,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和产量,使“纸”这个物质广泛应用到平民的日常生活中。这也促使造纸术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逐渐向我国周边乃至世界推广,起先是把纸本书携往国外,然后造纸术也逐渐直接或间接外传。由于文字载体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促使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传播,抄书、藏书之风盛行,让精彩的、有影响力的文字得以保留下来。造纸术的不断推广和改进,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总之,我国发明的造纸术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1.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请你说出造纸术在汉代得到发展的原因。

2.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出记载文字的材料不断改进的表现(4分)

3.根据文段二内容,请你用“不仅……而且……”的句式,概括出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3分)

 

1.(1)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2)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3)汉和帝的大力支持 2.记载文字的材料由笨重不易携带的甲骨、竹片发展到轻便、昂贵的绢帛,再到西汉时期的质地粗糙,不适宜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最后到轻便、取材广泛、造价低廉、质地细腻易书写的“蔡侯纸”。 3.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不仅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而且还推动了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共3分,每点1分,语言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一,结合历史知识,从前人的基础上,经济条件上,政府的大力支持三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文段一即可,把握记载文字的材料不断地改进所用的材料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把造纸术的伟大意义用“不仅……而且……”的句式写出,内容是递进关系,而且后的内容要比重要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种春风》,完成后面小题。

①那天正好是立春。我拿着几张稿费单去邮局,心情很好。

②邮局里人不多,我前面是个小伙子,正在给家里寄钱。后面是一个七十岁左右的老人,戴副老花镜,穿着破烂。他肯定是来取子女们的汇款的。他手中还拿着一张报纸,我扫了一眼,是《河北农民报》,我从来没读过的一份报纸。

③老人的外套油渍斑斑,我不由得站远了一些,以免蹭脏自己新买的“宝姿”风衣。

④我正戴着MP3耳机听着音乐,老人忽然伸出手来,我忙摘下耳机。他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取张汇款单。”

⑤我拿了一张给他,他又说:“姑娘,你能帮我写一下吗?人老了,戴上花镜也怕写错。”我有点儿无可奈何,但看他恳请,也只好从命。

⑥“寄到哪里?”我问。“就照这报纸上印的地址寄吧。”他指着巴掌大的一篇文章说。

⑦我很快看完了那则煽情的报道——原来是说某村的一个小女孩,父母去县城卖菜的途中出了车祸,肇事司机至今没有消息,她只好跟着80岁的奶奶生活,学费、生活费都没有着落。

⑧“多可怜啊!”老人说。

⑨“骗你呢,大伯。这肯定是骗局,连照片都没有,哪能信?”

⑩老人很固执:“肯定是真的。以前我也寄过,人家都给回信了。你说,要有活着的办法谁会这么求你呢?一定是过不去这个坎了,对吧,姑娘?”

我抬起头来,打量着这个猛然打动了我的老人。他其貌不扬,甚至是寒酸的,摊开的双手老茧重重。老人叹口气说:“小的时候家里穷啊,要不是别人帮我,我肯定活不到现在。

为保险起见,我拨通了那家报社的电话,他们不仅知道老人的大名,还说,他每月都要寄钱来,他们对他非常感激。

老人每月的退休金只有500元,但那天他寄出的钱是300元。300元对我而言无所谓,一篇稿子而已,可对老人几乎是倾其所有。老人说:“下个月我还要寄,让她们祖孙俩起码能吃上饭。”

如果不是亲手填写这张汇款单,我很难相信一个也刚刚吃饱的人,正在把钱寄往一个更穷的地方。那一刻,我的心隐隐不安。一个买瓶CD香水就要花上千儿八百的女人,是越来越爱自己了,却对他人越来越铁石心肠。

那天,我领取的稿费将近2000元,我也要了一张汇款单,写了同一个地址,寄去了一点儿钱。老人非常感动,一个劲地说:“姑娘,我替她们祖孙俩谢谢你!”

我连忙摇头。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是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

外面春风乍起,心里的春天也悄悄来了,我想起三毛的一首老歌《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用它来种什么?用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首歌,但一直不明白,春风怎么可以种?但那天我在风中走着,终于知道,春风是可以种的。

1.阅读文章,请你从作者的角度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每空用10字回答)(4分)

( ① )—( ② )—( ③ )—( ④ )—(效仿老人帮助他人,欣慰)

2.阅读文章第段,说说“我的心隐隐不安”的原因。(4分)

3.结合文章内容,请你概括出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4.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说说对题目“种春风”的理解,由此带给你怎样的启示。(150字以内)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活板》,完成后面小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共2分)

1)唐人尚未为之         盛:          (2)则纸帖之             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共4分)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3.下面是有关“活板”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①③空用原文回答,②④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共4分)

活板简介

毕昇发明的活板是我国印刷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其方法是“_①_”,火烧而成。从“每一字为一印”、“每一字有数印”,可见其_②_“活”;从用铁范置铁板上并密布字印,可见其排版“活”;从“_③_”,可见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因此,活板的出现使印刷过程变得_④_。

 

查看答案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①   ,分为②  雅、颂三部分,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首诗。《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采用了起兴的表现方法,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是以雎鸠起兴,引出淑女君子;又如《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就是用  起兴,引出④   

 

查看答案

(1)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2)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饱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3)《小石潭记》一文,抒发作者在凄清氛围中悲凉心绪的句子              

 

查看答案

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嗒嗒嗒嗒……

嗒嗒嗒嗒……

飞起一溜青烟,

扬起十里蹄花。

跑起来像山上滚下的岩石,

勒住缰像耸立的一道悬崖。

雪海里是破浪的飞舟,

夜雾里是飞进的火把。

马鬃呀抖千里冰雪,

马尾呀扫万里飞沙。

马镫是骑兵的战斗岗位,

马鞍就是战士的家。

奔腾的马蹄是不停的电键,

时刻向北京报告着风云变化。

祖国呀,放心吧!

骑兵是祖国塞北大门的铁插。

难道骑兵不恋故土?

难道骑兵不想爹妈?

嗒嗒嗒嗒……

嗒嗒嗒嗒……

A第二小节连用比喻,写出奔马的迅猛,表现了骑兵巡逻时英武的姿态。

B第三小节前两句运用夸张,写出边疆风光的壮美,表现出骑兵坚守岗位的精神。

C第五小节前两句连用反问句,强调了骑兵也有常人的情感,表现骑兵舍家为国的伟大品格。

D诗歌首尾运用反复,摹拟出骑兵巡逻时的声响,表现了骑兵不知疲倦地守卫着祖国的边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