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行走京城》,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5分) 行走京城 彭程 自十七岁告别故乡...

阅读《行走京城》,完成后面的。(共15分)

行走京城

彭程

自十七岁告别故乡求学京城,到今天的已届知天命,三十年仿佛弹指之间。回顾其间历程,有三种画面,总是于脑海中反复浮现且互相叠印。

②步行,串联起了大学的四个寒暑。除了坐332路到首都体育馆看比赛,乘103路到中国美术馆看画展和到王府井书店买书,那几年间的生活范围主要是以校园为中心,辐射到周边,所凭借的交通工具基本是两条腿。脚步踏在地上,年轻的心脏有力地跳动着。未名湖的湖光塔影,朗润园的林木蓊郁,都在脚步的挪移间,袒露美的极致。最常去的,当数海淀镇的新华书店和中国书店,从学校西南门出发,穿过一纵一横两条狭窄胡同就到了。

③参加工作有了收入,一辆坚固的天津产飞鸽牌自行车,陪伴了我十多个年头。单位位于南城,周边的古迹名胜,都是靠了骑自行车游览观赏的。陶然亭公园的楼阁参差、亭台掩映,天坛公园的坛墙环绕、古木森森,都被我无数次地亲近。去琉璃厂一条街,仰望传统文化的精深博大;到前门大栅栏,感知商业繁华的遗风流韵。更于千百条纵横交错的胡同巷陌之间,体验普通百姓的寻常日子,感受弥漫其间的老北京的韵味。车轮辚辚中,生命也在扩展自身,告别青春余韵,平添了一份责任感,一种沉静和笃实。

④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和京城成千上万个家庭一样,我也拥有了自己的轿车。油门轻轻一踏,胸间便升腾起翱翔的感觉,行走的半径便超越了城市。东边,去通州的运河古渡口,遥想当年的帆影与渔歌;西边,到门头沟的明清古村落,自精美的石雕砖雕中体味民居建筑艺术的精湛;北边,在密云的深山里采摘新鲜果蔬,齿颊间萦绕一缕清香;南边,于永定河畔的森林小径上漫步,头顶枝叶间筛落斑驳的阳光……散步不外乎几条街道,骑车拘囿于有限区域,而驾驶则不管多远没有不到之处,纵横驰骋,以想象力为边界。

⑤时光之水流淌得多么迅疾!国家腾飞的振翅之声,具体到一座城市,便是建筑物的规模急剧扩展,长高,变宽,其速度令人惊叹。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在几年间降临,梦幻一般。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丰台园博园……它们都是恢弘的城市交响乐中,一个个响亮的乐章。它们把城市装扮得日渐美丽,使城市的内在蕴涵也变得更加丰富。古老的北京,因为它们,继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⑥行走京城三十载,我熟知她的美丽和瑕疵,仿佛了解自己掌心的纹路。我盼望着,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会把车载空气净化器撤除,一同消逝的还有雾霾等词汇;城市的道路会变得更加畅快,堵塞将成为媒体的当日新闻。

⑦偶尔,我也会考虑一下更远的退休后的日子。出行时我会重新选择骑车或者步行。那时,阳光正从蓝天和白云之间,瀑布一样倾泻下来,淹没了这座城市。一份久违了的从容和悠闲,会再度降临到我的心上。那时,我会避开通衢大道和繁华场所,更多流连于那些洋溢着历史文化情味的所在,一条饱经沧桑的胡同,一座幽静古朴的四合院,远近各处的公园,形形色色的博物馆……

⑧那时候,这个城市的一切,该是被调配得恰到好处。

⑨这样的想象让我迷醉。

⑩我相信,这不会仅仅是一个梦。

(有删改)

1.作者三十年间以不同方式“行走京城”。阅读第①-④段,填写下面的表格。(5分)

行走时间

行走方式

行走区域

步行

参加工作十余年间

新世纪

京城周边的景点

2.阅读第⑤段画线句,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它们都是恢弘的城市交响乐中,一个个响亮的乐章”。(5分)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第⑧-⑩段的理解。(不超过120字)(5分)

 

1.①大学四年 ②学校及周边的书店 ③骑车 ④南城的名胜古迹 ⑤驾车 2.①装扮京城,使北京更加美丽。 ②显示科技发展的成就,丰富北京的内涵。 ③作者对北京的发展变化表示赞美。 3.作者希望未来的北京,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既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又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情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快乐,作者对此充满了信心。(共5分。对未来北京的理解3分,情感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作者三十年间以不同方式“行走京城”。阅读第①-④段,可以知道大学四年,行走方式为步行,步行区域是学校及周边的书店。参加工作十余年间,行走方式为骑车,行走区域为南城的名胜古迹。新世纪时期,行走方式是驾车,行走区域是京城周边的景点。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阅读第⑤段画线句,可以知道作者认为“它们都是恢弘的城市交响乐中,一个个响亮的乐章”的原因有三个,分别是装扮京城,使北京更加美丽;显示科技发展的成就,丰富北京的内涵;作者对北京的发展变化表示赞美。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结合全文内容,对第⑧-⑩段的理解是这样的:作者希望未来的北京,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既具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又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情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感到幸福快乐,作者对此充满了信心。在这里,如果考生答到对未来北京的理解和情感,答案就更完美。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活板》(节选),完成第后面的

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第二板已具            百废

    B字素无备者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C木为之者            醒能述文者         

D 其印为予群所得        隶而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字平如                         

   (2)用再火令药熔           讫: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持就火炀之。                   翻译:_________

  (2)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翻译:_________

4.活版印刷中为什么用胶泥做字模?请用简要的语言说明(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4分)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它和《》的思想一脉相承。《鱼我所欲也》中,作者以生活常理为喻,论述了的思想;《》一文,反映了孟子“仁政”的政治主张;孟子也强调艰苦环境对人的磨砺作用,他的 的观点,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有益的启示。

 

查看答案

古诗文积累(7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李白《行路难》)(1分)

(2)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分)

(3)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1分)

(4)从废墟里站起来的人民坚信,他们遭的家园必将呈现“____,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鸡犬相闻”的美好景象。(2分)

(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最能表现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是

春天的青岛之海,是美的。

当寂静的树林悄悄朦胧出一层鹅黄,当天真的燕子开始娇羞地呢喃,青岛之海,便以她耀眼的天姿国色,吸引了纷至沓来的游人。

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之中,大海如同一册被打开的浅蓝色的诗集,无边无垠,一片蔚蓝。那天使般翔飞的海鸥,是诗行;那蝶翅般竞发的船只,是诗行;那自由自在、缓缓涌动的波浪,是诗行;那于阳光下湛蓝的浪丛辐射出的斑斓的光束,更是诗行……这一行行绝美的诗句,怎不令游人频频驻足,一咏三叹?

A.选文第②段中的“娇羞地呢喃”,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了初春时青岛之海的天真与娇羞。

B.作者把“大海”比喻成“被打开的浅蓝色的诗集”,生动地写出了在春风的吹拂下,蔚蓝色的大海广阔无边的景象。

C. 作者反复运用“那……,是诗行”的句式,强调了海面上海鸥翔飞、船只竞发、波浪涌动、光束斑斓的绝美景象带给人的美好感受。

D.结尾“怎不令游人频频驻足,一咏三叹”一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里青岛之海的美的强烈的赞叹之情。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文字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在横线处不全标题,最恰当的是

                           遵循条例执法迅速    _______           

随着《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正式实施。北京市迅速启动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并开出条例正式实施后的第一张罚单。条例的实施,表明北京市政府将采取多种措施治理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在2017年达到PM25浓度下降25%以上的目标,实现美丽北京的宏伟蓝图。

    A.采取措施决心坚定                B.改善北京空气质量

    C.美丽北京天蓝水清                D.治理雾霾目标清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