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守“拙”求进》,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0分) 守“拙”求进 ①在中国文化中...

阅读《守“拙”求进》,完成后面的(共10分)

守“拙”求进

①在中国文化中,尚拙是一大特点。“文以拙进,道以拙成”,讲的就是对拙的推崇。的确,做人守拙,以拙求进,往往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

②守拙体现为一种坚韧执著的生活态度。“           ”,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读书求学之拙。多少人正是用这样的笨功夫,实现了质的提升。同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干事创业之拙。不下苦功、不打牢基础,就不可能采撷到成功的果实。

            。院士谢家麟这样评价自己:只顾埋头拉车,拙于人事交往。干部的楷模王彦生被誉为坚持原则、淡泊名利、拙于交际的老实人。凡勤于正事者大都会“拙于人事”,他们并非交际能力差,而是一心扑在工作上。这样的拙不仅使他们专心致志做事,不断攀登事业的高峰,也使他们远离诱惑、超凡脱俗,站在了人生的高界。

④可见,守拙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处世方法。有了这样的人生定力,就能摆脱私欲的羁绊,视名利淡如水;就能战胜前行路上的挑战,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奋力攀登。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智慧,日日积累,久久为功,方见其真章,享其果实。

⑤与拙相对应的是巧。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并不排斥巧,但巧应该是心血和汗水的结晶,是无数拙的积累。一些人梦想成功,却不愿与拙为伍,而偏爱与巧同行。不愿辛勤耕耘,总想着一蹴而就、一鸣惊人,企盼天上掉馅饼;不想凭自身努力证明自己,总想着投机取巧,甚至干出种种弄虚作假的勾当。不仅于事无补、与成功无缘,最后还把做人的原则和本分也丢了,弄得个被人不齿的结果。

⑥所以说,守拙,归根结底是要当老实人、做本分事,遵循客观规律,信守天地良心,以拙立身,以拙求进。如是,我们不仅会获得内心的宁静,抵达心中的梦想,不经意间自己也会成为一道风景。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结合上下文,填入第②段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2分)

A.春华秋实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滴水穿石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3.根据第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处补写一句能表明观点的话。2分)

4.⑤段中,作者针对“巧”有哪些看法?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做人守拙,以拙求进,往往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 2.C 3.守拙体现为一种宁静致远的精神追求。 4.看法:①不排斥巧,巧是心血和汗水的结晶。②对巧有错误认识的人与成功无缘。 作用:更全面更充分地论证了“守拙才能成功”的观点。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做人守拙,以拙求进,往往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这可以从文中的第一段“①在中国文化中,尚拙是一大特点。“文以拙进,道以拙成”,讲的就是对拙的推崇。的确,做人守拙,以拙求进,往往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可以得出。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结合上下文,填入第②段横线处最恰当的词语是滴水穿石,“滴水穿石”比喻虽然力量比较小,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穿”。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根据第③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处补写一句能表明观点的话是“守拙体现为一种宁静致远的精神追求。”这句话其实是第三段的主要论点,第三段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阐述的。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第⑤段中,作者针对“巧”有两种看法,一是不排斥巧,巧是心血和汗水的结晶。二是对巧有错误认识的人与成功无缘。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更全面更充分地论证了“守拙才能成功”的观点。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段二

①电子地图,也叫数字地图,它是通过使用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对地图信息以数字方式进行查阅和存储的一种地图。

②传统地图,通常是通过符号的结构、大小、色彩等来显示地理信息。例如,它用线的形状、宽度、颜色等不同符号表示公路的等级及其他信息。电子地图是以数字的方式存储信息。同样表示公路信息,电子地图可以记录公路等级、名称、路面材料、起止点名称、路宽、长度、交通流量等大量信息。此外,电子地图中除了可以看到具体目标的地理位置,还可以知道餐饮、住宿、天气等其他的服务信息。同时,电子地图能将多幅地图进行拼接,可以在一定的限度内放大、缩小甚至旋转,并且提供了多种搜索功能。

19根据文段二的内容,说说与传统纸质地图相比,电子地图的优势是什么。(4分)

答:         

 

查看答案

文段一

①地图的起源,有人推测比文字还要早。在史前时代,古人就知道用符号来记载或说明自己生活的环境、走过的路线等。据学者考证,早在1万年前就出现了在地上用线划、简单符号表示地物的原始地图。现今保存最古老的地图是公元前27世纪苏美尔人绘制在陶片上的地图。

②每一幅地图,都是利用点、线、面组成的符号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对这些点、线、面组成的符号的解释,叫做图例;用来说明各种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以及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叫做注记。符号系统和注记构成了地图独有的语言。地图是运用地图语言来描述地理事物的,这比其他的语言文字更形象、更直观。

③传统意义上,地图是表示真实世界的平面图,它不仅是现实世界的简单再现,而且更多地反映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空间、对自然的认知水平,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思想意识等。可以这么说,地图能够折射出时代的影子。

1.文段一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与地图有关的信息,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个信息不超过20字)(3分)

主要信息:    ①           ②           ③   

2.阅读下面的文字,判断它与文段一的哪个段落的内容联系紧密,并简要陈述理由。(4分)

古希腊人赫加斯特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他把希腊作为世界的中心,周围是一片海洋和小块的陆地。在海岸边,画着一个手持路牌的巨人,路牌上写着:“到此止步,勿再前进。”在那时的人看来,大海是神秘莫测的。

 

查看答案

阅读《行走京城》,完成后面的。(共15分)

行走京城

彭程

自十七岁告别故乡求学京城,到今天的已届知天命,三十年仿佛弹指之间。回顾其间历程,有三种画面,总是于脑海中反复浮现且互相叠印。

②步行,串联起了大学的四个寒暑。除了坐332路到首都体育馆看比赛,乘103路到中国美术馆看画展和到王府井书店买书,那几年间的生活范围主要是以校园为中心,辐射到周边,所凭借的交通工具基本是两条腿。脚步踏在地上,年轻的心脏有力地跳动着。未名湖的湖光塔影,朗润园的林木蓊郁,都在脚步的挪移间,袒露美的极致。最常去的,当数海淀镇的新华书店和中国书店,从学校西南门出发,穿过一纵一横两条狭窄胡同就到了。

③参加工作有了收入,一辆坚固的天津产飞鸽牌自行车,陪伴了我十多个年头。单位位于南城,周边的古迹名胜,都是靠了骑自行车游览观赏的。陶然亭公园的楼阁参差、亭台掩映,天坛公园的坛墙环绕、古木森森,都被我无数次地亲近。去琉璃厂一条街,仰望传统文化的精深博大;到前门大栅栏,感知商业繁华的遗风流韵。更于千百条纵横交错的胡同巷陌之间,体验普通百姓的寻常日子,感受弥漫其间的老北京的韵味。车轮辚辚中,生命也在扩展自身,告别青春余韵,平添了一份责任感,一种沉静和笃实。

④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和京城成千上万个家庭一样,我也拥有了自己的轿车。油门轻轻一踏,胸间便升腾起翱翔的感觉,行走的半径便超越了城市。东边,去通州的运河古渡口,遥想当年的帆影与渔歌;西边,到门头沟的明清古村落,自精美的石雕砖雕中体味民居建筑艺术的精湛;北边,在密云的深山里采摘新鲜果蔬,齿颊间萦绕一缕清香;南边,于永定河畔的森林小径上漫步,头顶枝叶间筛落斑驳的阳光……散步不外乎几条街道,骑车拘囿于有限区域,而驾驶则不管多远没有不到之处,纵横驰骋,以想象力为边界。

⑤时光之水流淌得多么迅疾!国家腾飞的振翅之声,具体到一座城市,便是建筑物的规模急剧扩展,长高,变宽,其速度令人惊叹。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在几年间降临,梦幻一般。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丰台园博园……它们都是恢弘的城市交响乐中,一个个响亮的乐章。它们把城市装扮得日渐美丽,使城市的内在蕴涵也变得更加丰富。古老的北京,因为它们,继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⑥行走京城三十载,我熟知她的美丽和瑕疵,仿佛了解自己掌心的纹路。我盼望着,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会把车载空气净化器撤除,一同消逝的还有雾霾等词汇;城市的道路会变得更加畅快,堵塞将成为媒体的当日新闻。

⑦偶尔,我也会考虑一下更远的退休后的日子。出行时我会重新选择骑车或者步行。那时,阳光正从蓝天和白云之间,瀑布一样倾泻下来,淹没了这座城市。一份久违了的从容和悠闲,会再度降临到我的心上。那时,我会避开通衢大道和繁华场所,更多流连于那些洋溢着历史文化情味的所在,一条饱经沧桑的胡同,一座幽静古朴的四合院,远近各处的公园,形形色色的博物馆……

⑧那时候,这个城市的一切,该是被调配得恰到好处。

⑨这样的想象让我迷醉。

⑩我相信,这不会仅仅是一个梦。

(有删改)

1.作者三十年间以不同方式“行走京城”。阅读第①-④段,填写下面的表格。(5分)

行走时间

行走方式

行走区域

步行

参加工作十余年间

新世纪

京城周边的景点

2.阅读第⑤段画线句,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它们都是恢弘的城市交响乐中,一个个响亮的乐章”。(5分)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第⑧-⑩段的理解。(不超过120字)(5分)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活板》(节选),完成第后面的

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第二板已具            百废

    B字素无备者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C木为之者            醒能述文者         

D 其印为予群所得        隶而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字平如                         

   (2)用再火令药熔           讫: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持就火炀之。                   翻译:_________

  (2)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翻译:_________

4.活版印刷中为什么用胶泥做字模?请用简要的语言说明(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4分)

《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它和《》的思想一脉相承。《鱼我所欲也》中,作者以生活常理为喻,论述了的思想;《》一文,反映了孟子“仁政”的政治主张;孟子也强调艰苦环境对人的磨砺作用,他的 的观点,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有益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