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亭子虽然如此轩敞,却没有一点寒气袭人的感觉。
理【解析】
轩,本义指古代有围棚而前顶较高的车。在句中形容亭子很高。
B.当今娱乐圈中的一些歌手把炒作视为一夜成名的捷径。
理【解析】
炒,本义指把东西放在锅里搅拌着弄熟。在句中形容反复做夸大的宣传。
C.苏辙早期的文章充满锐气,后来屡遭贬谪磨难,文笔才趋于沉静平和。
理【解析】
锐,本义指刀枪的锋刃快或尖。在句中形容文章内容扣人心弦。
D.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
理【解析】
屹,本义指山势高耸。在句中形容哈尔威船长高大、沉稳的样子。
对下列字音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载”意为“记在书报上”时读zǎi,所以“记载”“刊载”中的“载”都读zǎi。
B.“翘”意为“一头向上仰起”时读qiào,所以“翘首”“翘起”中的“翘”都读qiào。
C.“强”意为“硬要,迫使”时读qiǎnɡ,所以“强迫”“牵强附会”中的“强”都读qiǎnɡ。
D.“和”意为“声音相应”时读hè,所以“应和”“随声附和”中的“和”都读hè。
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歌手齐秦曾唱过一首歌《给我一个空间》,“给我一个空间,没有人走过……”是啊,生活需要空间,心灵需要空间,成长需要空间,就是植物的生长也是如此……留一点空间,给自己、给他人、或给它们,以此让生命活得惬意,活出精彩。
请以“空间”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不少于600字。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10分)
临近中考,李萌同学的物理成绩总是不理想,每次月考都因物理成绩拉总成绩的后腿。他很苦恼。班长张洋看到这种情况,主动帮助李萌同学补习物理。有时周日张洋还约李萌到自己家里给李萌辅导。在班长张洋的帮助下,李萌成绩有了明显提升。
请你以李萌家长的名义给张洋同学写一段表示感谢的话。
(要写明感谢的内容,表达感谢的话,语言准确得体,不超过200字)
答:
阅读《天才就是不断地思考》,完成后面问题。(共11分)
天才就是不断地思考
①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有时匆匆将一本书读完,过些时间回头想想,却几乎什么也没记住,仅仅东鳞西爪地有那么一点肤浅印象。这是什么缘故呢?道理很简单,这是平常在读书时不注意用心思考问题所造成的。
②在日常阅读时注意思考,这是前人取得成功的经验之谈。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说过:“天才不过是不断地思考。”我国唐代的文学家韩愈说得更明白:“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些都强调了成功者对于思考的依赖关系。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读书时就很注意思考问题。他认为,只有善于并认真思考,才能把前人的学问融会贯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日常写作时,抱定写“古人之所未及就”。一旦发现自己论著中有前人说过的论点,他就毫不犹豫地删掉。清末学问大家梁启超曾赞扬他说:“凡炎武所著书,可决无一语蹈袭古人。”顾炎武能够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大学者,与他在平常的读书中勤于并善于思考问题是分不开的。我国古代曾有不少读书人被人戏称为“迂夫子”,他们虽然读书破万卷,但只会重复别人的东西,并没有真学问。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不勤于、善于用脑思考所致。
③所谓思考,指的不仅是把前人的知识装在自己脑子里,更重要的是善于反刍怀疑,凡事必问一个“为什么”。新的见解和创造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怀疑当然不是指怀疑一切,而是要在怀疑的过程中,区别真理与谬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给自己出必要的思考题,迫使自己开动脑筋。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他怀疑并最后推翻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降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因而奠定了他在物理学方面后来居上的权威地位。伽利略为什么敢于向亚里士多德这个权威挑战呢?除了不迷信以外,就是由于他善于质疑,对人们信奉了1800多年的信条问了一个“为什么”。一个懒于动脑、不善于思考的人,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因而也就无法发现问题。
④在科技昌明的今天,我们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就要让自己在读书时善于思考、善于琢磨才对,如果这样,你也会成为一个天才!
(作者:胡克正 选文略有删改)
1.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子的作用。(2分)
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3分)
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分析判断哪则材料更适合用在本文作论据,并说明理由。(3分)
【材料一】
可以说,任何一个天才都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著名发明家瓦特在烧水时,看到水壶盖被烧开的水顶开了,母亲让他去倒水而他却在那发呆,他很奇怪为什么水会把壶盖顶开,他经过一番思考和实践后,最终发明了蒸汽机。
【材料二】
毛泽东是一位善于学习的人,在学习中不断思考革命的方法,不断思考救国的途径。他是一位忠诚的马列主义者,饱读马列书籍,但他不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或照搬苏联经验,而是能够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马列主义思想。他确立“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引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军事天才。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共10分)
文段一
莫高窟地处敦煌东南鸣沙山,位于古代丝绸之路要冲, 是自十六国起至元朝,历
代匠师们为越来越多信仰佛教的人在山崖断壁上陆续开凿出的石窟群。莫高窟绵延1600多米,现存洞窟492个,窟内壁画总计4.5万多平方米,彩塑2000余尊,最大的塑像高达33米。窟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彩色雕塑和珍贵的佛经、文书。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群。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文段二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内地与中西亚之间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发源于印度的佛教就是随“丝路”传入我国的。那时的敦煌,地处丝路南北三路的分合点,是一座繁华的都会,贸易兴盛,寺院遍布,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佛教石窟也就在敦煌生根、发芽了。据说,莫高窟的开凿缘于一位法名乐尊的和尚。公元366年,乐尊云游到此,忽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若千佛,心有所悟,便在崖壁上凿下了第一个石窟。此后,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为了祈求前路的顺利、生意的发达,纷纷在这儿许愿开凿石窟,请民间艺人绘上心中崇拜的神灵。莫高窟的壁画和塑像,在表现佛教内容的同时也反映了人间现实生活。壁画中婀娜多姿的飞天,苦苦修行的佛教徒,雍容华贵的公主和虔诚的供养人,一个个栩栩如生。
而今,敦煌故城早已被这里干燥、多风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所埋葬,但莫高窟
里的一切,在这样的环境下,历经千年的岁月,依旧历久弥新。
1.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出莫高窟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依据。(4分)
2.根据文段内容,请你概括分析在敦煌开凿莫高窟的原因有哪些。(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