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散文阅读 (18分)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1)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

散文阅读 (18分)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1)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2)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3)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4)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5)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6)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7)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8)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9)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10)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1)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1.文中母亲的白发让”“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心痛的事?4分)

2.第七自然段的下面一个句子好在什么地方?请结合语境具体谈谈。(4分)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网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1)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3)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4)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11)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4.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

5. 请你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文中的母亲的主要精神品质。(4分)

 

1.(1)母亲深夜敲盆赶鼠 (2)母亲跪在田中插秧。(4分) 2.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4分) 3. D( 2分)。 4.“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4分)。 5.吃苦耐劳、坚强、乐观的母亲。(4分,答到一点的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根据主要人物“母亲”的行为活动,梳理情节,概括与母亲有关的两件事即可,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分析此类句子,要从写作方法、内容、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分析。首先说明此句为景物描写,说明其突出景物的特点,点明修辞手法,同时要理解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联系与之相关的人物形象,从作者表达对人物情感方面分析概括。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把握感情基调,抓住选项中表述的要点一一比照。D项理解错误,本文第一段即表明全文的情感:“让我们感到心痛”,因此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不是思乡,而是“怜母”。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哪些作用”,要概括出两点以上,要以从贯穿全文情节和表现人物、表达作者情感等方面概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要依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来分析,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

超越哈勃

①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内,世界上功能最强的地基天文望远镜曾一度是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马山的海尔望远镜的专利称号,但和哈勃空间望远镜相比,海尔望远镜还是相形见绌。

②海尔望远镜的5米反射镜可以观测到数十亿光年之遥的天体,哈勃的口径虽然只有24米,但却能观测到140亿光年之遥的天体。5米反射镜只能看到暗至23等的星星,相当于看到3公里的烛光亮度;而哈勃却能观测到暗至29等的暗弱天体,相当于看到500公里之外的烛光。是为重要的是,哈勃提供的图像比地面观测到的清晰10倍以上。

③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科技的进步使得新颖的地基天文望远镜取代了海尔望远镜在地球上的地位,新型的地基望远镜还可望从功能上超越遨游在太空的哈勃望远镜。

④在美国冒纳凯阿火山上,现在坐落着镜面直径超过8米的新皇望远镜和双子座北星望远镜,以及这座山上的望远镜之王--两台凯克望远镜,镜面直径达10米。此外,在亚利桑那州、得克萨斯州以及非洲的南非高山上,也坐落着功能强大的天文望远镜。在智利北部的安第斯山上,还有5台直径超过8米的望远镜已经完工或接近完工。这些望远镜体积巨大、运转平稳,它们中的任何一台都可以获得与哈勃望远镜媲美的天文图像,在合适的天文条件下,其清晰度甚至可达到更高的水平。

⑤在这些地基望远镜中,凯克望远镜是其中的佼佼者。参与研制凯克望远镜的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教授乔治·乔尔戈夫斯基介绍说:凯克望远镜的研究半径已经达到100亿光年,望远镜系统中配备的特制仪器可以帮助研究人员获得比哈勃望远镜更清晰的图像。乔尔戈夫斯基曾利用凯克望远镜上的红外电子照相机发射出的光波,过滤掉宇宙中的尘埃,看到银河系核心完美的图像。

⑥目前,望远镜设计师还在构思下一代的超级地面望远镜,这类望远镜的直径将达到30-100米。同时,新一代的适应性光学系统正在开发之中,在这种技术的辅助下,未来的天文望远镜可望超越哈勃,从而再次使天文学发生一场革命。

1. 根据第②段内容,把海尔望远镜和哈勃望远镜比较的几个方面概括地写在下面。(3分)

比较一:____________

比较二:____________

比较三:____________

2.第②段作比较的目的是什么?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什么?(4分)

3.海尔、新皇、双子座北星、凯克、哈勃望远镜,都是________望远镜。按分类说明方法,把它们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_________望远镜,如_________;一类是_________望远镜,如_________。(5分)

 

查看答案

写出古诗文的原句(共12分,每小题2分)

1玉枕纱厨,                                 (李清照《醉花阴》)

2        ,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

3                     ,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4                      ,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寡助之至,                                (《<孟子>两章》)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景因情变,同是春雨,杜甫和许多诗人感到“喜”,而陈与义却感到“惊”,于景、于己、于国之思,贯穿了一个“   字,这是本诗的诗眼,我们可以从作者描写的  这一典型物象看出。前两联用诗人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意,而不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意境,听不到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含蓄地把为避兵乱的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传出。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和颈联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     情绪一脉相承。

 

查看答案

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译文:         

(2)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译文: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李将军列传(节选)

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得一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幕府,曰:“急诣部,如书。”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乃得一当单于   当: 抵挡      B. 其势不屯行       屯: 驻扎

C. 固自于大将军  辞: 不接受   D. 军亡          导: 领导

2.下面各项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自精兵走之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东道

B.中将军从大将军         无老壮皆垂涕

C.臣结发而与匈奴战       广年六十余矣           

D.其身不正,令不从       此言小,可以谕大也

3.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的意思是:李广没有感谢大将军就出发,十分恼怒地到达指定的军部。

B.选文第一段写的是:李广出塞后并入右将军赵食其军中,因迷路(失道)贻误战机,愤而(含冤)自杀。

C.司马迁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谚语来高度评价李广将军,其意思是: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比喻为事业默默奉献并作出贡献的人,自然会被人们广为称颂。

D.除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外,还可以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自不正,虽令不行,其李将军之谓也”等语句看出作者对李广持肯定、赞赏的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