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段,按要求后面问题。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段,按要求后面问题。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刘豫州:刘备;芟shān夷大难:削平大乱;鲁缟:缟,是一种白色的薄绢,以古时鲁国所产为最薄最细,故称鲁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况刘豫州王室之(胄,后代。)           B.十万之(众,众多。)                     

C.今将军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诚,如果。)     D.随亮先主(诣,拜访。)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

(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了以上选段,请概括诸葛亮劝说孙权的几层意思,并说说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诸葛亮?(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 (1)译文:如果您能够凭著吴越的军队,去和中原的曹操对抗的话,那您倒不如早点和他决裂(或断绝关系);如果不能够抵挡(或敌不过他)的话,那你何不解除武装(或放下武器,收起铠甲),向北面称臣来侍奉他(或臣服于他)呢! (2)译文:我的计策已经决定了(或我的主意已经打定了),除了刘备再也没有可以抵挡曹操的人了(或不是刘豫州的话就不能抵挡曹操),然而刘备刚打了败仗(或但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之后),怎能够抵抗曹操这个强敌呢? 3. 诸葛亮劝说孙权的要点:①分析三方形势,激将孙权起兵与曹操抗衡。(意对即可,1分)②刘备拥有人和之利,不会屈从于曹操。(意对即可,1分)③曹操面临许多不利因素,刘吴联合破曹可以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意对即可,1分) 诸葛亮的形象特点:审时度势,洞若观火,胸有成竹,气度非凡,见多识广,博学多识,高瞻远瞩,擅长辞令,思维缜密,机敏聪慧,镇静自信……(一个关键词0.5分,答出两个即得1分,其他评价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B中“众”的意思是“军士”,所以答案为B。解释句中实词意思,一定要结合句子意思来理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1)落实“若”“以”、“绝”、“案兵束甲”、“北面”等词的含义,符合语境含义,语言通顺即可,(2)落实“决”、“当”、“然”、“新”、“安”“难”等词的含义,符合语境含义,语言通顺即可。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第一问考查对短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阅读短文,对诸葛亮的话进行概括总结即可;第二问从选文所选的情节和《三国演义》的相关内容来分析写出对诸葛亮的评价,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后面题目(共4分)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 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我曾经忽略了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温馨提示:

请一定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为了突出你的个性,希望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尽量抒发你的真情实感,表达积极向上的主题。

为了更好地表达你的意思,使你的文章内容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为了便于老师评阅你的文章,请你注意: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标点恰当,卷面整洁,尽量少写错别字,少出现病句。

你的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共12分)

人类水资源现状 

①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功能,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工业生产中,水具有冷却、加工、沸腾、蒸发、传送等一系列功能。农业用水占了全球使用量的73%,这里主要指灌溉用水。

②全球有水139万亿立方米,其中973%是咸水。27%的淡水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或作为冰帽集中在南北极的高山上难以开发利用。只有很少的水可供人们使用,有直接经济效益。水的数量虽在一定时期内是保持平衡的,但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又是非常有限的。目前,世界上早已有出现了水危机的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联合国已发出警告:“水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现在世界上约2/3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③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立方米,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④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下面说法和文章内容不符合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

B.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北方缺水严重。

C.我国污水处理率低,河流污染严重。

D.世界上约一半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水的危机。

2.文章第段画线处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中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2分)

已是黄昏独自愁,____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____________ ,寤寐求之。(《诗经·关雎》)

酒困路长惟欲睡,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浣溪沙》)

(2)默写常建的《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和颈联或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上阙(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广于君(扩充)         B.秦王色(屈服) 

C.祲降于天(吉祥)       D.寡人矣(告诫)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头抢地耳                 徒有先生也

B 受地先王                 告之帝 

C.安陵君使唐雎使于秦       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 ”

D.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登轼望之

3.下面各项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唐雎一到秦国,秦王就对安陵君提出了严厉的指责。他装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脸孔,指责安陵君并炫耀自己的军事实力,企图迫使对方屈从他的意志。

B.秦王的骗局被揭穿后,便进一步用战争来恫吓,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战争的可怕场景。但唐雎不为所动,毫不示弱,以“布衣之怒”进行反击。

C.选文通过语言与动作描写刻画了唐雎的机智勇敢、有胆有识、临危不惧、爱国忠君的性格;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了秦王阴险狡诈、色厉内荏的性格。

D.最后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