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后面小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后面小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记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见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 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许 潭中鱼可百许   先生不知何许

2.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写出了发现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子明写游鱼,暗写潭水的清澈,这种衬托的笔法极其巧妙。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的特点,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衬托出了作者那种渴望热闹的心境。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同游者。

B、本文是一篇写景佳作,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的特点:幽静。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明写游鱼暗写潭水清澈,笔法妙极。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此句运用比喻句的守法描写小石潭的远景,十分形象逼真。

4.下列几首古诗词中写到被贬心情的一首是(    )

A.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B.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C.柳宗元《江雪》                            D.文天祥《过零丁洋》

 

1.C 2.D 3.B 4.B 【解析】 1. 试题分析:记:记下来;一种文体。见:看见,通假字“现”显现。以:因为。许:左右;地方,处所。故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情感。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B项应为:本文是一篇写景佳作,作者写石潭景色的特点:幽静。意在突出小“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左迁”即使贬官之意。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范进中举》,完成后面小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以上文字描写的场面是()

A范进发疯  B范进乐极生悲  C范进得病  D范进喜极至疯

2.对下列语句的评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看了一遍,又念一遍 (信疑参半,如在梦中,又看又念,方才确信)

B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 (喜不自禁,得意忘形,不由自主,失常变态)

C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昏厥初醒,惊魂未定,夺门而出,喜传捷报)

D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 (疯走狂奔,不辨东西,狼狈不堪,丑态毕现)

3.下面对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与表达效果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对范进动作、语言、细节等描写,嘲讽了那种如痴如狂追求功名的读书人。

B通过对众人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反映了社会上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心态。

C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达了对范进的深切同情。

D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揭露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摧残和对社会的毒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中国石拱桥》中的节选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个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族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下面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要说明的是赵州桥的外形和设计施工特点。

B、从选段可以看出赵州桥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

C、引用张的赞语“出月初云,长虹饮涧”是为了说明赵州桥构造奇特。

D、文中加点的“在当时可算”不能删去,“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经过限定的结论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2.赵州桥比其他石拱桥结构坚固的主要原因是:(    )

A、非常雄伟,全场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B、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像一张弓,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

C、打工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工,这样就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和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大拱的28道拱圈,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D、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3.选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

A列数据  举例子 作比较         B打比方  作诠释  下定义

C打比方  作比较  下定义        D列数据 打比方   作诠释

4.根据赵州桥第23两个特点,可以概括出中国石拱桥设计施工的优良传统是:(    )

A用途广  形式美  年代久        B构思新  无陡坡  工艺精

C用料省  结构巧  强度高        D跨度长 技术高   耐冲击

5.文段在说明赵州桥的特点时说明顺序是:(    )

A先主后次  B先概括后具体   C先大拱后小拱   D先总后分

 

查看答案

阅读《谈生命》中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穿危岩,破险阻,曲折迂回,奔流入海……(有删改)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而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岸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  ①  ,在风中  ②  。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阳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枭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另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  ③  ④  ,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第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要经过常变的四时,有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更多的了。

1.文中①②③④处所填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

A吟唱  跳舞  消融了 归化了  B跳舞  吟唱  消融了 归化了

C吟唱  跳舞  归化了 消融了  D跳舞  吟唱  归化了 消融了

2.“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要经过常变的四时”用来证明的一项是(  )

A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       B生命中不是永远痛苦。

C痛苦中我们要感谢生命。     D 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3.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描绘出奔流入海的壮观画面,豪放中又不失浪漫。

B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

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4.对“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第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即使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C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D生命的意义在于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勇往直前,不断进取。

5.下面对这篇散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融景、情、理于一体,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作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B.文章借小树长成大树,最后落叶生根的生长过程,来比喻一个人从童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

C.文中说“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流露出人生苦短,应珍惜光阴,及时行乐,享受今生的思想。

D.本文结构严谨,注意前后照应,如末段中“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就与前文江流入海、叶落归根的叙写相照应。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之一。   

B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C  “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是著名作家冰心深情歌颂母爱的诗句,她的《繁星》《春水》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净化了许多读者的心灵。

D典名著《浒》,成功地塑造了“花和尚”武松、“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人物形象,被金圣叹赞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气温回升的情景。

B.人们都爱秋天,爱它的秋高气爽,爱它的云淡日丽,爱它的香飘四野。

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秋天的景色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

C.夜深了,皎洁的月光倾泻下来,就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

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月光清澈、柔美的特点。

D.老师严肃地说:“这样糟蹋粮食太不像话了,难道你不知道这些粮食来之不易吗?”

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老师在批评学生浪费粮食这种现象时的严厉的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