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5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5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自夸了,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信,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他信力”“自欺力”加双引号起什么作用?(1分)

2.文中敌论点是什么?作者的正面论点又是什么?(2分)

3.本文语言具有辛辣嘲讽意味,请从第一段 “总”“只”“一味”任选一词加以赏析。(3分)

4.本文题目有什么妙处?(3分)

5.第⑦段中“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有什么含义?(3分)

6.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具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请举例说明。(3分)

 

1. 讽刺否定。 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3. “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总”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这也暗接“只求国联”的必然性:“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仰人鼻息的丑态跃然纸上;“一味”则是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愚昧成习;沉迷其中不愿自拔,顽固不化。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 尖锐泼辣的语言,极富讽刺意味,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 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以问句形式出现,既有对错误论调的反诘,又有对己方观点的自信,感情强烈。 5.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是中国的主流、希望和中坚力量,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热情讴歌和赞美。 6.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抗战结束后,坚持回到祖国,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对国家的热爱。“雷锋传人”郭明义20年献血6万毫升,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最美教师张丽莉放学时在路边疏导学生,一辆客车失控轧向学生,她奋力将学生推开,自己却被压在车底,失去了双腿。罗阳,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舰载机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牺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解析】 1. 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引号有哪些作用,根据语境理解作者的观点与思想,从情感色彩上来判断引事号的作用。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试题分析:从第二段中即可摘引敌论观点,从第七段中“然而……”一句中即可摘引作者的观点。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首先要根据本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批驳的对象以及对方的谬论,然后就这几人字词从讽刺的角度来概括其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丑化,点明丑化了他们什么形象,要用评价语“深刻地揭露”“增加了讽刺性”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理解反问句的作用,根据文章内容从树起敌论的靶子,表达作者旗帜鲜明的态度,引起读者注意等角度来分析概括。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首先点明修辞手法,抓住“脊梁”一词,根据文意理解作者是赞美什么的,要用评价语“生动形象”“感情色彩丰富”“感染力强”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6.6】 试题分析:举几个为国报效做出巨大贡献的现代名人,说明他们的精神品质和对国家的贡献对社会的影响。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背诵默写(每空1分,共12分)

(1)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2)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5)华夏文化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就体现了这一美学思想。

(6)《出师表》中表现作者人生志向、品格的句子是————————,————--。(7)“月”常常入诗,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与祝福,白居易《望月有感》中——————,——————则表现了由望月而牵动的骨肉相思之情。

满分5 manfen5.com(8)习近平在演讲中引用毛泽东的两句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和“人间正道是沧桑”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今天,并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来形容祖国的明天。

 

查看答案

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是其中的两篇。

B《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斯威夫特,主人公是格列佛。该作品通过讲述格列佛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抨击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C.《骆驼祥子》的主人公,老实、健壮、坚忍,同时他又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尽管他有着“三起三落”的悲惨遭遇,但他始终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祥子的奋斗经历和人生结局诠释了“好人有好报”的道理。

D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名人传》,叙述了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大师米开朗琪罗和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三位名人苦难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苦难造就英才”的道理。

 

查看答案

下列对作者、课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普希金,俄国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

B.《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C.《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出师表》中他又为后主刘禅提出了以“亲贤远佞”为核心的三条建议。

D.《陈涉世家》出自《左传》,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对偶)

B.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排比)

C.天边几颗调皮的星星,时隐时现,似乎在不知疲倦地和月亮捉着迷藏。(拟人)

D.看着眼前的木槿,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半截了,还开花!土埋半截了,还开花!(反复)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周作人看中国书有一条标准十分独特,就是看作者“对待人的态度”,特别是“对待女人、儿童的态度”。

B徐悲鸿熟练地运用解剖、透视、和记忆形象的非凡能力,捕捉动物最为传神的瞬间,把猫的娇敏、牛的敦厚、鹰的雄健描绘得淋漓尽致。

C《记钱钟书与〈围城〉》给我们详尽地介绍了《围城》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D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来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