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18分) 乡关何处 余秋雨 ①本文的标题,取自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

阅读下面文段(18分)

乡关何处

余秋雨

本文的标题,取自唐代诗人崔颢《黄鹤楼》一诗中的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看来崔颢是在黄昏时分登上黄鹤楼的,孤零零一个人,突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被遗弃感。被谁遗弃?不是被什么人,而是被时间和空间。在时间上,古人飘然远去不再回来,空留白云千载;在空间上,眼下虽有晴川沙洲、茂树芳草,而我的家乡在哪里呢?

崔颢的家乡在河南开封,离黄鹤楼有点远又不太远,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发问呢?我想任何一个早年离乡游子在思念家乡时都会有一种两重性:他心中的家乡既具体又不具体。具体可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但是如果仅仅如此,焦渴的思念完全可以转换成回乡的行动。然而真的回乡又总是失望,天天萦绕我心头的这一切原来是这样的么?就像在一首激情澎湃的名诗后面突然看到了一幅太逼真的插图,诗意顿消。因此,真正的游子是不大愿意回乡的,即使偶尔回去一下也会很快出走,走在外面又没完没了地思念,结果终于傻傻地问自己家乡究竟在哪里。
  据说李白登黄鹤楼时看到了崔颢题在楼壁上的这首诗很为赞赏,认为既然有了这样的诗,自己也就用不着写了。我觉得,高傲的李白假如真的看上了这首诗,一定不在于其它方面,而在于这种站在高处自问家乡何在的迷茫心态。因为在这一点上,李白深有共鸣。
  只要是稍识文墨的中国人大概没有不会背李白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的,一背几十年大家都成了殷切的思乡者。但李白的家乡在哪里呢?没有认真去想过。文化大革命中几乎完全没书看的那几年,突然出了一本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赶快找来看,郭沫若对杜甫的批判和嘲弄是很少有人能接受的,但他对李白籍贯和出生地的详尽考证,却使我惆怅万分。郭沫若考定李白的出生地西域碎叶是在苏联的一个地方,书籍出版时中苏关系正紧张着,因此显得更遥远、更隔膜,几乎是在另一个世界。李白看罢明月低下头去思念的竟是那个地方吗?
  奇怪的是,这位写下中华第一思乡诗的诗人总也不回故乡。是忙吗?不是,他一生都在旅行,也没有承担多少推卸不了的要务,回乡并不太难,但他却老是找陌生的路去跋涉。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一条路直通故乡,一条路伸向异乡,李白或许会犹豫片刻,但狠狠心还是走了第二条路。日本学者松浦友久说李白一生要努力使自己处于“置身异乡”的体验之中,因此成了一个不停步的流浪者,我看说得很有道理。置身异乡的体验非常独特。乍一看,置身异乡所接触的全是陌生的东西,原先的自我一定会越来越脆弱,甚至会被异乡同化掉,其实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异己的一切会从反面、侧面诱发出有关自己的思想,异乡的山水更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生命的起点,因此越是置身异乡越会勾起浓浓的乡愁。乡愁越浓越不敢回去,越不敢回去越愿意把自己和故乡连在一起——简直成了一种可怖的循环,结果,一生都避着故乡旅行,避一路,想一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行》)
  你看,只有彻底醉倒他会丢掉异乡感,而表面上,他已四海为家。
  我想,诸般人生况味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异乡体验与故乡意识的深刻交糅,漂泊欲念与回归意识的相辅相成。这一况味,跨国界而越古今,作为一个永远充满魅力的人生悖论而让人品咂不尽。

节选自余秋雨散文《山居笔记》

1.下面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真正的游子是不大愿意回乡的,即使偶尔回去一下也会很快离家。

B.因为崔颢的家乡在河南开封,离黄鹤楼太远,有家难归,所以思乡的情愫特浓。

C.李白一生都在旅行,生活在使自己处于“置身异乡”的体验之中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可品出崔颢被时间和空间所遗弃的伤感情怀

2.下面说法,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李白很欣赏崔颢的《黄鹤楼》是因为这首诗的写法很有特色。

B、在《李白与杜甫》很多人能接受郭沫若对杜甫的批判和嘲弄

C、置身异乡,自我不会轻易同化掉,异己的一切反而会勾起浓浓的乡愁

D、彻底醉倒的李白才会丢掉异乡感,因为早已习惯四海为家。

3.理解词句。(4分)(1)文中第④段划线句子“他对李白籍贯和出生地的详尽考证,却使我惆怅万分”,为什么“我惆怅万分”?(2分)(2)文中第⑤段加点词语“如此简单”指代的内容什么?(2分)

4.本文中的“乡愁”有何特点?(4分)

5.作者认为“异己的一切会从反面、侧面诱发出有关自己的思想,异乡的山水更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生命的起点,因此越是置身异乡越会勾起浓浓的乡愁”,请你结合实例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4分)

 

1.B(3分) 2.C 3.①因为郭沫若考定李白的出生地西域碎叶是在苏联的一个地方,书籍出版时中苏关系正紧张着,因此显得更遥远、更隔膜,几乎是在另一个世界。(1分)“我”不敢相信李白看罢明月低下头去思念的竟是那个地方。(1分)②指的是“置身异乡所接触的全是陌生的东西,原先的自我一定会越来越脆弱,甚至会被异乡同化掉。”(2分) 4.参考答案:异乡体验与故乡意识的深刻交糅(2分),漂泊欲念与回归意识的相辅相成(2分)(如果只答乡愁是“浓浓的”“迷茫的”均不能给分。) 5.异乡的风俗观念、山水人情等跟自己家乡的不同,往往会触发对家乡的思念。(2分)如:马致远羁旅他乡时,看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异乡的风景,触动了他这个在天涯的“断肠人”的思乡之感,抒发了游子漂泊他乡的孤独、落魄的心情。因此,异乡的东西往往能勾起浓浓的乡愁。(2分)(只要是体现乡愁主题的例子,分析又合理即可,例子1分,分析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原文第一段中句子“崔颢的家乡在河南开封,离黄鹤楼有点远又不太远,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与B“因为崔颢的家乡在河南开封,离黄鹤楼太远,有家难归,所以思乡的情愫特浓。”不相符。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A. 第二段第二、三行“高傲的李白假如真的看上了这首诗,一定不在于其它方面,而在于这种站在高处自问家乡何在的迷茫心态。” 而A“因为这首诗的写法很有特色。”偷换了概念。B. 第三段第四行,郭沫若对杜甫的批判和嘲弄是“很少有人能接受的”而不是“很多人能接受”。D.倒数第二段“只有彻底醉倒他才会丢掉异乡感,而表面上,他已四海为家。” “表面上”,只是一个表象而已,本质上,游子的异乡感是什么时候也丢不掉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前后语言中有所交代,直接摘引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注意作者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对“乡愁”抒发感慨的句子,从其中摘引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注意要求“结合实例”,要么结合自己的经过,要么从古诗或名人事例中举例,从异乡生活环境与故乡不同,异乡少于感受亲情的温暖这个角度来分析概括。 考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甲乙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南乡子(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天狼”、“神州”是什么意思?(2分) 

2.两首词都写到同一位历史人物,请写出该人物的名字。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借用这位历史人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

【甲】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稚兔鮒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緶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

【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妻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1.下面加点字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荆之地五千里              今齐地千里

B 今有人此                  皆以美徐公

C江汉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臣妻私臣

D此何若人                   与此同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3分)

A选文【甲】运用了对比,极言楚国的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和宋国的国土狭小、物产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 同类的结论。

B选文【甲】中,墨子巧设三个比喻,诱使楚王答应放弃攻宋。此时楚王陷入自己所否定的圈子中而无话可说,只得说“善哉”。

C.选文【乙】中,邹忌采用三组对比指出“王之蔽甚矣” ,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充分了解对方,直接指出对方问题所在。

D选文【甲】中“善哉。”,仅仅是楚王夸墨子“说得不错”,但并没有心悦诚服;选文【 乙】中“善”字表明了齐威王要纳谏除弊的态度。

 

查看答案

解释加点的词。(5分)

(1)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2)欲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3)王之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4)肉食者鄙,又何焉?(《曹刿论战》)

(5)何而不平(《愚公移山》)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能超过10分。)

天下之楼,以诗文而名。《黄鹤楼》中传诵不衰的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唱出了多少游子去国怀乡的羁旅之思;李白登临谢朓楼                   ,追求理想的豪情令人神往;范公撰《岳阳楼记》,                       心系苍生的仁德谁不钦仰?

 

查看答案

根据初中课本,给下列古诗文补写出上句或下句。(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________________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念此私自愧,                      。(白居易《观刈麦》)

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⑤一封朝奏九重天,           

⑥军听了军愁,                      。《朝天子·咏喇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