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按要求作文。(60分) 请以“ 伴我成长”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

按要求作文。(60分)

请以“          伴我成长”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的名称。

 

例文: 诚信伴我成长 “人而无信,不知其所也。”吟诵着《论语》中的这句活,我的思绪也似乎跨越了千年。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大国。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开放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诚实守信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成为无数中国人的立身之本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很小的时候,就听妈妈给我讲曾参杀猪取信的故事。上学后,在课本上,我又看到了不少有关诚信的故事。其中“宋庆龄小时侯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 在宋庆龄小的时候,一天早晨,一家人正准备去李伯伯家做客。突然,她告诉父母:“我和小珍约好,今天上午我要教她叠纸花,我不去李伯伯家了。”爸爸说:“以后再教吧!明天再和她解释一下,再说,李伯伯家有你喜欢的鸽子,你不去会后悔的!”“不会。”宋庆龄想了想,说:“你们去吧,我在家等她,我不能失信。”妈妈想了想,说:“就按她的意思吧!有句话说:‘言必信,行必果’。一个有道德的人要讲信用,不能自食其言。”就这样,宋庆龄一个人在家等小珍。11点了,小珍还没来,宋庆龄十分失望。中午,父母回来了,听宋庆龄说小珍没来,爸爸说:“唉!要知道她不来,就不等她了。” 宋庆龄却说:“不。没有来,我也要等。虽然没有等到,但我心里很坦然。”宋庆龄就是这样,从幼年起,终身都要求自己恪守信用,决不自食其言。 看看宋奶奶的童年,再想想自己,我不禁有些汗颜了。 记得有一回星期六,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走前说:“要好好写作业,不能贪玩。”可我总是忍不住,我打开了电脑,痛痛快快地玩了一上午。“吱…”随着门响,爸爸妈妈回来了,我赶紧把电源一关,装着写作业,可是一上午,作业连一个字也没写,爸妈一看就知道我一上午都在玩电脑,我只好承认错误,惭愧地低下了头。 中午吃饭的时候,爸爸妈妈还是做了美味大餐,边吃边对我亲切地说:“咱们现在要从小做到诚实守信,不说谎。拥有诚信,你的世界会无限美好,精彩。” “拥有诚信,世界会无限美好,精彩!”爸爸妈妈的话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扎了根。在人生之路上,我一定要带着诚信上路,踏出一路风光!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是以“成长”为话题的。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着别人的关怀,首先是父母,其次是师长,还有同伴甚至社会人士,这就是“伴”的意思。成长是一条道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的“相伴”,很多情感的“相伴”。题意明确了,那么文章就好写了。可以从三个方面(父母时时关爱、师长日日教诲、同学随时帮助)各选一事例,写母爱、师情、友情对自己成长的影响,也可以就其中一个方面重点写一两件事,点面结合,说明它们在时刻陪伴着我走成长之路。所要注意的是,文题要突出“伴”的事物,语言要生动,含义要丰富,文章中在叙事写人时,要适当地抒情,赞美这些美好的“相伴”。本作文不难写,可选的角度比较多,生活中的材料比较多。学生们写作文在叙事上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只注意把事件“叙完”,而不注意“叙好”,这个“好”,不仅是指语言要生动,还指方法上的巧妙运用,比如叙一件事,不足以说明一段生活的状况,多叙几件又比较麻烦,所以就要采用详略结合的写作,叙写一件事以后,再“推导”一下,再“引申”一下,再“联想”一下,把事件的“点”引到生活的“面”上去,这样文章的内容就丰富了,意义就深刻了,文章就写“好”了。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22分)

一起午餐

(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费方利 译

看戏中途休息时,她愉快地招呼我:“啊,我们第一次见面已经是很多年前了。还记得我见你的第一回吗?你请我一起午餐。”

我记得吗?

那是20年前,我租住在巴黎一间小小的公寓,挣的钱勉强够生活。她读了我的一本书,写信来与我探讨。我回信去感谢她。不久,我又收到她的一封来信,信中说她要经过巴黎,希望能跟我聊聊;但是时间有限,她唯一的空闲时间是下个星期四。她上午在卢森堡,问我中午是否可以请她到福伊约吃顿简便的午餐?福伊约是法国参议员用餐的地方,我完全消费不起,也从未想过去那个地方。但我想我有80法郎(金法郎),能维持到月末,一顿简单的午餐应该不会超过15法郎。若是把接下来两个礼拜的咖啡开销省下,应该足够应付。

我回信约这位朋友星期四的十二点半在福伊约碰面。她不如我想象的年轻,且外表僵硬,丝毫不吸引人。她实际上已经是年过四旬的妇人。她给我的印象是牙齿极多,又大又平整的白牙,远多出实际的需要。

菜单上来的时候,我惊呆了,因为这里的价格远比我料想的高出很多。不过她一再为我宽心。

“我午餐从不吃东西。”她说。

“哦,请不要这么说!”我慷慨地回应她。

“我从来只吃一样东西。我想如今人们吃得太多了。也许,一条小鱼。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三文鱼。”

那时三文鱼还不当季,菜单上也没有。但我还是开口问侍者有没有供应。有的,一只漂亮的三文鱼刚刚到,是店里来的第一只。我为我的客人点了。侍者问她等三文鱼上桌的时候,是不是要来点什么。

“不,”她回答道,“我从来都只吃一样东西。除非有点儿鱼子酱。我从不介意吃鱼子酱。”

我的心沉下一点。我知道我请不起鱼子酱,但是我总不能对她开这个口吧。我跟侍者说,无论怎样要送上鱼子酱。至于我自己,我选了菜单上最便宜的——羊排。

“我觉得你吃肉真不明智。”她说。“你吃那么油腻的肉,下午怎么工作呢?我不想让自己的胃负担太重。”

接下来是喝什么的问题。

“我午餐从不点喝的。”她说。

“我也不喝。”我立马回应她。

她向我露出友好的、白亮亮的牙。

“除了香槟,医生让我别喝其它的。”

我猜想我的脸色应该有点发白了。我点了半瓶香槟。故作轻松地说了声医生严格禁止我喝香槟。

“那你要喝点什么?”

“水吧。”

她吃着鱼子酱,啖着三文鱼。她欢快地谈美术、文学和音乐。可我在担心账单有多少。我的羊排上了,她很严肃地指导我的饮食。

“我看你习惯吃很重口味的午餐。这个习惯肯定不好。为什么不学学我,只吃一样东西呢?我保证你一定会感觉舒服很多。”

侍者拿着菜单又过来时,她装模作样地把他招呼到一边。

“不,不,我午餐从不吃什么。只要一口,其它的不用了,我说吃饭不过是个交谈的借口。我吃不下其它的了,除非他们有那种大芦笋。若是在巴黎没吃点芦笋就回去,那我多遗憾。”

我的心沉下来了。我在商店见过芦笋,知道价格奇高。每次见到,我都馋得流口水。

“夫人想知道你们这儿有没有那种大芦笋?”我问侍者。

我使尽全身力气祈祷侍者说不。他那宽大的、牧师一样的脸上堆满愉快的笑容,他跟我们保证绝对供应很大、很壮观、嫩滑无比,简直奇迹一样的芦笋。

“我一点都不饿,”我的客人叹口气道,“但是如果你坚持,我不介意来点芦笋。”

我点了芦笋。

“你要不要来点?”

“不,我从不吃芦笋。”

“我知道有人不喜欢芦笋。其实问题是,你吃的肉坏了你的胃口。”

我们等着厨师做芦笋。我焦灼不堪……

芦笋上来了。笋大、多汁且惹人垂涎。我看着这个邪恶的女人大口大口地下咽。终于吃完了。

“来点咖啡?”我问道。

“好吧,就要点冰激凌和咖啡。”她回答。

我已经死猪不怕开水烫了,便给自己点了咖啡,给她点了冰激凌和咖啡。

接着,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我们等咖啡的时候,侍者领班那张假面上带着谄媚的微笑,端着满篮子的大桃子走到我们跟前。这些桃子灿若纯真少女的绯红面庞,充满了意大利风景画的风情。桃子不是还不到上市的时候吗?天知道它们得值多少钱。可过了一小会儿,我也知道它们值多少钱了,因为我的客人,边说着话,边心不在焉地拿起一个来。

“你瞧,你的胃里塞满了肉”——我可怜的一小份羊肉——“你再吃不下别的了。我刚刚就吃了点小吃,可以再享用一只桃子。”

账单来了,当我结完账,我发现剩下的只能付一个寒酸的小费。她扫了一眼我留给侍者的三法郎,我知道她觉得我吝啬。可是当我走出饭店,我接下来一个月就穷得响叮当了。

“学学我的方式,”临别握手的时候她对我说,“午餐不要超过一样食物。”

“我比你还厉害,”我回嘴道,“我今晚什么都不吃。”

“幽默!”她欢快地喊道,跳进出租车。“你真是够幽默啊!”

我不是有报复心的人,但我毫无愧疚地看到了满意的结果。今天,她的体重足足有294磅。 (选文略有删改)

1.全文围绕“午餐”展开故事,请依照形式把表格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4分)

“她”的话

“我”的反应

“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三文鱼。”

“我从不介意吃鱼子酱。”

尽量显出慷慨,为她点了三文鱼、鱼子酱,而自己只要了最便宜的牛排。

“除了香槟,医生让我别喝其它的。”

(1)

“若是在巴黎没吃点芦笋就回去,那我多遗憾。”

(2)

“好吧,就要点冰激凌和咖啡。”

已经死猪不怕开水烫了,给她点了冰激凌和咖啡,给自己点了咖啡。

 

2.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问题。(6分)

(1)从“她读了我的一本书,写信来与我探讨”这一句话中,你可以看到“她”和“我”是什么关系?(2分)

(2)“我”为什么说“毫无愧疚地看到了满意的结果”?(4分)

3.阅读故事,离不开想象。请你以“我”的身份,把画线句子“焦灼不堪……”中省略的内容写出来。(4分)

4.从全文来看,“她”有哪些鲜明的性格特征?请联系文章简要分析。(4分)

5.本文讽刺意味极强。有人认为,除了讽刺“她”外,对文中的“我”也含有讽刺。请你谈谈对这种看法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18分)                     

独立苍茫自吟诗

黑瑛

商品大潮中的弄潮儿不是诗人。虽然诗人也有“下海”的,但一旦涌到了潮头浪尖上,也就再也不是诗人了。

诗人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苦,甚至,还要耐得住折磨。你看,屈子行吟泽畔,老杜衰病孤舟,历史从不在诗人的脚下铺上红地毯,诗人在红地毯上也走不完自己的历史之路。

16 世纪时,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喜欢养马,也喜欢“养”诗人,凭他当皇帝的头脑和养马的经验,他认定:给诗人要喂点好的,但不能喂得太肥,太肥就不中用了。诗人们自己似乎也颇了解自己身上的这种缺点,19世纪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给他一个诗人朋友的妻子写信说:自从你给了他幸福,他就很少歌唱了,诗人是苦恼的夜莺,折磨他吧!让我们再谛听他那苦恼而甜美的歌声。

你看,皇帝这么说固可姑妄听之,诗人们自己这样说,就不免使人感慨了。

当然,“折磨”诗人让他唱出痛苦但美好的歌,不应只是指爱情在诗人心中的激荡。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可能使诗人们牵肠挂肚;人事、时事、古今事,也会使诗人们反侧难平。如果这也可以叫做“折磨”,人们倒是有理由相信:只有在这种“折磨”中诞生的诗,才有可能焕发出血光火色般的辉煌!

只是,这也难为了诗人和想要成为诗人的人——谁让“诗”也要穷而后工呢?

穷而后工,不只是生活的困穷,但也包含生活的困穷。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田园”,但还要在南山下种他的豆。显然,如果你以为只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能作个诗人,那你就误解了陶渊明,也误解了诗。

还有在中国古代诗坛坐头把交椅的杜甫,他那顶诗圣的桂冠也是“穷”而后得的。显然,如果你以为只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就可以作个诗人,你就误解了杜甫,也误解了诗。

为什么诗人总是为“穷”所纠缠?这事有些一言难尽。

诗, 应该蕴涵着、表现着人世间最真的、最纯的、最美的东西,真正追求“诗”的诗人,也必然是用自己的赤心去追求人世间最真、最纯、最美的东西,为此,他就必须甘于在自己心田里保留一片超脱于世俗之上的净土,也必须敢于为坚持这片净土而竭精尽瘁。这样一来,诗人生涯中就难以避免与“穷”字打交道了。这倒不是诗人天生“贱骨肉”,总愿自讨苦吃。

其实,诗人又何尝没有些怨气?苏轼有句云:“平生文字为我累”,甚至还说过“人生识字忧患始”的话,你看,作诗吃了苦头,竟连“人文之本”的文字也骂起来,可谓怨气冲天了。史家评论说,论器识、议论、文章、政事,苏轼都是宰相之才。如果下点“韬晦”的工夫,不以诗文张扬,也许不致“命穷”如此。可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这样,苏轼还能是现在人们心目中的诗人苏轼吗?

是什么使得诗人们虽“穷”而执着不已呢?这是由于诗人的心中有一个世界。诗人心中的这个世界里,装着天下的忧乐,装着古今的沧桑,却惟独没有装着“自己”。

正因为装那么多,诗人才“累”;正因为不顾自己,诗人才“穷”。但是,也正因为要装那么多,诗人必须忘怀自己;正因为忘怀自己,诗人才能“穷”而忘忧,“穷”而执着,“穷”而后工……

孔子周游列国,在陈被困“绝粮”,弟子纷纷离去,一派穷途末路的光景。这时,直性子的子路很想不通,他问孔子:“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想了想说:“君子固穷。”稍停,孔子又说:“小人,穷斯滥矣!”这里,孔子是说的君子和小人,其实,也可以理解为说的是诗人中的君子和小人,君子、小人中间的诗人。

“固穷”,穷而益坚也;“穷斯滥”,一穷便乱来也。

繁花乱眼身外事,独立苍茫自吟诗。“折磨”自己吧,谁要你愿意做个诗人呢!

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3分)

A 诗人要耐得住清苦与寂寞,那些涌到潮头浪尖上的“弄潮儿”,是做不了诗人的。

B“折磨”诗人能让他唱出痛苦但美好的歌,不仅是指爱情在诗人心中的激荡,也指其他各种事,使诗人们牵肠挂肚。

C 诗人要用自己的赤心去追求人世间最真、最纯、最美的东西,因此他们乐于与“穷”字打交道。

D诗人心中有一个世界,装着天下的忧乐,装着古今的沧桑,虽“穷”而执着不已。

2.下列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分)

A.文章一开头,就以“大潮”作比喻,以极强的感染力渲染了时代通病——在今天“商品第一”的现实面前,诗人们也难以免俗,已经失去了诗人的品格。

B.苏轼一向被人们赞叹为胸襟开阔,豪放豁达,但本文中却详写到了他的怨气与“韬晦”,视角独特,评价中肯,还原了苏轼“人”的特点。

C.诗歌“穷”而后工,其中“穷”不仅指诗人个人的生活处于艰难穷困之中,更指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艰难动荡,诗人有太多不幸遭遇,难以施展忧国忧民的抱负。

D.本文文笔清新,大气厚重;既有中国古代诗人的沉重背影,也有国外诗人的独特感悟,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冲击。

3.结合全文内容回答,诗人为何总是为“穷”字所纠缠呢? (4分)

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让我们再谛听他那苦恼而甜美的歌声”此句中,“苦恼”和“甜美”分别是指什么?

(2)“穷而后工,不只是生活的困穷,但也包含生活的困穷”这句话是否矛盾?

5.文章结尾用孔子的事例的作用和好处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不胜”和“婵娟”分别是什么意思?(2分)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10分)

    (甲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敌    出则无国外患者        恐前后受其

B以    域民不封疆之界        所动心忍性 

C而    委去之                困于心衡于虑后作 

D之    多助至                攻亲戚所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对本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乙文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乙文中列举六位人物的事例,既引出观点,又充当论据,有很强的说服力。

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但说理充分,而且加强了文章气势。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论述了治国的道理。

 

查看答案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文言文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5分)

(1)为生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鱼我所欲也》)

(2)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

(3)烨然若神人                         (《送东阳马生序》)

(4)其一坐于前                       (《》)

(5)秦王色挠,长跪而之              (《唐雎不辱使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