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尝驾黄鹤返...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3分)

译:                                                ________________                                                                                                                                                         

(2)亦荆吴形胜之最也。(3分)

译:                                                ________________

 

(1)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 (2)这里也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地方。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此处应注意“返”“憩”“形胜”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

黄  鹤  楼

                           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现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

A、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登:成了)

B、事列《神仙》之传               (列:记载)

C、上倚河汉                       (河汉:特指黄河)

D、四闼霞敞                       (闼:门)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事列《神仙》之传

A、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B、迹存《述异》之志

C、至之市,而忘操之

D、方为秋田之害

3. 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先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紧接着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B.文章的重点是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登楼所见所感。

C.作者对黄鹤楼的形态以及登楼所见所感已描写尽致了,所以最后一句可有可无,甚至有画蛇添足之嫌。

D.这篇文章介绍黄鹤楼因仙而得名,因“上倚河汉”而成仙境,因“会集灵仙”而成名楼,以“仙”字贯穿全文。

 

查看答案

说明文阅读(6分,每小题两分)

(1)、自碑亭再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成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步至50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2)、祭堂与南端入口处石坊的水平距离为700米,垂直高差为73米,其间有392个踏级。祭堂是宽30米、深247米,高287米的重檐歇山建筑。它在整个陵园建筑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其正面明间的双檐连接处刻有中先生的手书“天地正气”。三个圆券门上方,镌刻着“民族”“民权”“民生”六字,室内立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则采用黑色大理石,左右壁上刻有中先生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堂中央偏北处,置有这位伟大革命家的白色大理石像一尊,雕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栩栩如生。

   (3)、祭堂后面是高84米,直径137米的墓室。墓室中央砌有圆形凹穴,穴中安放中先生的大理石棺及卧像,周围有环形走道及石栏以供瞻仰。室顶为半球形穹窿,对外不开窗,用电气照明及机械通风。中先生的灵柩在1929年奉安时,即安葬于地下5米深处,外用钢筋混凝土加固,以策安全。墓室外砌有环形围墙,外铺草地,还种植了梅、玉兰等花木。

   (4)、中山陵是自辛亥革命以后,我国为革命领导人兴建的一座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陵墓。中山陵建成以后,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人士前来瞻仰。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对陵园十分关注,除了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外,还对整个陵区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和精心的维护,使得这位伟大革命家的安息之所,始终保持着整齐、宁静、肃穆的景象。

1.下列对“祭堂”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碑亭向北,地势高峻,由此经过290级石阶,来到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平台的后面才是祭堂。

B、正面明间的双檐连接处刻有中山先生的手书“天地正气”的祭堂在整个陵园建筑中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祭堂宽30米、深247米,高287米。

C、祭堂位于高84米,直径137米的墓室前面。

D、中山陵是自辛亥革命以后,我国为革命领导人兴建的一座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陵墓。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够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1)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B、墓室外砌有环形围墙,外铺草地,还种植了梅、玉兰这两种花木。

C、中山陵建成以后,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人士前来瞻仰。建国以来,陵园也一直得到党和国家的特别关注。

D、为了中山先生灵柩的安全,在1929年奉安时,即安葬于地下5米深处,外用钢筋混凝土加固。

3.下列对本选文写法及文中画线的词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数字是选文运用的最明显的说明方法。

B、本选文主要运用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C、“端坐平视”是说明中山石像严肃威严,“栩栩如生”是说明中山石像如真人。

D、中央偏北处”是说明中山石像的位置

 

查看答案

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句 “清晨入古寺”点明了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B、“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尾联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为衬,以动显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C、这首诗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当时美好社会的赞颂及建功立业的愿望。

D、常建,唐代诗人。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

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建这首诗是在游览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B、唐代咏寺诗为数不少,且有很多佳作。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构思独具特色,它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房来写,描绘出了这特定境界中所独有的静趣。

C、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诗句中一个“悦”字,赋予鸟儿以人的灵性,向读者传达了鸟音关关的画外音。一个“空”字,增强了画面的静趣。这两句诗进一步衬托出其景之幽静佳绝。

D、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写出了寺内僧侣们生活的清苦,表现僧侣们内心对寺内生活的厌恶。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作者高尔基,是苏联作家。代表作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母亲》等。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其作品有《呐喊》、《朝花夕拾》、《坟》等。

C、《我的老师》选自《魏巍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魏巍(1920-2008),散文家、诗人、小说家。

D、《登岳阳楼》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晚年漂泊荆湘,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洞庭湖的美景,又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的现实,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1)、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

(2)、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

(3)、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

(4)、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A、(3)(1)(4)(2)            B、(2)(3)(1)(4)

C、(1)(4)(2)(3)            D、(4)(2)(3)(1)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