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悠悠中国梦,千古华夏情。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怀抱着...

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悠悠中国梦,千古华夏情。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怀抱着一腔热梦,行走在五千年的烟沙风尘中。①在孔子那里,中国梦是《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的热情平和;②在曹操那里,中国梦是《观沧海》中“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的凌云壮志;③在李白那里,中国梦是《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慷慨激越;④在杜甫那里,中国梦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的忧国忧民;⑤在文天祥那里,中国梦是《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死无畏;⑥在毛泽东那里,中国梦则是“俱往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信豪迈!

 

(1)不亦乐乎(2)老骥伏枥(3)长风破浪会有时(4)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解析】 试题分析:抓住文段中的信息提示填写古诗。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亦、骥、枥、庇、俱、汗,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根据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由团中央倡导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在各地陆续开展,春晖中学将举行“放飞梦想”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9分)

1.活动一: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为主题活动或拟一句格言、或拟一个警句、或写一条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该校团委准备于415日举办“放飞梦想”演讲比赛,由提出书面申请的学生参赛,假如你是要求参赛的九(1)班学生李明同学,请你写一份申请书。(4分)

3.活动三:“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鲁迅是近代史上为实现中华复兴奔走驱驰的代表人物。他深沉冷峻,“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他也不乏温情,集中体现在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请选择该书中如下一个主要人物作简要评价。(3分)

长妈妈  范爱农  父亲  藤野先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32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演讲中,习主席引经据典,妙语如珠,催人奋进,充分展现了一位大国领袖的人格mèi lì        。他引述了根据中国唐代玄奘西行的故事演绎的神话小说,表达了文化应该包容互通的思想。他引述了生活在2500年前的中国史学家左丘明在中记录的关于“和”的一段话,阐述了“和而不同”的道理。他还特别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zhèn xīng         、人民幸福。”习主席的演讲不仅升华了国人的情感,而且增长了国人的知识。因为中国梦,科技工作者们实现神舟飞天,嫦娥奔月,为祖国腾飞pǔ xiě            了新的篇章;因为中国梦,我们立志勤学,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C无所不为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A处的神话小说为《_____________》,B处的作品为《____________》,C处画波浪线的成语使用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__。(3分)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修改意见。(2分)

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什么样的人能算得上“朋友”? 我们从“友”字最初的含义来探究一下,甲骨文“友”字的写法是“满分5 manfen5.com”,像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请以“真心朋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把你的一位真心朋友介绍给我们认识。(30分)

要求:(1) 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可用化名。

(2) 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3分)

倾听黄河

李雪峰

远远我们就听见了那低沉的吼鸣,像远方隐隐的奔雷,像一万张牛皮大鼓被纷纷沓沓地一起擂响。天空里的一钩弯月,和洒在夜幕上青铜钉般散落的星星,都十二分迷蒙。许是夜风把惊涛骇浪的飞沫远远地吹洒过来了,温馨了风缕,温馨了夜色,霏霏地浅浅地润湿了我们的眉发和呼吸。

我们疾步迎着那涛声奔去。那喧嚣,也急切切朝我们的耳鼓汹涌而来。

终于,我们站在了那动人心魄的涛声里。

这就是黄河!就是比我们人类的历史还要源远流长,比我们的生命还要年轻,比我们的青春还要饱满和激荡,永远充满骚动,充满灵性的滔滔不息的黄河!

我们站在岸边被惊涛飞浪拍溅得轰轰作响的岩石上,苍茫的夜幕里,看不见流水,看不见浪涛,我们只能静静地伫立着,从涛声和河风里倾听这条大河,结识这条从唐诗宋词的飞韵里,一泻古今的灿烂大河。

仿佛一支奔突的马队刚刚离去,而另一支马队的一万只铁蹄又奔突而来。轰——哗——,轰——哗——,一浪推卷着另一浪的余音,没有间歇地急骤地擂在我们屏气凝神的胸膛上。一声浪涛里挟卷着漫天的飞雨碎沫,凉凉地溅了我们一头一脸。在轰鸣的刹那,岸在颤栗,脚下的大地也猛地一抖,仿佛要沉陷,然后那轰鸣又从大地深腹沉闷地反弹了过来。浪涛的轰鸣,和大地恢宏的回声,震耳欲聋地把我们夹击在中间,震击得我们摇摇晃晃。

足足有半个钟头。黄河让我们领略了它半个多钟头的恣肆和狂放、恢宏和雄浑,就渐渐收敛了,渐渐风平浪静,渐渐恬静了下来。我从此才真的知道黄河是富有灵性的,就像一个胸怀坦荡的人,他让你认识的不仅是他的阳面,而且还有他不灿烂的另一面。

有几盏星星一样的灯,从黛黑的远方飘飘摇摇地漂下来。那灯在静静流淌的水声里,一点一点明明灭灭地近了。渐渐就听见那悠闲缓慢的摇橹击水声。像一双母亲的手,轻拍着静静睡去的黄河,充满慈祥,充满爱抚。有几只水鸟,冗长地啁啾着,羽翅的扇动声和在舒缓的水流里,像是几声悠远的古筝声韵,幽幽地流远了。

船近了。但看不清是乌篷,还是舢舨,只是欸乃欸乃地漂着。有缠绵的渔歌月光似地飞落过来,那歌声轻柔,淡泊,含着温馨的水汽,和着水流的起伏,轻风一样地婉转着。

我们一直站到月落西山。谁也不说话,只是默默地谛听着。

同行里有朋友叹息说,没有看到黄河的浑黄和苍茫。我想,聆听黄河的声韵难道不比见到黄河更深刻吗?就像倾听音乐,虽然看不到它所表达的那一种意境,但通过音符所意想的境界,比那种起初的风景更高远更优美。

黄河啊,我从我的耳朵里看到了你,我从一支雄浑而清丽的音乐里看到了你。

[注] ①:象声词。开船的摇橹声。

1.本文写了黄河的两种声音:一种是      的声音,另一种是      的声音。(摘选原文词语填空。2分)

2.选文第1段画线句描写的对象是月亮和星星,并没有涉及黄河的形象和声音。这个句子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3.本文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你从第6段或者第8段中任选一个精彩的比喻句,写出本体和喻体,并加以赏析。(3分)

4.作者在文末表达了自己的感触:聆听黄河的声韵比见到黄河更深刻。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说说作者产生这种感触的原因。(3分)

5.作者在文中说黄河“从唐诗宋词的飞韵里,一泻古今”。请写出一组表现黄河神韵的唐诗或者宋词名句。(2分)

 

查看答案

阅读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完成后面小题(12分)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选段中作者回忆了三味书屋生活的若干有趣画面,请仿照示例加以概括。(4分)

    (1) 请教“怪哉”的传说——不得要领    (2)                         

    (3)大家一起读书——人声鼎沸           (4)                        

2.你认为文中的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第9-10段内容简要分析。(2分)

3.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4分)

   (1) 作者用排比句列出了同学课上所读的内容,试析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2分)

   (2) 找出描写先生读书神情、动作的词语,并说说它们的妙处。(2分)

4.说说选段末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一句流露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感情。(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