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神童徐孺子(8分)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或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神童徐孺子8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或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犹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众咸以为神童。

1.解释下面的加点词:(4分)

1月下戏 (           2语之曰(    

3)不 (              4)众以为神童(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犹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3.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众人认为徐孺子是神童的原因。(2分)

 

1.(4分) 曾经; 有人;这样(对);全,都。 2.(2分)好比人的眼睛里有瞳仁,如果没有这个,眼睛就一定不亮了。  3.(2分)徐孺子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没有正面直接回答,而是从月亮联想到眼睛,把月中物比作眼睛中的瞳仁,机智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意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或”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瞳子”“明”,最后疏通句子。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了解内容,根据文中徐孺子所说的话理解其善于说理,所以被人称赞。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权劝学 (10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4分)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以军中多务(           

3 治经                       4鲁肃过寻阳(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2分)

 

查看答案

春兴 (唐·武元衡)(4分)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2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查看答案

你并不是一个坏孩子  (丁立梅)(11分)

 ①一个自称叫陈小卫的人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他满怀激动地说:“丁老师,我终于找到你了。”

  ②他说他是我10年前的学生。我脑子迅速翻转着,十来年的教学生涯,我换过几所学校,教过无数的学生,实在记不起这个叫陈小卫的学生。  

  ③他提醒我,那年你教我们初三。你穿红格子风衣,刚分配到我们学校不久。  

印象里,我是有一件红格子风衣的。那时正值青春好时光,我穿着它,蹦跳着走进一群孩子中间,微笑着对他们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我看到孩子们的脸朝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花。  

 ④“我当时就坐在教室最北边一排啊,靠近窗口的,很调皮的那一个,经常打架,曾因打破一块窗玻璃,被你找到办公室谈话的。老师,你想起来没有?”他继续提醒我。  

 ⑤“是你啊!”我笑。记忆里,浮现出一个男孩子的身影来,隐约着,模糊着。他个子不高,眼睛总是半睨着看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刚接他们班时,前任班主任特意对我着重谈了他的情况:父母早亡,跟着姨妈过,姨妈家孩子多,只能勉强管他吃穿。所以少教养,调皮捣蛋,无所不能。所有的老师一提到他,都头疼不已。  

 ⑥“老师,你记得那次玻璃事件吗?”他在电话里问。  

⑦当然记得,那是我接手他们班才一个星期,他就惹出事来,与同桌打架,打破了窗户,碎玻璃划破了他的手,鲜血直流。  

⑧“你把我找去,我以为,你也和其他老师一样,会把我痛骂一顿,然后勒令我写检查,把我姨妈找来,赔玻璃。但你没有,你把我找去,先送我去医务室包扎伤口。还问我疼不疼。后来,你找我谈话,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以后不要再打架了,你打了人,也会让自己受伤的,对不对?’那块玻璃你也没要我赔偿,是你掏钱买了一块安上的。”他沉浸在回忆里。  

  ⑨我有些恍惚,旧日时光,飞花一般,隔了岁月的河流望过去,昔日的琐碎,都成了可爱。他突然说:“老师,你做的这些,我很感动,但真正震撼我的,却是你当时说的一句话。”

  ⑩这令我惊奇。他让我猜是哪句话,我猜不出。  

他开心地在电话那头笑,说:“老师,你对我说的是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让他记住了十年。他说他现在也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他也常找调皮的孩子谈话,然后笑着轻拍一下他们的头,对他们说一句,你并不是个坏孩子哦。  

一句话,对于说的人来说,或许如行云掠过。但对于听的人来说,有时,却能温暖其一生。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练的语句概括。(2分)

2.老师当时说的一句话震撼了陈小卫,老师还有哪些行为感动了他? 请简要例举三件事。(3分)

3.结合具体语境,揣摩文中划线句子的妙处。(2)

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4.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起到什么作用?(2分)

5.读完全文,你可以感受到师生之间怎样的情感呢?(2分)

 

查看答案

母亲为我做棉被12分)

①天还没有冷时,娘就从百里外的乡下给我送来了一床新棉被。 

   ②俗话说:秋风凉,娘心慌。每年进入中秋八月,自家责任田里的半亩棉花刚开,娘就在阳光很好的午后去摘棉。棉花一朵一朵地开,娘就一朵一朵地摘。摘下来的头喷棉花,是娘给我这个唯一不在她身边的孩子的专用棉。用它絮棉被,絮棉衣。娘常说:一条棉被七斤三,暖暖和和过冬天。 

③娘把头喷棉花摘回来后,背到房顶上,铺上苇席,将棉花晒得干干的,透透的。然后,背到三里开外的邻村轧花坊将棉花弹成棉絮。回家后,她便把这白云一般的棉絮照旧背到房顶上,苇席用笤帚扫过,将新买的白崭崭的被里铺上去,便开始絮棉被了。只见娘把棉絮撕成巴掌大小的棉片子,一片一片往白被里上沾,沾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可着被里摊成蓬蓬松松、厚厚道道的一大片。接着,娘便把印着大朵大朵红牡丹图案的花被面覆盖上去,再把用秫秸秆儿扎成的箅子放到上面,用手摁来摁去,待棉絮稍微踏实些后,娘就把比花被面宽出两三指的白被里从四边挽上来,腿跪在上面,然后在头皮上润润针,便飞针走线起来。我在旁边看了,怀疑这还是不是平日动作有些缓慢的母亲。阳光下,清楚可见她的头发和眉毛上落满了细细的棉花绒毛,似一层初霜,闪着亮儿。这就是儿的娘亲啊!此时,八月的阳光照着母亲,照着老屋,而花喜鹊则在枝头跳来跳去,喳喳叫着,伴着娘哼着的好听的小曲,温馨得有让人想落泪的感觉。如果有邻家婶儿上房,就会打声招呼:给儿子做棉被哪。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听娘那愉悦的口气,就像戏里的花木兰打了胜仗归来一般。 

  ④新棉被做好后,娘从房上抱下来,放到炕头上。这时,父亲收工回来了,摸摸暄腾腾的被子,风趣地说:嗬!能把人暖和个跟头。妹妹从学校回来了,嗅嗅被子,说:好香的阳光味儿!弟弟从外面疯跑回来了,一见炕上的新棉被,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上去就翻筋斗。父亲在一旁看了笑眯了眼,娘便举起扫炕用的笤帚在弟弟的屁股上轻轻拍打着:你个猴崽子。快下来,看给你哥弄脏了。在一床新棉被面前,一家人高兴得像过年。 

  ⑤现在已进入冬季了,夜里比前些日子冷了不少。离家在外的我从橱子里搬出娘做的那床新棉被,捂在身上看书。当打开被子的一刹那,母亲味儿、阳光味儿和着家的气息扑面而来。这足足七斤三两的新棉被,如浸透了阳光的云彩一般,一下子将我包裹起来,还未等把身子捂热,心早已经暖暖地醉了。不如何时,两滴热泪滴到了书本上……

1.选文使用了          的记叙顺序,叙述了母亲为做棉被的事。(1分)

2.第三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3.下面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

4.结合选文说说,第5自然段的“醉”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5.怎样理解选文中的俗语“秋风凉,娘心慌”?(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5分)

 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同学拥有了手机。这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思考。为此,某校学生会成员就中小学生使用手机问题展开调查。

请你根据他们这次调查活动中获得的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资料一〗漫画:

满分5 manfen5.com

 

〖资料二〗某媒体报道:一家人聚餐,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聊聊天,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受到冷落的老人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了席。对此,有网友调侃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资料三〗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主任游志鹏说,孩子们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眼睛得不到休息,睫状体长期处于痉挛状态,对眼球发育会产生影响,容易造成近视;经常盯着电子屏幕,长时间不眨眼,孩子容易患上干眼症;电子产品产生的辐射对孩子身体也很不利。                                            ——摘自201365日《中国青年报》

〖资料四〗大部分中学生把手机当成能收发信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曲、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由此带来一些弊端是: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在课堂上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来作弊。部分控制力不强的中小学生沉迷于手机黄色信息。  ——摘自某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报告《手机对青少年的危害》

1.阅读上述四则资料,你认为中小学生过多使用手机有哪些弊端?请概括出三点。(3)

2.中小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请谈谈你的看法。(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